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渝中区大礼堂片区调研报告

重庆市渝中区大礼堂片区调研报告


周代
汉代至清代
近代
近现代
现代
渝中区历史变迁分析
城市形象变迁
古代重庆城——城门九开八闭,共17门
尚存4门:通远门、东水门、人和门、太平门
30年代 渝中半岛全景图
50年代 渝中半岛全景图
1975年 渝中半岛全景图
1985年 渝中半岛全景图
新时代 渝中半岛全景图
渝中区历史变迁分析
人民生活方式变迁
•整体性:整体性是指界面 各要素之间要具有一定的 秩序;其次,表现为应具 有一定的视觉连续性,如 街道轮廓的连贯、界面要 素有节奏的重复、新旧界 面的协调过度。 •生态性:生态性要求在界面设计中尽 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运用,恢复和 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改变现代城 市中僵硬的面貌,使人尽量融入自然。
7
周边业态分析 ——数量与密度
数量 密度
• 蒲草田和枣子岚垭正街(4-5):以酒店和生活服 务为主,有部分餐饮 • • • • • • • 餐饮:14 服装:5 生活服务:36 休闲娱乐:6 超市卖场:1 写字楼:0 酒店:5
场地要素分析 ——标志物
场地要素分析 ——标志物
• 广场边的停车与绿化阻断与场地的视线; • 面向广场的立面、屋顶与市政府统一; • 山脊建高层建筑,打破平缓天际线; • 大礼堂是最高点;
• 古玩城与居住区加强了转角空间的透视感;
场地要素分析 ——开放空间分析
城市阳台:
• 步道尺度良好 • 私有化or失落的观景平台
场地认知 ——场地标志物视线分析
D C A B 视点B
大礼堂
人民大礼堂的圆柱望楼特征鲜明,无论 从哪个角度都极易辨识。大礼堂处于地 块的下方,地块制高点基本可与大礼堂 平视。
视点A
近处观看人民大礼堂,有障碍物遮挡, 只能看到顶部。
视点C
视点D
在B处,人民广场观看,可看 人到人民大礼堂的全貌。
C处,梯步上,有树木遮 档,可看到局部。
三峡博物馆
场地周边历史分析 ——三峡博物馆、重庆市人民政府
中国三峡博物馆与重庆市博物馆合并共建。它位于20 世纪亚洲十大经典建筑的重庆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 两者中间为4万平方米的重庆人民广场,三者共同形 成“三位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 市政府办公大楼所在地是抗战时 期世界反法西斯远东指挥中心最 高首脑机构所在地,解放后是西 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后再改建为 市政府办公驻地,上世纪70年代 拆除重建为现代建筑,历史渊源 深远。 建筑结构基本呈现为:一个院子, 两条轴线,三个入口,四大功能, 五级高差,六幢建筑
♢道路性质: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
人民路——生活性道路:热闹、繁华,人 们在此进行各种活动
嘉滨路——交通性道路:人流量小,高架桥形 成视线遮挡
场地认知
——人行交通分析
特色附崖步道
♢构成:主要车道人行道+宅间 小路 ♢山地特色的梯坎:清幽隐秘、 纵横交错
宅间生活步道
♢高差较大,梯坎坡度陡、拐 弯多,视线可达性低
•一方面,界面是物质实体的外在表现形式,物体的色彩、质感等特征 均通过其界面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界面包含界面所围合的空 间,界面又与空间相伴而生,密不可 分,不同的界面可以界定出不同的空 间形式,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反 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
场地要素分析 ——界面的划定
内界面
场地内的边缘 界面。由于场 地内空间会被 重建,主要分 析其可被保留
• • • • • • • 餐饮:1 服装:0 生活服务:5 休闲娱乐:0 超市卖场:2 写字楼:1 酒店:2
7
周边业态分析 ——数量与密度
数量 密度
• 大溪沟街(2-3):基本没有商业业态,分 布一些公共设施,比如水厂、国家电网。 • • • • • • • 餐饮:0 服装:0 生活服务:1 休闲娱乐:0 超市卖场:1 写字楼:0 酒店:0
茶馆文化
码头文化
山城棒棒文化
购物狂潮
外来文化
时尚元素
场地周边历史分析 ——人民人大礼堂
设计场地处于渝中半岛文化区核心位置,南面 紧邻重庆人民大礼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 重要标志性文化设施,西面即为重庆市政府所 在地。
嘉陵江
中山四路 市政府
大礼堂
原名“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由二十世纪五十年 代中国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决策修建, 1956年,更名为“重庆市人民大礼堂”。1997年重庆 直辖后,重庆市委、市政府又先后对大礼堂进行了3 次较大的内部维修改造,作为重庆市举行重大会议和 演出活动的中心。
央南方局、八路军重 庆办事处所在地。
1955年11月,改称市 中区。区境曾为中共 中央西南局、西南军 政(行政)委员会、 西南军区所在地,并 一直是重庆市党、政、 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1995年进行行 政区划调整, 市中区更名渝 中区,辖原市 中区的11个和 从沙坪坝区划 入的2个街道 办事处。区人 民政府驻和平 路。
D处,地形的制高点,可清楚看到 人民大礼堂的顶部。
●场地要素分析
1.区域 2.标志物 3.开放空间 4.节点、界面
场地要素分析 ——区域
山城步道&沿街零售
民国清新小街
简洁单一
场地要素分析 ——区域
商业和娱 乐性景观
生态和舒 适性景观
体育和休 闲性景观
休闲和舒 适性景观
09年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

三峡博物馆
小结——“记忆”去哪儿了?
关键词: 商品时代狂潮 本土文化新陈代谢 城市历史线索的流失 没有记忆的曾经
时代裹挟下的城市印象越发陌生, 记忆破碎难以拼接,文化消解近在眼 前。弄清我们从哪儿来,才知道我们 将向何处去。
●场地认知
1.交通分析 2.地形分析
场地认知
——车行交通分析
轻轨车站
轻轨2号线
●场地业态分析
1.周边业态分析 2.内部业态分析
●总结
●历史沿革与变迁
1.渝中区历史变迁分析 2.场地周边历史分析
渝中区历史变迁分析
政治历史变迁
今区境属巴 区境先后属江 1929年,国民政府在 国江州地域, 州县、垫江县、 巴县城区正式设重庆 较长时间为 巴县(561~1 市,今渝中区境属重 庆市地域,且当时一 巴国 929年)地域。 直作为重庆市政府所 国都所在地。 历为郡、州、 在地。抗日战争时期, 路、府、省、 区境为中华民国战时 县治所所在地。 首都、陪都和中共中
7
周边业态分析 ——数量与密度
数量 密度
• 人民路(3-4):主要是生活服务、餐饮、 休闲娱乐和服装。 • • • • • • • 餐饮:16 服装:13 生活服务:53 休闲娱乐:4 超市卖场:2 写字楼:0 酒店:3
7
周边业态分析 ——数量与密度
数量 密度
• 大溪沟农贸市场(6):主要是生活服务类 • • • • • • • 餐饮:4 服装:0 生活服务:12 休闲娱乐:2 超市卖场:2 写字楼:0 酒店:1
外界面
场地外的边缘 界面。外界面 是不可变的环 境因素,主要 分析其对场地
场地要素分析 ——界面的评价标准
•文化性:文化性指 街道空间界面应反映 城市或街道特有的历 史文化和地方文化, 塑造城市或街道的独 特魅力。 •宜人性:空间界面应 当满足人的生理需求 和心理需求,具体表 现为适宜的尺度、绿 化配置等
嘉陵江
中山四路 市政府
大礼堂
三峡博物馆
场地周边历史分析 ——中山四路
周公馆 戴笠公馆
中山四路
桂圆
嘉陵江 中山四路是重庆市政府所在地,周边就是著 名的上清寺。一条街上历史遗迹很多,除了 中国民主党派博物馆的特园外,此地还有桂 园、周公馆、戴公馆、张骧公馆、国民政府 总统府旧址等。
中山四路 市政府
大礼堂
至黄花园大桥
城市次干道 城市主干道 半岛交通结构图
至上清寺转盘
公交车站
♢主要车行道:嘉滨路、中山四路、人民 交通联系: 路、人民支路 至解放碑——881、322、181、132等9路 ♢单坡地形,主要车行道平行等高线方向 公交车、轨道交通2号线 至滨江路——无车行交通联系,依靠步行。 ♢垂直等高线方向多为尽端路,交通不便
• 人民路(3-4):主要是生活服务、餐饮、
休闲娱乐和服装。 • 大溪沟农贸市场(6):主要是生活服务类 • 蒲草田和枣子岚垭正街(4-5):以酒店和 生活服务为主,有少量餐饮 • 中山四路(1-7):以生活服务类为主,有 部分旅游
7
周边业态分析 ——数量与密度
数量 密度
• 嘉陵江滨江路(1-2):以酒店,写字楼, 专业卖场为主,生活服务类较少。
•餐饮:面馆、火锅、茶馆等 •服装:主要是沿街的单独店铺 •生活服务:银行、杂货店、洗衣、汽车维修、理 发、药店等 •休闲娱乐:棋牌室、网吧、KTV、电影院等 •超市卖场:超市以及市场、卖场等
•写字楼
•酒店
40
周边业态分析 ——数量与种类
不同的街道主要的业态提供不一样的功能服务: • 嘉陵江滨江路(1-2):以酒店,写字楼, 专业卖场为主,生活服务类较少。 • 大溪沟街(2-3):基本没有商业业态
A B
大礼 A 堂
大礼堂基地的高程为232米, 地块至高点的高程为247.80米, 水平面相差15米。
B-B 断面
场地认知 ——场地景观视线分析
1.控制建筑高度,保证大礼堂等景观节点在场地开放空间内能被作为对景看到。运 用框景,借景,透景等园林手法。 2.创造良好的观江视线,建筑依山就势,江边建筑不宜过高。 3.轻轨站影响露水,近水,想办法更好的利用滨水景观。
场地要素分析 ——界面分析
场地内地形高差较大,但天际 线平缓,缺乏层次感 统一的立面风格
街道绿化丰富,但空间杂乱, 尺度偏小
斜坡界面提高了空间开敞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