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一、产业理解1、政策导向2005 年9 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2006 年1 月,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06 年2 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等等。
表1 近年来有关再生资源产业的政策、法规(部分)近几年来,我国就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问题出台的多项政策法规,对我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给予了方向上的指导。
除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外,全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地方性法规。
总之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加强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将我国生态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技术解读2006 年12 月,国家发改委在《“ 十一五” 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将再生资源解释为“ 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以各种形态赋存,但可以通过不同的加工途径而使其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物料的总称” 。
2007 年5 月1 日起施行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将再生资源定义为,“ 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再生资源覆盖了商品和资源在生产和生活环节流通的全过程。
从开采和生产过程的尾矿、伴生矿、工业废渣等,到流通环节的包装、运输,再到终端消费环节产生的各种废弃物。
从类型来看,再生资源主要包括三大类:金属类再生资源、非金属类再生资源和废旧电子电气机械设备(见表6-2 )。
表2 再生资源分类表再生资源产业是专门或主要从事再生资源流通(即收购与销售作为各种再生资源赋存形式的物品)与加工利用(即以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制造各种成品、半成品,并加以销售)以及与其相关的科技开发、信息服务和设备制造等经济活动的集合。
它蕴涵着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它的发展极大地刺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是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阶段的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再生资源产业主要包括以下经济组织与个人:废置物品回收企业;以各类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或加工对象的加工制造企业;各类拆解企业;有色金属或贵金属回收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机械制造企业;为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从事科技开发,技术和管理咨询服务及信息服务的企业或市场组织;垃圾分拣企业和散布于街头的“ 拾荒者” 。
物质资源合理投入图1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图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是指根据资源的成分、特性和赋存形式对自然资源综合开发、能源原材料充分加工利用和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通过各环节的反复回用,发挥资源的多种功能,使其转化为社会所需物品的生产经营行为。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实现途径:——在源头上,实现合理开发与资源优化配置。
——在生产中,实施清洁生产。
——在消费后,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全面进行回收利用。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经济价值:——废弃物被资源化,其直接经济价值增加。
——向自然界排放的废弃物减少,减少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可能性,间接增加资源化的生态效益。
——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直接耗用,为人类的持续发展保有大量的存量资源,间接增加资源化的社会效益。
图2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连接图循环经济的精髓是“ 在循环中再生, 在再生中循环” 。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特点, 它的重复利用就是对循环经济的最好诠释。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
3、产业概况(1)产业规模不断状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已经形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网络纵横的格局。
目前,全国再生资源行业共有回收网点20 万个,回收利用加工企业1 万多家,从业人员1800 万人,再生资源行业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发展模式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节能减排效果日益显著。
“ 十五” 期间,我国回收的再生资源总量约4 亿吨,年均回收量约8000 万吨,年均增长率在12% 以上。
表3 主要再生资源品种回收利用表(国内)注:数据来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为2009 年前数据,2010 年后数据未能获取,故仅作参考——编者。
2010 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旧轮胎、废纸、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报废汽车以及报废船舶,共八大类别的主要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1.49 亿吨,比2009 年增长了585.9 万吨,增幅为4.1% 。
主要再生资源回收总值达5069 亿元,较2009 年的4471 亿元增加了599 亿元,增幅达到13.4% ,超过2010 年我国GDP 的增长速度近3 个百分点。
2009 年,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计划通过3-5 年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我国再生资源行业整体利用效率10%以上,产值年均增长25%,力争到2015 年产值达1. 5 万亿人民币。
从世界范围来看,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生资源产业已成为全球蓬勃发展的绿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20 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已达到2500 亿美元。
21 世纪初增至6000 亿美元,到2010 年达1.8 万亿美元。
(2)需求量大。
国内再生资源需求缺口较大,进口规模不断增大。
2007 年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报废船舶等五个类别的再生资源共进口3538.67 万吨,2008 年增加到3908.03 万吨,增幅为10.4% 。
全国废钢铁、废塑料、废纸缺口较大,废钢铁由于绝对量较大,国内回收所占比例较大,但每年仍有300 多万吨的缺口;废塑料每年需进口700 多万吨,废纸每年需进口2480 万吨,废塑料、废纸的40%以上需要进口。
表4 主要再生资源类别来源表注:数据来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为2009 年前数据,2010 年后数据未能获取,故仅作参考——编者。
(3)回收率偏低。
尽管近年来全社会对再生资源行业给予了高度重视,行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还非常低,发展空间还十分广阔。
废钢不到20%的回收率、废塑料25% 的回收率更是远远低于欧美等国家。
每年我国可以回收利用而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到400 多亿美元(详见表5 )。
表5 国内外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对比表注:数据来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以废钢为例,2008 年我国废钢回收量为8000 万吨,如果回收率由目前的17.9% 提高到45%,每年废钢回收量将增加到2 亿多吨,因此我国再生资源市场发展潜力十分广阔,提升空间巨大。
2012 年4 月7 日至8 日,商务部在沪召开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现场会议,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会上指出,近期商务部将启动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在“ 十二五” 期末,初步建立拥有现代回收方式、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回收网络、良好的分拣与处理、规范化管理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使得全国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70% 。
(4)行业进一步规范。
近年来,我国在循环经济的立法、政策体系、示范试点、基础工作、循环经济模式和循环经济理念宣传等各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各项政策、法规、法律的相继出台使得循环经济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会。
中共十七大提出:把“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 十一五” 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2005 年7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
2009 年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颁布,这是我国关于循环经济的基础性法律,全面确立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和法律约束。
2010 年10 月18 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 十二五”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方向定调: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
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
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
《决定》中两次提到了建立现代废旧商品回收体系,以资源循环利用(再生资源产业)为载体的现代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尤其是“ 积极推行现代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的新型商业模式” 这一表述,释放出强烈的信号。
即:目前散乱、无章的废旧资源游击队式回收体系,将彻底改造为“ 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的新型商业模式” 。
我们认为,《决定》中的这一战略部署,必将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2010 年7 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回收拆解管理条例》中,一是明确提出了“ 回收拆解” 概念;二是明确将“ 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 作为立法目的之一放在条例第一条显著位置;三是废除了现行《管理条例》中“ 关于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拆解的报废汽车‘ 五大总成' 应当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 的规定,将在极大程度上解决机动车再制造工作的制度障碍,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开放一个更加广阔的原料市场。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 年)》提出,为支撑再生金属中长期发展目标,在2006-2020 年间,中国将重点发展废杂金属机械拆解、分选分类技术;表面洁净化等预处理技术;提高金属熔炼回收率技术;再生铝保持性能技术;废电池无害化处理技术;废汽车、废家电回收利用技术;钢铁烟尘回收锌技术;“ 三废” 治理技术;研究制定再生金属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
预计到2020 年,中国再生金属产量将达1240 万吨(占总产量40% )。
《“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重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放在节能环保之后,体现了国家将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视已经越来越重视了。
业内人士称,“ 十二五” 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预测,到2015 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4.5 万亿元以上,约占当年GDP 的8% ,其中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将快速增长,产值将达到 1.5万亿元。
二、产业发展现状及意义1、发展现状丰城市有着废旧物资回收综合利用50 多年的悠久历史,丰城市是江南最大、全国闻名的再生资源物资集散地,建有庞大的再生资源传统专业市场,占地500 多亩,2009 年6 月份被国家商务部命名为国家级赣中再生金属集散市场。
丰城市全市130 多万总人口中,其中有近10 万人从事再生资源回收、拆解、熔炼和加工业务,遍布在全国各地的1200 多家各类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和5000 多户个体经营户中,分布在全国各地200 多个大中小城市,仅台州就有丰城市籍从事废旧金属的回收、拆解熟练工1 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