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剂:根据有关药品标准(药典、国家标准)、适合临床要求、具有一定质量标准、防治、诊断疾病、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具体品种。
药物剂型:是把医药品以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为目的制成的不同“形态”,简称剂型,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滴鼻剂等。
以剂型制成具体药品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如阿司匹林片等。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撰,并有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处方药:必须凭职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不需凭职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简称OTC。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的简称。
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的简称。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简称。
GUP: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ood Use Practice的简称。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增溶剂:系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被增容的物质称为增溶质。
增溶: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助溶剂: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潜溶剂:系指能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混合溶剂。
潜溶:为了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常常使用两种或多种混合溶剂,在混合溶剂中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是,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潜溶。
防腐剂:系指防止药物制剂由于细菌、酶、霉等微生物的污染而产生变质的添加剂。
低分子溶剂:系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
溶液剂:系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芳香水剂: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糖浆剂:系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水溶液。
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或糖浆,浓度为85%(g/ml)或64.7%(g/g)。
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甘油剂:系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
涂剂:系指含药物的水性或油性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供临床用前用纱布或棉花蘸取并涂于皮肤或口腔黏膜的液体制剂。
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
(高分子溶液剂以水为溶剂的,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称胶浆剂。
以非水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
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的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分均相分散体系。
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助悬剂: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乳剂: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形成液滴的液体称为分散相、内相或非连续相,另一液体则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乳化剂:是乳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乳剂形成、稳定性以及药效发挥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合剂:系指以水为溶剂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成分的内服液体制剂。
灭菌:系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
无菌:系指在任一制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防腐: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的手段,亦称抑菌。
对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称抑菌剂或防腐剂。
消毒: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的手段(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除去作用的物质称为消毒。
注射剂:俗称针剂,系指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制剂。
注射剂由药物、溶剂、附加剂及特制的容器所组成,注射给药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临床给药途径,是临床应用中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对急救用药尤为重要。
等渗溶液: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
(0.9%的氯化钠溶液、5%的葡萄糖溶液与血浆具有相同的渗透压,为等渗溶液。
)
等张溶液:系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属于生物学概念。
热原:衡量即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称为热原。
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
散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分口服散剂和局部用散剂。
粉碎:固体药物的粉碎是将大块物料借助机械力破碎成适宜大小的颗粒或细粉的操作。
混合:把两种以上组分的物质均匀混合的操作统称为混合。
临界相对湿度(CRH):是水溶性药物的吸湿特征参数,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于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时极易吸潮。
物料的CRH越小则越易吸湿;反之则不易吸湿。
CRHAB=CRHA*CRHB
颗粒剂:是将药物粉末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而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片剂:是指药物与药用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形状有圆片状、也有异形片状。
润湿剂:系指药物本身没有粘性,但能诱发待制粒物料的粘性,以利于制粒的液体。
黏合剂:系指对无粘性或粘性不足的物料给予粘性,从而使物料聚结成粒的辅料。
崩解剂:是促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碎裂称细小颗粒的辅料。
湿法制粒:是将药物和辅料的粉末混合均匀后加入液体黏合剂制备颗粒的方法。
干法制粒:是将药物和辅料的粉末混合均匀、压缩成大片状或板状后,粉碎成所需大小颗粒的方法。
粉末直接压片法:是不经过制粒过程直接把药物和辅料混合进行压片的方法。
干燥:是利用热能将湿物料中的湿分气化,并利用气流或真空带走气化了的湿分,从而获得干燥固体产品的操作。
物料中的湿分多数为水,带走湿分的气流一般为空气。
胶囊剂:系指药物(或药物与辅料的混合物(粉末、颗粒、微丸))充填于空心硬质胶囊壳或密封于弹性软质囊壳中的固体制剂。
滴丸剂: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一般称为基质)加热熔化混合均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
膜剂:系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加工成的薄膜制剂。
软膏剂: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凝胶剂:系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状液型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栓剂:系指将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形外用制剂。
置换价(DV):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称为该药物对基质的置换价(加入药物会占有一定体积,特别是不溶于基质的药物,为保持栓剂原有体积,就要考虑引入置换价)。
气雾剂:系指含药溶液、乳状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制剂。
喷雾剂:系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填充于特制的装置中,使用时借助手动泵的压力、高压气体、超声振动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喷出的制剂。
吸入粉雾剂:系指微粉化药物或与载体以胶囊、泡囊或多剂量贮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至肺部的制剂,亦称为干粉末吸入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