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设计意图: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日积月累:
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
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
五、作业布置
必做:
练习写通知。
选做:
找其他的寓言故事书,读一读。
六、教学反思(从课程标准的落实、高效课堂及课题研究在课堂中的体现来反思)
解决措施
教师指导,学生多联系,掌握通知的格式和方法,学生自读自悟,教师明确寓言寓意。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引导法、点拨法、创设情景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自读自悟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掌握生字的书写。
2.学习交流后,明白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
激
趣
质
疑
情
智
共
(四)
实践拓展情智共生
1.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师小结:读寓言故事要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从中懂得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
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艳静植霜舞扁最集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
抄写生字
选做题:
读寓言故事
六、教学反思(从课程标准的落实、高效课堂及课题研究在课堂中的体现来反思)
5.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知道自己不熟悉的寓言故事?
6.为自己喜欢的故事配幅插图。
设计意图: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会读会写这9个成语,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它们所指向的的寓言故事及其道理,这样学生知识的宽度无形中被拓展了
(四)
实践拓展情智共生
、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词语、神态的句子,还了解了成语背后的故事,课后找找相关的成语故事我们读一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收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
2.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
难点
1.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教学
方法
教法:引导点拨法、讲授法。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的措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运用词句段。
2.从日积月累中积累词语。
3.会写通知。
三、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
激
趣
质
疑
情
智
共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A组: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B组: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2.观察词语,说说分别有什么特点。
3.照样子写出几个词语。
依依不舍津津有味恋恋不舍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1)借助拼音将“日积月累”中的9个成语读熟,做到读准字音。
2.这些故事你了解吗?向大家介绍一下。
借助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找一找这9个成语分别对应哪些寓言故事。
3.不熟悉的词语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好这些成语
邯(hán)郸(dān)学步
滥(làn)竽(yú)充数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自主阅读,分组讨论法。
解决重难点
的措施方法
本单元围绕“传统文化”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三篇精读课文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传统文化来展开的,三首古诗、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古代历史遗产赵州桥、清明上河图的名画,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感受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采用让学生在读中感
1.出示生字:艳、静、植、霜、舞扁、最、集。
2.观察生字,有什么发现?
3.学生交流。
4.指导书写: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观察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注意穿插避让。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6展示,评议,再次修改。
设计意图:
这一板块旨在引导学生写好汉字。因此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这些汉字的共同特点,这些共性就是书写这些汉字时的注意事项。学生只有明白了这些规律,才能完成呢既定目标。
启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
板书课题:语文园地
旁注
设计意图:
直接进入所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
合作探究情智共融
合作探究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忆交流: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同桌复述:把记住的寓言故事讲出来,说说其中的道理。
3.寓言短小生动,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令人记忆深刻。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明白了哪些道理?
6.指导读好句子。
7.模仿例句,把句子写生动、具体。
(1)他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2)“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__________________
8.学生试着自己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旁注
设计意图:
在观察例句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点的短语,目的是为了从中寻找特点,从而能够将要求补充的句子填写完整。
自相矛(máo)盾(dùn)杞(qǐ)人忧天
4.学生进行交流。讲清故事,阐明道理。互相补充。
如: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走姿,最后爬着回到了燕国。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清水河镇育英小学“情智共生”四步教学法模式教案
单元总课题
传统文化
年级
三年级
旁注
单
元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感受物质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目标:
图文结合,通过图片或视频理解中华文化,以及中华文化所代表的内涵和情感。
课时安排
11课时
清水河镇育英小学“情智共生”四步教学法模式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主备人:丁大伟
备课时间:2019·3·14
上课时间: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掌握生字的书写。
2.学习“词句段运用”,从日积月累中积累更多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交流,明白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星期四上午9点——表示时间
全体同学——被通知者
教学楼门前——地点
参加运动会开幕式——通知的事情
少先队大队部——落款(通知者)
4与7日——写通知的时间
设计意图:
学生初步接触应用文,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特别重要,因此教师要把通知的各部分组成用严谨的语言表述出来,才有利于学生理解。
(三)
展示交流情智共享
积累诵读——完成“日积月累”
2.了解通知这一应运用文的书写规范,并能根据相关要求进行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旁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旁注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掌握书写,会辨别生字;与同学分享积累的词语。
解决措施
1.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识字方法。
2.学生在朗读中掌握词语。
教学难点
能正确书写通知。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二)
合作探究情智共融
合作探究
9.我们经常听到学校广播里播送的通知,回想一下,通知由哪些内容构成?10.读通知,注意格式。
结合通知内容,分析通知应具备哪些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对象)
(1)读通知,找一找,一份完整的通知由几部分构成。师生合作解析通知的组成部分(标题,正文,落款,时间)
(2)读通知的正文部分,想一想,通知的正文应由几部分组成?
无法无天无影无踪无缘无故
4.有特点的词语,我们还积累过哪些?(白花花、红红火火、雪白雪白)
5.出示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
(1)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2)“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加点的部分起到了什么作用?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的措施:
4.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
5.这些寓言故事能让自己想到生活中哪些人和事。
设计意图:
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是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感悟出来的,又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加以强化的。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整理能力,还能让学生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三)
展示交流情智共享
、学习“书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