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
)京师,指国都。类似的称呼有: 都门、毂下、京都、京城、国都、都城、首都。
2018年全国3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B “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称谓)
2019年全国3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 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氏是家族的标记。氏则因家族而分,是可变的。
列国公族多以“孙”系氏,如鲁国的孟孙、叔孙、季孙氏。有的因出于公室,就 称公孙氏。同样的,出于王室的,便称王孙氏。有些以所居职官为氏,如司马氏、 司空氏。有些以所封地名为氏,如韩氏、赵氏。不过,最多的是以祖父的字为氏, 如秦将百里术,字西乞,其孙以西乞为氏。齐文公 字子高,其孙以高为氏。氏和宗 法制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古人要分立家支,往往就要命氏。
汉哀帝 汉殇帝
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 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 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特征:君王为某某帝,后妃为某某后妃,大臣为评价词。
经纬天地曰文 安乐抚民曰康 好内远礼曰炀
布义行刚曰景 死于原野曰庄 在国遭忧曰愍
①家严 亦称“家君”“家尊”,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②家慈 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旧俗有“严父慈母”之说,故有此称。 ③舍弟 对自己弟弟的谦称。称比自己辈分小或年龄小的家里人,称呼前常加“ 舍”。 ④拙荆 旧时一般人家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称谓。“荆”本为一种灌木,荆钗布裙 为古代贫寒人家妇女的穿着,故以此代称。又作“山荆”“荆室”。 ⑤贱息 古人对自己子女的谦称。《战国策·赵策》:“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⑥犬子 对人称自己的儿子。例如:《鹧鸪天·为老母寿》:“同犬子,祝龟龄, 天教二老鬓长青。”又指对别人儿子的鄙称。《三国演义》:“吾虎女安肯嫁犬子 乎?” ⑦弱息 原指年幼弱小的子女,后多指幼弱的女儿。 ⑧小女 对人称自己的女儿。《宋史》:“贫贱有小女。”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 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 己的家)等等。
(1)同义互训。名与字的意义相同,可以互相解释。 (2)相辅相关。名与字的意义相互关联,具有联系。 (3)反义相对。名与字的意义相反,两者对立相应。 这是希望人不要过与不及,取其制衡之意。 (4)使典用事。有些名、字援引经史载记,使用典故。
根据古人的名与字的相关原则,解析下列作 家的名字关系。
(1)班固,字孟坚 (3)韩愈,字退之 (5)李商隐,字义山 (7)陆游,字务观
(2)曹操,字孟德 (4)刘禹锡,字梦得 (6)秦观,字少游 (8)姜夔,字尧章
班固,字孟坚: 孟,表示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
曹操,字孟德: 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
韩愈,字退之: “愈”为胜过、超出,“退”为约束、退守。
刘禹锡,字梦得 “锡”为“赐”之意,“禹锡”即“大禹所赐”之意,故字
古代历法 2017年全国Ⅲ卷考查“上元”。 2019年全国Ⅰ卷考查“诸子百家” ,2019年全国Ⅱ卷考查“变法”,2019年全国Ⅲ卷考查
文学常识 “三晋”,2018全国Ⅰ卷考查《三坟》《五典》
2019年全国1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 深远。 B. 诏令作为古代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 稳定。 D. 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 管理。
A “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农家”不是影响最深 远的,故选A。(人文思想)
2019年全国2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为“梦得”。
李商隐,字义山: 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商末,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
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字“义山”与名呼 应。 秦观,字少游:
“观”与“游”同义。 陆游,字务观:
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观的名为字,用 秦观的字为名。又取《列子·仲尼》“务外游不知务内观”之意。 姜夔,字尧章: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父亲 起的
弱冠仪式 后起的
自己 起的
(1)名与字
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 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 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名和字间一般有意义上的联系,有时候我们看 不出来这种联系,主要是因为语义变迁的缘故。大 致来说,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可分为以下几类:
寝”“株连”,2017年全国Ⅰ卷考查“姻亲”和“母忧”,2016年全国Ⅱ卷考查“移疾”,2016年 全国Ⅰ卷考查“建储”,2016年全国Ⅲ卷考查“致仕”2015年全国Ⅱ卷考查“嗣位”“诣阙”
2019年全国Ⅱ卷考查“穆公”“汤武”,2019全国卷Ⅲ考查“殷纣”“武王”,2018全国Ⅱ 姓名称谓 卷考查“豪右”,2018全国卷Ⅲ考查“御名”,2017年全国Ⅰ卷考查“以字行”,2017年
(2)臣子自称。如臣、老臣等。《鸿门宴》:“张良曰:‘秦时与 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3)一般人自称。如仆、愚、某、小人、鄙人、不才、不肖、贱子 、后学等。《赤壁之战》:“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4)女子自称。如妾、贱妾、婢子。《乐羊子妻》:“妾闻志士不 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5)自称家人
C 践祚,指即位、登基,并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的意思。(礼制常识)
《史记.太史公自序》:“汉初既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 心。”
2018年全国2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常考类型
官职科举 宗法礼俗 姓名称谓 古代地理 古代历法 文学常识
高考考查次数
15 17 13 4 1 6
下面将近5年的高考考查的文学常识分类列出,以便学习时心中有数。
常考内容
高考考查
2019年全国卷Ⅲ考查“令尹”,2018全国Ⅱ卷考查“茂才”,2018全国卷Ⅲ考查“尹”,2017年全国 官职科举 Ⅰ卷考查“私禄”,2017年全国Ⅱ卷考查“下车”和“收考”,2017年全国Ⅲ卷考查“状元
特征:唯有君主,非宗即祖,并不唯一
庙号≠谥号 如康熙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
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庙号:清圣祖
孝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 圣文皇后
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 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 后首创年号。 历代帝王凡遇到登基、“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 要事,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 个。 明清之后一个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
C 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地理)。
2018年全国1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 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传说“夔”是上古帝王尧的乐官,“章”即“乐章”
号
别号
谥号
庙号 (年号)
号之别号
别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和字在应用上也没有什 么明显的区别。
有人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李白自 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 士。
也有人以旨趣抱负自号:如欧阳修被贬蔡州知县时,改号 “六一居士”——“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金石遗文一千 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老翁,老于 此五物之间”。
C “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错误。“尹”是官的统称,“令尹”在春秋战 国时相当于宰相,也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官职科举)
壹 姓名称谓
学
贰 科举制度
习
目
叁 古代官职
标
肆 宗法礼制
伍 天文地理
1.基本称谓
姓名称谓
地名+(之)+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