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问题和途径摘要:当今时代,“文化”一词似乎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开始重视本民族的文化。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党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新时期的国家战略决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是增强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抉择。
而新形势下,面对文化的全球化、科技化、产业化,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肤浅的研究和低层次的引用上,充分挖掘并提炼、浓缩它,才能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资源推入国际、打入市场,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那么,什么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怎样挖掘并提炼它?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呢?本文将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问题和途径;中国正文:“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其概念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上个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等。
现如今,文化软实力正日益成为全球认同的,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新兴领域。
因此,“文化软实力”一词在中国也“倍受关住”。
其中的原因,既包括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寻找合适的理论支持,也包括试图从中国的五千年深厚文化中发现软实力源头,证明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软实力的例证。
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专题,我了解到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等词语,实际上现在提升到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以“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代名词来明明它。
虽然以前没有过深入了解,但是通过老师的表述,我对它的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意识到虽然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不断适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决策1,但准确定位我国的文化,找到其核心并提炼它,才是现阶段的我们应该做,并且能够做的事情。
和平发展中的中国,尤其应该把打造和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作为战略重心。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中外,抑或古今,能在国与国的竞争中占据主动,纵横捭阖的国家,历来都是硬软实力兼备的国家。
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军事力量这些“硬实力”的同时,使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1 什么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我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国的历史历经几千年,而古老灿烂的中国文化也已深深的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
考古发掘表明,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辽河、黑龙江流域都发现有我国各族先人的文化遗存。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不仅对日本、韩国这样的邻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对世界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费尔巴哈以及大文豪歌德等人都研究过中国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
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
文化就是维系整个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精神纽带。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不仅仅是古书上记载的华夏民族的悠悠历史,也不仅仅是流传至今的文明古迹,更是从这些历史中,我们提炼出的处世态度和原则以及对文化如何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2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过程中的问题2.1信仰的缺失中国文化历史虽然悠久而博大精深,对世界文化发展也有过积极的影响,中国文化是伟大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传承中国的文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失,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信仰的缺失。
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儒家?佛教?在当下的社会里,似乎都不很明显。
反观日本、韩国,对于从中国传播过去的思想反而融合了其本国的思想流传至今并发扬的很好。
而作为这些信仰的发源地——中国,我们却没有很好的继承下来。
中国,讲究忠、孝、礼、义、仁,由于西方的个人主义、民主思想等的冲击,似的中国人民变得迷茫,不知道该信仰什么。
忠孝礼义好像依然很重要,但是在社会中利益又总是占了上风,尤其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接受西方的思维方式,喜欢用西方的哲学来辩驳一些中国现象。
但是,当韩国无耻的提出某某历史名家是韩国人,某某文化起源于韩国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愤慨;当日本一次次的歪曲侵华历史的时候,我们依然会奋力反驳不退缩……我认为我们的“信仰”还是存在于内心深处的,只是甚少去关注和挖掘它们,当有人去触犯的时候,这种深层的力量就会迸发出来。
2.2片面的传承、缺少提炼和升华传统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才能够实现它的文化价值。
进而言之,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并不是一种自我确认、自我命名的文化属性,而是一种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能量转化,并且通过广泛传播之后才能够实现的文化力量。
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一直是我们构建国家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命题。
中国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就像蕴藏在地下的丰富矿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冶炼,它永远不可能“兑现”其内在能量和价值1。
课上老师对比了中韩两国两大古装电视剧《大长今》和《甄嬛传》中所传达的人性的东西,《大长今》表达出的坚持真善美和《甄嬛传》表达出的以恶制恶的适应生存环境的两种对待恶势力却完全不同的解决态度让我印象深刻,这些是我从未思考过的。
而近期火爆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引发的又一波人们对于中韩教育儿童的方法对比上,又让我深刻的反思了一下,韩国家长在摄像机面前依然对孩子管教严苛,而中国的父亲似乎不敢去放心大胆的严厉对待,这不仅是中国现在在教育儿童的问题上,更倾向于西方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的原因,也许也与中国的“面子”问题息息相关。
1《中国影视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J]贾磊磊《人民论坛》2011年04期然而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对家长依然是“孝”的,只不过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有了一定的调整。
如果现在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依旧沿袭古代“家法至上”、“族长为大”的理念,我们当今的社会不知会是何种样子。
不仅仅在教育等理念文化上,在美术、诗歌、建筑、园林等这种文化上的传承的提炼以及改进升华,是现在我们主要存在仍未解决的问题。
3 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2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的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来,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
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和本质在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这是由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先进性、群众性、现代性、开放性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因此,加快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因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实践中,积极倡导、培育和巩固这一核心价值体系,使之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全社会成员普遍接受理解、并且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3。
3)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的竞争力文化的繁荣发展最根本的因素是创新,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
在当代中国,无论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还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无论是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还是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都需要我们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和基本途径》江新国.青岛海军潜艇学院.2008年第3期(总第5l期)4 提高国家软实力新对策4.1 加快传播,让世界认识中国文化传播,特别是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所在。
在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
因此,我们要建立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使我们文化传播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把更多体现中华文化魅力的精品介绍给世界。
如在迈尔奇画廊开幕的马欣乐先生的个人画展,邀请了克林顿夫人为其剪彩,盛况空前,影响力很大。
他的作品结合西方绘画用光用色的手法,独具创新,也使西方的观众对传统的中国绘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很好地推广了中国文化。
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圆满召开,也为中国带来了传播民族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历史性机遇。
外国媒体纷纷以“史诗般的画面”、“震惊”、“眩目”等视觉效果来形容此次奥运会。
这都是传播的影响力。
中国开展的大规模、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并且获得了国际认同,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这种文化认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本文化价值系统内的认同,增强了人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另一个是世界的认同,意味着我们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就拥有了更多的竞争优势。
4.2多角度实践,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根据《世界眼中的中国》的调查显示,“功夫”、“中餐”最中国,认为这些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事物”。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展示给世界更多精彩的内容,这需要我们多角度地实践,多角度地展示,才能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
现如今中国元素正以不同的方式渗透到各个领域中,从服装、景观、建筑、美术等多个领域中都能看到中国文化提炼出的符号。
这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世界的影响正在加深中的体现。
4.3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世纪90年代的英国最早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4。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当人们物质层面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
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转移,4《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策分析》叶超、刘宝森就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