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的价值观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的价值观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对美国价值观的看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充斥着中国市场,
这些产品不但带来了新的功能也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及思想。

表面上看是我国的经济受到巨大的冲击,从深层次看是我国的文化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里我想主要谈一谈我对美国价值观以及它对中国的影响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价值观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一、价值观
什么是价值观?人类学家克拉克洪从个人与社会的行为模式、方式和目的等方面对价值观这样定义说:“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显型或隐型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动、方式和目的中做出选择。

”美国社会学家Samovar和Porter则都认为:“价值观是规定性的,告诫人们什么是好的和坏的,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什么是真实的和虚假的,什么是正面的和反面的,等等。

”众所周知,美国价值观与中国价值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美国人看重个人利益,个人价值至高无上,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定义
何谓个人主义?对这一词语的定义,东西方截然不同。

《现代汉语词典》对个人主义的定义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

《辞海》中的定义是:一切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

并指出其表现形式为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等等。

而西方文化对“个人主义”一词的阐释则大相径庭。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这个词最先是由法国政治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使用的。

在19世纪40年代,他在考察了美国多个月之后写下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

托克维尔在这本书中最先提出了“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并对它作了详细系统的阐释。

他说“美国人不是把个人主义看作一个缺点而是看作一个近乎完美的品德, 它代表创造性、开拓
性、积极进取精神以及不向权威屈服的自豪因此个人主义通常产生骄傲感,美国人认为它是美国文明独特的、最吸引人的地方”。

何谓集体主义?《辞海》给出的定义是:大公无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

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内容之一,它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原则。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因此,集体主义思想与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作为与个人主义相对立的概念,集体主义思想也出现在近代。

三、我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浅见
在美国,每一个美国人都深信:每个人都有同等的价值,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比别人高贵,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他们信奉依靠自我,凡事主张“自己动手”,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英语单词的书写过程中, “我”字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求大写, 而“我们”、“你们”、“他们”、“你”、“他” , 则不必大写。

所以,从这个小小的侧面也可以看出, 在美国“我”比“我们”、“你们”、“他们”等其他任何人的地位都要重要。

个人主义文化下的美国人因为不以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为行为准则,没有观念上的约束和枷锁,所以显得更自信,从来不会谦虚。

比如,同样是诚恳想要地表达着主人对客人的好客与欢迎,中美两种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却体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

中国人会说“没什么菜,随便吃吃”,表现出的是谦虚。

谦虚,是因为我们更多地顾及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典型特征。

而相反,美国人表现出的是自信——“我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

但另一方面个人主义牵
扯出过分自信与自由的问题,就因为太过于自信,有时做事太武断,由于社会经历不足,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也因为太过于无拘无束,美国的吸毒率、犯
罪率、离婚率都是一直高居不下,还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校园枪击事件,同时个人主义引出的享乐主义也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不良现象。

以传承集权思想为本的中国社会,一贯注重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而个人利益则应服从集体利益。

以“教化”为主要目的的中国文学千百年来一直给人们灌输集体至上的观念。

至今我们也已经习惯于依赖集体,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喜欢的吃法是上了一盘菜大家一起吃,许多双筷子在盘子里一起打架凑热闹,
而不喜欢自己一个人单独吃饭。

受集体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人十分看重集体和集体中其他成员,常依赖朋友,愿与其他成员一起工作。

但另一反面集体主义也使得人们为了更好地融入集体下意识的压抑了个体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实质上导致了社会主体的缺位与失落
从价值权衡角度来讲, 集体主义文化中的集体主义者会更少体验到个人价值与社会标准间的冲突。

同样, 个体主义文化中的个体主义者也能更好地协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个体主义者更关注个人的成就, 而集体主义者会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更少的孤独。

对集体主义者来说, 最大的不幸是被群体所拒绝、排斥, 而对个体主义者来说, 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对群体的依赖。

四、美国价值观对中国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各民族文化都被带入全面的交往之中,以民族文化为单元的多元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也加快了融合与互动的进程。

但是由于各国各民族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存在许多差异,因此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碰撞将不可避免。

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各种文化产品的输出,向全世界推销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同时美国还利用经济强权谋求政治霸权,借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贸易关系之机,提出许多附加政治条件,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构成制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继续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这些方式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以整体取代个体、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取向,逐渐确立了高扬个体价值与自我实现的崭新的现代社会的人生价值论。

根据金若沙、张晨:《中国广告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研究》结果表明:如今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呈现一种较为开放的态度,“显示地位”、“个性冲动”、“追求自由”等心理动机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然而,中国几千年来树立的集体价值观的理念相当的根深蒂固,人们虽然乐于接触新的文化,了解其他国家的价值观念,但却无法将这种观念很好的在中国社会实施。

正如郭志坚、樊葳葳:《对美国和中国价值观认可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的那样:中国传统价值观绝大部分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参考文献:
【1】杨晓峰:《从文学的视角看美国的个人主义和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9月第17卷第5期。

【2】郭志坚、樊葳葳:《对美国和中国价值观认可度的调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 年增刊。

【3】李灏、翟石磊:《基于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价值观的中美思维模式的反思》,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月第4期。

【4】高履端:《浅谈美国人的价值观念》,科技导报2007年第1期。

【5】王岩、郑易平:《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变迁与新型集体主义建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4 年第3 期。

【6】金若沙、张晨:《中国广告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研究》,东南传媒,2010年第9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