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
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
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
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
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
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
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
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
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
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
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言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你能发现几点?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1、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3、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时,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3、评价: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一般特征: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这门学科,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奇心很大;入门能力:本课是学生的第二节科学课,虽然刚接触本门课程,但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已经大概知道了科学课是怎么上的;学习风格:本门课程中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动手和观察,这个学生的特点,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有很高的学习欲望。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校园的树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爱校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3.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知识与技能1.发现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发现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在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我们都能看到植物,谁能说一说老师说的这个谜语,到底是什么植物?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他。
(树)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有许多熟悉的树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校园观察树木吧。
引入本课课题《校园的树木》。
二、制定观察计划(室内)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都要观察,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4.远远的望去,这棵树形状像什么?(伞,扇子……)5.老师给大树画一张简图。
6.从树的形状上看共有哪几部分组成?(树冠、树干、树根)7.教师小结三、观察描述树的方法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学生操作:拓印树皮4.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活动4【活动】总结整理活动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你有哪些收获?【作业布置】请选定一课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校园的数木树的组成:树冠、树干、树根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大树和小草》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边的小草关注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小草的名字,这一点这是本课导入的较好切入点。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方向性还不是很强,因此,一些问题的研究需要教师的引导带领,例如本课要探究的“大树和小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等类似问题。
对学生的生命和环境教育要从小做起,这样才会使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有良好的表现,本课教学中,教师还是渗透“爱护小草”、“不践踏草坪”等概念。
【教学目标】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4.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知道小草和大树的异同点,对陆生植物的普遍特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学难点】学生能仔细观察小草的特征,并且能够有条理地描述出来,能够利用简图将小草的明显特征记录下来。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展示:校园的树木图片导语: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校园里的树木,谁能说说大树一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板书标题:大树)追问:哪些生活条件、或者说环境是基本上所有大树都需要的?(副板书:生长需阳光、水分、营养)提问: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植物,除了大树,你还可以看到哪些植物呢?导语:不错,大树的脚下还有很多小草。
今天,我们就低下头去观察研究一下常见的小草。
(板书标题:小草)二、常见的小草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提问: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能不能把小草的图片和名字对上号!课件展示:狗尾草的图片(副板书:狗尾草)提问:狗尾草有什么特点?评价:恩,正因为它长得像小狗的尾巴,所以就这样得名了。
狗尾草真的和狗的尾巴的结构一样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真的狗尾草,大家来仔细研究一下看!课件展示:研究要求1.有条理地展开观察狗尾草的活动2.画一张狗尾草的简图3.小组交流观察结果提问:谁能说说怎么样才算有条理地观察?评价:听起来很有条理,如果把你讲的倒过来,先观察它的根茎叶,再观察整株,可以吗?大家觉得?追问:除了看以外,我们还能怎样研究这株狗尾草呢?提问:可以用嘴尝尝它的味道吗?为什么?评价:是的。
这株草是老师从外面地里挖来的,带着土,大家看到了,还有你们看不到的许许多多细菌,要是吃了可能会让我们肚子痛,或者生病。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用嘴去尝哦。
导语:这里,老师再提醒大家,记得边观察,边把信息记录到作业本第3页。
好,现在材料员上来领1把放大镜、1株狗尾草,开始观察记录吧。
(教师巡视指导,把握进度)导语:好。
大部分小组已经完成了观察记录。
我们来看一下你们的成果。
投影展示:几份学生的作业本简图和记录。
导语:请你结合你的实际观察,有条理地说说狗尾草的特点看!评语:表达地很有条理。
这其实已经是一份很优秀的观察报告了。
如果在语文课上评的话,也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
大家看看,这位同学的简图有把刚刚他讲的特征画出来吗?补充:其实,刚刚同学看到的像稻穗一样的狗尾草“尾巴”就是它的果实串。
上面有很多一颗颗的果实,里面都是它的种子。
只要把成熟的种子种下去,就能长成现在的一大株狗尾草了!(副板书:果实串简单板画)提问:还有同学有观察到其他不一样的地方吗?来讲给大家听听看。
提问:大家发现它的颜色变化了吗?现在是秋天,狗尾草成熟变黄了。
那什么季节,狗尾草是绿色的呢?追问:冬天,狗尾草还生长吗?也就是说,狗尾草的寿命有多久?讲解:其实,我们周围有很多小草跟狗尾草一样,都是春天发芽,秋天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