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使“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为了使我校教学质量检控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为了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教育综合实力,针对学校目前教学质量的现状,特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方案。
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
1.全面评估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2.通过监控纠偏,不断改进学校行政管理措施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
通过调研激励学校和教师主动发展,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3.通过实施,获取经验,探索一条监控、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措施的制定原则。
1.导向性原则: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2.全面性原则:措施的制定既包括对学校行政部门职责、计划、措施的监控,也包括对各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学科教师及学生学业质量的监控。
3.可行性原则:力争措施明确、便捷、科学、重点突出,力求行得通、落得实、改得快、可操作性强。
4.主动性原则:调动各级监控机构的主动性、创造性,变被动监控为主动监控。
变指令性监控为自我创造性监控。
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和方式。
检测内容和方法力图体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精神,提高教育质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㈠、监控内容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程度和优劣状况。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学业的质量,二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质量。
因而,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
㈡、监控方式
采用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定期集中检查与教务处日常检查相结合;对全
校、全学科、全员检查和针对特定年段、特定学科、特定教师随机抽查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自检与互检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
1.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效果及课程建设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价,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
(1)对集体备课情况进行监控。
每次集体备课定时定人定内容进行有效的研讨活动,由学科教研组长,对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各个年级备课情况上报教务处,教务处将集体备课情况进行备案。
(2)对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监控。
由教务处对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随机检查,看备课中的练习设计或教学结构的安排,看教学反思。
(3)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情况进行监控。
通过学校监控系统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情况进行抽查,及时了解教师预备铃的侯课情况。
(4)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随机调研。
通过“推门听课”,了解教师授课的各个环节是否到位,观察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2.通过统考对班级学科成绩进行分析,了解学科教师的教学质量。
3.通过个别学生座谈,了解学生整体对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及存在问题。
4.通过问卷调查,整体了解教师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落实情况,学生对教师的整体评价情况。
四、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1、建立教务处、学科教研组和学科备课组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分层管理,充分发挥质量监控体系的功能。
不定期对各学科执行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课时安排等进行监控。
通过各学科教研组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评优课、研究课、论文评选、讲座等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发挥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
根据各学科课程计划定期组织阶段性检测,调研各学科教学质量,并进行分析统计,做好学科质量调研报告。
2、建立学校教育教学监控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毕业班领导小组,由校级领导、中层领导、年段长、学科教学骨干组成,制定和实施学校质量监控方案,并对毕业班教学进行监督管理。
(2)学校监控领导小组成员定期检查各教研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补差
等情况,教务科每学期不定期进行质量调研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3)教师经常性开展学生学业质量的过程性检测工作,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