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识图与构造基本知识
古埃及
古希腊
哥特式风格
巴洛克风格
洛克克风格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一部分 “真正的”建筑家和艺术家开始思考和 探索,试图找一条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 新路,英国人拉斯金和莫里斯就是这些 最早的探路者。 格罗皮乌斯:他经历了现代建筑发 展的整个阶段,是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 思想最重要的奠基人,同时也是现代设 计教育的奠基人。 美国赖斯的现代主义:弗兰克.赖特 是美国现代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先 驱人物。作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他被 公认为是现代建筑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
农业建筑
农业建筑
2.按层数与高度分
住宅建筑——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
7~9层为中高层;10层及以上为高层建筑 除住宅建筑以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 10m的建筑为低层建筑,高度大于10m,且不 大于24m的建筑为多层建筑,高度大于24m的
建筑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
1.1.2建筑的分类 一.建筑物的分类与等级
(一)建筑物的分类
住宅、公寓、宿舍等
办公、文教、商业、 体育建筑等
1.按使用功能分
民用建筑——指非生产性建筑,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指生产性建筑 农业建筑——指农牧业所用建筑
各主要生产车间、辅 助车间、动力用房等
各类饲养场、农副产品加工 厂、种子库、温室等
(4)钢结构建筑:指以型钢作为房屋 承重骨架的建筑。钢结构力学性能 好,便于制作和安装、结构自重轻, 适宜超高层和大跨度建筑中采用。 (5)混合结构建筑:指采用两种或两 种以上材料作为承重结构的建筑。 如砖墙承重,楼板用钢筋混凝土的 砖混结构建筑等。 除上述外,另有生土建筑、充 气建筑、塑料建筑等其它结构建筑。
木结构建筑
砖石结构建筑
钢筋混泥土结
构建筑
4.按建筑结构的承重方式分
(1)承重墙结构 ——荷载通过墙体传给基础 (2)骨架结构 ——荷载由骨架传给基础 (3)剪力墙结构 ——荷载通过抗水平剪切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传给基础
纯筒体结构、 框架—筒体结构 框架结构、排架结构、 刚架结构
纯剪力墙结构、框 架—剪力墙结构
建筑的发展历程与构成要素
建筑发展历程简表
阶段特征 穴居巢处 简单房屋 真正房屋 大跨度建筑 现代建筑 典型材料 天然材料 经加工的 砖、瓦、 钢材、混凝 各种新型 天然材料 灰砂石 土 材料 使用要求 遮 风 、 避 遮风、避 大量建造 适应结构 雨 雨、抵御 精神要求 设计者 居者 工匠 满足各种 要求
(4)筒体结构
——荷载由四周围合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传给基础 (5)空间结构
拱结构、壳体结构、桁架结构、 网架结构、悬索结构等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中屋盖采用的特种结构形式
承重墙结构
(墙承重结构)
——墙体承重
框 架 结 构 骨 架 承 重
——
排 架 结 构 单 层 厂 房
——
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图1-1-1 建筑的构造组成
(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基 2.墙 础:承重。 体:承重、围护、分隔空间。
3.楼地层:承重、分隔、支撑。 4.屋 5.楼 6.门 盖:承重、围护、防水排水、立面造型。 梯:交通联系、安全疏散、装饰空间。 窗:联系分隔空间,采光通风、美观装饰。
檐沟、明沟、窗台、遮阳板、雨蓬、阳台等。
单层公共建筑) 超高层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的民用建筑。
高层建筑
高层住宅
高层写字楼
超高层建筑 Cc tv 新 总
部
超高层建筑
北 京 世 贸 中 心
3.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
(1)木结构建筑:指以木材作为房屋承 重骨架的建筑。我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 木结构。木结构有自重轻、施工方便等 优点,但木材防火、防腐性能差。 (2)砖石结构建筑:指以砖或石材为主 要承重结构的建筑。这种结构便于就地 取材,但自重大,整体性较差,不宜用 于地震区。 (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指以钢筋混 凝土为承重结构的建筑。具有坚固耐久、 防火和可靠性强的特点,故应用广泛。
筒体结构
筒壳结构
鞍形悬索结构
网格结构
悬索结构
悬索结构
1.1.3建筑的分级 1.耐久等级 (1)按重要性和规模大小划分,作为选择结构构件的材 料及结构体系的依据 (2)大量建造的建筑,如多层住宅属于三级耐久等级
2.耐火等级 (1)划分依据: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燃 烧与否,以及燃烧的难易程度,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 三类: A.非燃烧体 B.难燃烧体 C.燃烧体
艺 术 家 、 工 工程师、设计师 设计师、 工程 匠、工程师、 艺术家 师、艺术家 设计师
建筑的发展历程与构成要素
国内:
我国传统的各类民居——北京的四合院、 四川的山地住宅、云南的“一颗印”、山 西民宅大院、福建客家土楼、泰族干阑式 住宅、上海的里弄建筑等,在体现地域文 化的建筑形体和空间室内组织、在建筑装 饰的设计和装修工艺制作方面,都有极为 宝贵的借鉴成果。
建筑的发展历程与构成要素
国家大剧院 位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 南,总占地面积近12公顷,总建筑面积近15 万平方米,总投资26.88亿元,目前已进行过 网壳部分设计与施工验收审查会议。 该工程外部围护结构为钢结构网壳,是 半椭圆球形,东西长轴212.2m,南北短轴 143.64m,总高度46.285。内设歌剧院(2416 席)、音乐厅(2017席)及戏剧院(1040席) 及公共大厅等。屋面采用钛金属板,整个网 壳外环绕人工湖(35500m2),各种通道及入 口均设在水下 。设计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安 德鲁建筑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主 体设计 ,整体结构用钢量达6750t,195kg/m。
பைடு நூலகம்
北京四合院
福建客家土楼
建筑的发展历程与构成要素
2
国外:
公元前古埃及:贵族宅邸的遗址中, 抹灰墙上绘有彩色竖直条纹,地上铺有草 编织物,配有各类家具和生活用品. 古希腊、罗马:古希腊和古罗马在建 筑艺术和室内装饰方面已发展到很高的水 平。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以来,哥特式 古典式 巴洛克 和洛克克等风格的各类建 筑及其室内装饰均日臻完美,艺术风格更 趋成熟。历代优美的装饰风格和手法,至 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知识目标:
1.了解建筑物的分类与分级; 2.掌握建筑物的构造组成;
建筑的发展历程与构成要素
一、建筑发展的简要历程
远古时代的建筑——穴居(北方)
建筑的发展历程与构成要素
远古时代的建筑——巢居(南方)
建筑的发展历程与构成要素
初期时代的建筑——茅舍(西安半坡村遗址)
建筑的发展历程与构成要素
初期时代的建筑——土、石建筑
1.1认识建筑 1.1.1什么是建筑 建筑是人们依据美学法则,为人类社会 活动(工作、学习、休息、交通、娱乐、生 产等)而建造的空间环境,它是建筑物与构 筑物的总称。 建筑物指住宅、学校、办公楼、影剧院、体 育馆等;构筑物指纪念碑、水塔、灯塔、电视 塔、蓄水池、烟囱、贮油罐、桥梁、城墙、堤坝 等。
建筑的发展历程与构成要素
早期的建筑 ——真正的房屋
建筑的发展历程与构成要素
早期时代的建筑——真正的房屋
建筑的发展历程与构成要素
近代的建筑 ——大悬挑
流水别墅, F.L.赖特 的代表作, 建于 1936~1 939年
建筑的发展历程与构成要素
近代建筑——大跨度建筑
建筑的发展历程与构成要素
国家大剧院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建筑构件遇火后所能支持 的时间,具体判定条件如下: A.失去支持能力 用 (2)划分情况 A.多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分四级 B.完整性被破坏 C.失去隔火作
B.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分二级
1.2.1建筑的构造组成 民用建筑通常由基础、墙体、楼地层、楼梯、 屋顶、门窗等部分组成,见图1-1-1。它们 在不同的部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