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本节课是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大洲的第二条课标,“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限定为北美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自主建构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着一个“美”字,充分发掘地理科学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地理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习地理的热情。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挥主体地位。
本条课标在亚洲部分是用两课时来完成的,由于课堂容量大,本节课不求达到面面俱到,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重点掌握分析某种地理要素特征的方法及联系。
整堂课,侧重读图指导和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及联系的探究。
作为学习区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认识区域的一般方法。
具体来说,我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天津市初中地理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北美洲》这一节,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中对本课的知识略有涉及,湘教版教材七年级地理下册有美洲这一节,高中区域地理设计北美洲的相关知识。
根据课标要求,及以上各版本教材的相关内容,整理了本节教学内容。
认识大洲的位置是第一条课标的要求,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让学生结合补充材料在课前完成。
课上只做简单介绍,重点放在北美洲的主要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归纳,及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的探究上,为学习大洲提供一个范例,进而归纳学习区域自然地理的一般方法,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2、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限定为北美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3、学情分析从年龄特点看,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在心理上,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从知识储备来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只学习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地球和地图;从空间认知来说,学习了陆地和海洋。
学习了自然地理要素之一——气候,为北美洲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是学生没有接触过区域,没有形成学习区域的一般方法。
接触过地形、气候等概念,但没有实际运用的能力。
不了解地理环境的构成,概括地理事物特征、分析要素之间的联系能力还有待培养。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懂得如何根据目的,合理选择地图。
②将所学的地形、气候的相关知识,及地图的使用,运用到分析具体的区域特征中去。
③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归纳地形、气候、河湖特征。
④学会如何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图文材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研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归纳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
如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情感。
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难点2、重点:运用地图,分析、归纳北美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的研究方法难点: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三、教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结合本校学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情境创设、竞赛、体验、启发、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四、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观察讨论、读图分析、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
教学补充材料:1、地图图1 北美洲的地形图2 北美洲大陆沿40°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3 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图4 北美洲年降水量分布图5 亚洲的地形2、《北美洲的自然环境》导学提纲3、“基础知识小助手”五、教学过程建构主义理论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理论。
在该理论认为的指导下,本课我设计了激疑导趣——基础考察——合作探究——概括升华——巩固拓展五个过程,引导学生完成从感性——理性——实践——感性的思维转换过程,完成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一)激疑导趣——“欣赏美”让学生欣赏北美洲自然地理景观的视频,感受地理的美。
设计问题:“北美洲的自然景观为什么如此之美?你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认识一个大洲吗?”引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缔造了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成立“北美科学考察队”,分成“地形”“河湖”“气候”三个大组,分工合作,揭秘大自然的美。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教学法、竞赛法设计意图:多媒体影像图片能直观的传达地理信息,表达地理的美,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地理,增强学习积极性。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把竞争机制贯穿课堂,引发学生积极参与。
(二)基础考查——“定位美”通过课前预习,确定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参考课本P33 “大洲的分布图”,最后一页“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地理位置半球: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半球,南北半球中的_______半球。
纬度:跨______带、_____带、_______带。
大部分位于_____带海陆:西临______洋,北临_____洋,东临______洋,南隔______运河与_____洲相望教学手段:读图分析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读图分析能力,为气候的分析打下基础。
(三)合作探究——“揭秘美”任务一:归纳北美洲的地形、河湖、气候特征1、地形组任务书:(1)读图1,找出北美洲东部、中部、西部各有那些地形区,以什么地形为主东部_______________,中部___________,西部___________(2)读图2,判断北美洲地势东、中、西部,______、______高、_______低(温馨提示:地形指地表的形态,主要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七上P27。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地形。
地势指地表的高低起伏)2、河湖组任务书:(1)读图1,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河流和湖泊,用笔在图中圈出。
(2)结合文字资料,说出他们在世界上的地位: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_____________是世界第四长河。
北美洲淡水资源_______(温馨提示: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陆地上蓝色的线表示河流,蓝色区域表示湖泊。
)3、气候组任务书:(1)读图3,按温度带找出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将序号标到图中)热带:①、②、③温带:④、⑤、⑥、⑦寒带:⑧特殊:⑨(温馨提示:亚热带属于温带,地中海气候是温带的气候类型)(2)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
在中纬度大陆西岸呈条带状分布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3)全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一共11种,北美洲有9种,说明北美洲气候_________ 任务二:探究地形、河湖、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1、地形组任务书:读图1,说出密西西比河的发源地、流向和注入的海洋,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势高低有什么关系。
(温馨提示: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蓝线的粗细表示河流的流量,一般河流发源地流量最小,线条最细,河流自线条细的地方流向线条粗的地方)2、河湖组任务书:读图4,北美洲降水主要来自于________洋,自东向西________(递增、递减),西部沿海又______,美国东部濒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为何降水呈现以上特点,请结合图1“北美洲的地形”进行分析。
3、气候组任务书: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西、中、东)部,淡水资源丰富,与降水量有什么关系?教学手段:读图分析、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分析、合作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构建知识体系和研究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通过小组展示和竞争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激发集体荣誉感(四)知识建构——“收获美”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湖泊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知识结构以供参考。
教学手段:合作探究预期目标: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五)巩固拓展——“运用美”读图5,回答1--3题:1、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判断河流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2、亚洲地形特征:起伏______(大、小),地势中部_____,四周_______3、受_________的影响,河流大部分发源于________,呈放射状流向_______教学手段: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设计意图:巩固收获,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的情感。
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图体现2个特点:1、参与性: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参与、表现,关注全体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2、注重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为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和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我整堂课的设计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学科特色1、地理科学的美课前地理印象:“美”自然、人文、科学、生命,“地承千古文明,理蕴万世精华”让学生欣赏名字中就带优美的大洲,北美高清风景延时摄影纪录片,让学生欣赏直观感受地理的美。
以美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二)激疑导趣——“欣赏美”(二)基础考查——“定位美”(三)合作探究——“揭秘美”(四)知识建构——“收获美”(五)巩固拓展——“运用美”2、联系和方法欣赏北美洲的美景后,问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认识一个大洲吗?展示知识框架,介绍区域地理环境的构成,导学提纲的温馨提示,教给学生归纳自然地理要素特征的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课堂小结,突出对分析方法和联系的总结,让学生懂得自然要素建以及和人文要素的联系,进而完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教育。
二、创设情景,引入小组竞争机制。
欣赏完视频后,设疑北美洲的自然景观为什么如此之美?是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起开解开大自然美的奥秘,成立北美洲科学考察队,分为“地形”“河湖”“气候”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设计了两个探究任务。
任务一:分析北美洲的地形、河湖、气候特征。
任务二:探究地形、河湖、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个大组在每项任务中都有自己不同的任务书,重点研究一个问题,限定讨论时间,自己组任务书完成的再去研究别的组的任务,然后进行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