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电力行业研究报告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

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电力市场包括发电市场.输电市场.配电市场和售电市场。

发电市场是指将水力.风力.燃料等其他能源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向电网销售的市场。

输电市场是指将发电市场的电能通过220千伏及以上电力网输送到负荷中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

配电市场是将输电的电能通过110千伏及以下电力网配送到电力用户,并提供有关服务的市场。

售电市场是指电力销售和服务市场。

由于输电市场和配电市场联系相对紧密,我国将输电市场.配电市场两个细分市场合并为一个输配电市场,这有利于电网的生产调度和运行。

一.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概况电力行业属于国家的垄断性行业,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经营业绩较为稳定的特点,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技术.资金和通讯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

(一)电力行业现状1.生产能力持续增长,消除了电力“瓶颈”的制约。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增长,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迅猛领先于国民经济其它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自1988年以来,我国连续10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kW。

1987年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亿kW。

截止到98年底,我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已分别达到277.29GW与1157.70TW.h,居世界前列。

2.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电力工业体系,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电力工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除30万.35万.50万及60万kW火电机组外,70万kW火电机组及90万kW超临界机组正在建设之中,火电单机容量较高的大机组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比例不断提高。

火电机组安全运行水平呈逐年上升之势,体现在机组等效可用系数逐年增长,非计划停用次数及电厂供电煤耗则相应减少。

电力工业在输电线路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全国电网已经基本上形成500kV和330kV的骨干网架,大电网已基本覆盖全部城市和大部分农村,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联网工程开始启动,我国电网进入了远距离.超高压.跨大地区输电的新阶段。

3.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通过实行集资办电和利用外资政策,发电环节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电力企业加强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稳步推进;电力工业政企分开.农电体制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试点三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4.电力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

如小火电无序蔓延的状况得到初步遏制,关停小火电机组约1000万千瓦,高效大容量机组比重逐步上升;水电发展更加受到重视,三峡等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电网建设投入显著增加,西电东送通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送电能力不断增加。

5.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全国火电厂基本实现了烟尘和废水达标排放,2000年烟尘排放总量与1995年相比下降了约25%,废水排放总量下降了约35%,废水回收利用量增加了约一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脱硫技术国产化和产业化取得了实质进展;年粉煤灰综合利用量超过6000万吨;水电和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逐步规范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1.电力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

如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电网结构薄弱,对局部地区的资源优化配置还存在“瓶颈”制约;水能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率只有20%左右,尤其是调节性能好的大型水电站比重偏小;电网调峰能力普遍不足等等。

2.电力发展水平和电气化程度仍然很低。

如供电煤耗.线损率分别比先进国家高2-3个百分点;我国人均拥有发电装机只有0.25千瓦,人均发电量只有1078千瓦时,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为发达国家的1/6~1/10;全国还有574万户家庭没有用上电;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为11%左右,远低于17%的世界平均水平。

3.电力工业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由于电力工业的体制性缺陷,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效率低.服务差的问题;电力市场壁垒阻碍着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电价形成机制不能充分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制约了电力消费的有效增长和电网的发展,也妨碍了节约用电和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环境保护的任务分繁重。

我国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在电源结构方面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继续维持燃煤机组为主的基本格局。

目前已采取烟气脱硫措施的火电机组容量仅500万千瓦左右,绝大多数火电厂还没有采取脱硫措施。

火电厂的二氧化硫污染排放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这已成为电力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

(三).2001年电力供求形势评述1.电力供求特点2001年我国电力工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1-9月份,全国发电量10568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8.4%,增速比上年有所提高。

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完成售电量7174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8.77%。

据有关方面预计,2001年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为7.3%,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453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接近8%。

2001年我国的电力市场呈现以下特点:1.电力需求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拉动作用下保持有力增长,几个结构调整较大的行业,其用电增长表现出与以往较为不同的特征。

如:纺织行业用电大幅度增长.石油加工业再现了负增长,房地产投资开发对电力需求增长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

2. 国际市场高耗电产品价格延续2000年走高的趋势,国内高耗电行业惯性发展,带动用电快速增长。

全社会用电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且用电增长速度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3.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因素的推动下,西部地区总体用电增速有所加快,上半年西部地区用电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对全国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

4.各地区和各行业用电增长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

除东北地区电力需求增长速度较慢以外,其它五大区电力需求的增长比较均衡,增速均在8.5%~9%左右。

电力供应局部紧张状况依然存在,但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基本平衡。

5.全社会用电增长仍然主要依靠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用电的增长来带动,而且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增大。

从各地的电力供需情况来看,广东.浙江.蒙西.河北南网等电网,电力供需矛盾略为突出,相应在该网区的电力上市公司电力生产环境相对较为宽松,如广东的粤电力.广州控股.深能源.深南电和韶能股份,浙江的东电B和钱江水利,蒙西的内蒙华电。

东北.华中地区.川渝地区.安徽等网省区电力仍然相对富裕。

2001年1—0.8的电力生产弹性系数是完全可能而且必须的,中国的电力工业将走向稳步发展的新阶段。

(四).加入WTO对电力行业的影响由于目前我国与国外的电力交换数量较少,因此相对于其它领域,电力行业受入世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我国电力行业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

从长期看,尽管总体上加入WTO利大于弊,但是也给国内电力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只有发挥优势,消除劣势,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才能提高我国电力行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发电企业利大于弊由于发电厂的政策.资金.时间等的进入壁垒,决定了我国发电企业受入世影响较小。

其所获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增强竞争力;有利于加强和国外大的电力投资商和电力运营商的交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和国外厂商合作,引进我国电力建设所急需的资金。

有利于我国部分电力产品的出口;有利于我国电力企业向外拓展的国际化进程;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增加。

入世对国内发电企业的冲击则表现在:国外电力企业进军国内市场,将对国内企业产生较大的挑战;由于加入WTO后会对我国其它如冶金.化工.汽车.有色金属等行业造成较大冲击,因此对工业用电量会相应产生较大影响。

对于发电类上市公司,总体来看,利大于弊。

入世后,它们可以引进更加先进的关键设备,降低发电成本,提高发电效率,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不过,由于入世后,电力市场的垄断将会打破,发电市场的竞争将会加剧,电价也会出现一定的下调,对电力企业的整体盈利状况会有一定的影响,并直接导致两极分化,逐步淘汰机组规模小.发电效率低的小型电力企业,因此,拥有小机组的发电上市公司要么转型退出发电领域,要么及早进行技术改造,扩大装机规模(如粤电力.汕电力等),而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通过不断的兼并做大主业,将保持更加强劲的竞争力,前景较为看好,如国电电力.桂冠电力等。

电力设备企业面临挑战我国的电力设备行业市场开放较早,世界上各大高压开关制造商早已进入中国,占领了国内一定的市场份额,所以,国内产品不会由于关税的降低而很快失去相对的价格优势。

而且,加入WTO,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后,在合理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下,国内价格将受到国际价格的竞争,迫使电力企业按比较利益原则,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促进我国电力行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具体来看,对输变电企业,国产输配电设备由于其生产集中度低.规模小.成本高,加入WTO后在价格和质量等方面将受较大冲击;在发电设备领域,我国尚未掌握一些亚临界的发电机组的关键技术,大容量的火电.水电和核电以及新能源机组主要以购买国外机组为主;电力环保领域,国内产业也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如在烟气脱硫方面,目前我国在3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领域,技术尚不成熟。

在30千万以下,尤其是20千瓦以下,也只有少数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

就电力设备行业上市公司而言,利弊现在很难说清,但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只有掌握核心技术者,才能抢得市场先机,而缺乏竞争力的普通一次设备企业,将有可能很快被淘汰。

由于国家电力主管部门反复重申“五“期间,输变电设备只能用国产化设备,因此短期内国产输变电上市公司还不会感到压力。

但对于那些自身没有核心技术,一心只靠拷贝技术的企业来说,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目前,一些有实力的上市公司如许继电器.特变电工.平高电气等,主动和一些国际电气跨国公司在管理.技术方面的广泛合作,就是为了尽快掌握关键技术,走上国际化的轨道,这些公司的前景,应该会相对较好。

至于目前的几家电力环保类上市公司,由于电力脱硫的环保关键技术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国内自主开发的关键技术较少,入世后将难免受到较大的冲击。

不过由于电力行业特殊的垄断性,预计该项技术的市场主要将以中外合资为主。

目前,凯迪电力.龙源环保.龙净环保.九龙电力等公司所运用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都是引自国外,入世后他们将会加强合作,共同分享国内电力环保的蛋糕。

二.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分析(一).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基本状况在沪深股市中,共有33家上市公司投资电力行业,其中以火力发电为主的有15家,占45.5%;以水力发电为主的有8家,占24.2%;以生产热电为主的有9家,占27.3%,还有一家以电力环保承包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