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一位市民对北京近30年变化的描述
一位市民对北京近30年变化的描述
我是一个生活在北京老四合院里的普通市民,亲眼 目睹了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我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记忆中的北京是一 个破旧的城市,那时普通工人工资只有30元人民币,老百 姓主要经济支出是吃饭,所有东西都需要购物票,有粮票、 布票、肉票,一切都是有计划的。家里的主要电器大概只 有砖头式收音机,最大的乐趣就是听一段评书或相声。人 们的穿着大概以灰、黑、白、蓝为主色调,以结实耐穿为 主要目的。记得一件小花袄,大姐穿完了二姐穿,穿到我 时补了补丁,我还要穿,只因为那时的花衣服不多,女孩 子实在都喜欢美。当时代步工具除了公交就只是自行车, 当然也需要有票来买的。大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间 能睡觉的房子,孩子们的愿望当然是偷偷地坐一下黑黑亮 亮的小汽车了,只要过一下瘾就可以了。
近些年来,我们老百姓不断的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工资已从爹妈那时的30元上升到几千元,家里也都仔细的 装修了一翻,摆设也换了又换,上世纪八十年代家中冰箱、 电视机、洗衣机和录音机。在成家后彩电、冰箱、洗衣机、 空调,已成为生活必需品。现在的手机、电脑不断的更新 换代。
80年代公交车已成为老百姓的主要交通工具。90年代 打出租车成为时尚,小汽车开始进入百姓家,到21世纪初 期小汽车遍布大街小巷,交通开始出现问题,环境污染也 不断被提出来,因此国家又开始鼓励公共交通,公交IC卡 开始普及;地铁成为最便捷的“地下公交车”;城市轻轨, 磁悬浮正在多个城市建设;过江、地下隧道在全国多座城 市开通。
我住的老房子是文化保护区,这几年房管所基本上把 这片房子翻建一新,院里修了卫生间,都是冲水式的很方 便,院内给重新铺了地砖,也平整了很多,而今院里只剩 下的几家老人,而院里大多数人家的年青子女,都买上了 楼房。平时院里干净整洁。生活在这老四合里有一种与世 无争地田园感觉。30年的改革开放,改变了北京了很大变化,我也 不再为买菜、买肉排长队了,各样的蔬菜、肉食纷纷摆到 了桌上。也不再满足于家庭的小饭桌,工作忙时开始光顾 街面上各式的小餐厅和饭馆。不断地大饭店取代了大部分 的小饭馆,人们进饭馆更多的寻找一份清洁、健康、享受, 而不再满足于吃鱼吃肉。现如今人们更加注重健康饮食, 寻求无污染的、无农药的、无化肥的水果蔬菜,饮食平衡, 更加会保养自己。我也时常听听健康养生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