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选择题训练

高三语文选择题训练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思想与中国园林(节选)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

虽然在先秦时,中国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儒家只是其中主要的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儒家在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学说: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

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与实践;并融入了重民、三纲五常、道统等思想,以及提倡以义制利的价值观。

虽然这些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又带来一定的抑制和制约作用。

其崇性抑情、重道轻文、存理去欲的思想遭到了历代崇尚自然的文学家的批评。

于是,儒学在吸取、借鉴道教的基础上,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相互调和,从而使儒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儒学学者吸取了道教以道为宇宙本体、“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

《周易》中强调天、地、人“三才”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

尽管人与自然相比,人的地位更为重要,但儒学并不把自然看作异己力量,而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

于是,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就表现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陶然于自然的闲适心情。

另一方面,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对中国园林的主题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

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竹子作为美好事物和高尚品格的象征,将其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寒、随遇而安的品格精神。

历史上不少诗人、文学家都写过许多关于竹的诗文。

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赞竹曰:“竹解心虚即我师。

”唐代文人刘岩夫写的《植竹记》中将竹与君子的人格相比拟,道:“劲本坚节,不受雪霜,刚也;绿叶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而挺耸,必相依以林秀,义也;虽春阳气旺,终不与众木斗荣,谦也;四时一贯,荣衰不殊,恒也。

”从竹子的人格化看出,自然美的各种形式属性本身往往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的地位,相反,人们更注重从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中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除了竹子以外,人们还将松、梅、兰、菊、荷以及各种形貌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它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者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B.儒家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

C.儒学学者吸取道教以道为宇宙本体、“道生万物”的思想,从而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

D.儒学并不把自然看作异己力量,而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园林讲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B.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抑制和制约作用。

C.文中苏州沧浪亭楹联表现出园主把自己与自然等同的陶然心情,体现了儒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D.《周易》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把竹子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寒、随遇而安的品格精神,其思想根源是儒家的比德思想。

B.人们注重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以此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说明自然景物的自然美并不重要。

C.中国园林是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D.唐代文人刘岩夫写的《植竹记》,把竹人格化,注重提取竹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儒家的物我同一、天人同一的思想。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3分)①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无论是色彩、音符,还是线条、舞步,都能跨越时空的障碍,直指人心,使各民族文化元素。

②当代学者慨叹学子中文程度日低,开出来的药方常说“多读古书”。

其实目前学生中文之病已近膏肓,勉强吞咽几丸《孟子》或《史记》,实在是,无济于事。

③最新的医改方案要求,合理提高医生的技术性收入,以缓解大医院号源紧张,其他医院的现象。

A.水乳交融徒劳无益门无杂宾B.浑然天成徒劳无益门可罗雀C.水乳交融杯水车薪门可罗雀D.浑然天成杯水车薪门无杂宾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据2016年4月2日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当今世界的人口构成中,肥胖者首次超过羸瘦者。

B.7月24日8时,已经连续奋战15个小时的空降兵顶着高温酷暑赶赴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野猪湖,继续执行筑坝拦水,稳定野北闸口险情。

C.在里约奥运村阳台上,不同代表队挂上了不同的国旗和地区旗帜,原本看起来一样的公寓楼,立刻变得各具特色,容易辨识。

D.为改善南海海域船舶航行安全保障设施、海上应急救助力量以及船舶溢油反应力量不足的局面,交通运输部自2015年5月起在南海海域开工建设大型多功能灯塔,不断提高南海民用导航助航、应急搜救设施的建设力度。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书房书写,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

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见云彩在作画的时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

①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

②云不仅形态变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变的。

③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

④如果天空是一张白纸的话,云彩就是泼向这里的墨了。

⑤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来自天庭的白象。

⑥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

A.③⑤①⑥④②B.③⑤①②⑥④C.①③⑤④⑥②D.①⑤③②④⑥1.A 文章开头“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

2.C原文第三段末尾“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就表现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陶然于自然的闲适心情”,“浑然一体”并不等于“等同”。

3.B原文结尾处“自然美的各种形式属性本身往往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的地位,相反,人们更注重从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中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这并不能说明自然美不重要。

17.C水乳交融:水和奶汁融和在一起。

比喻关系密切,相交融洽。

浑然天成:形容才德、文章等完美自然。

徒劳无益:白费力气,没有一点好处或功效。

含贬义色彩。

杯水车薪: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

是中性词。

门可罗雀:门前可张网捕雀。

后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门无杂宾:不胡乱结交朋友。

18.C(A项,句式杂糅,删去“据”;B项,成分残缺,可改为“执行筑坝拦水任务”;D项,搭配不当,“提高”可改为“加大”)19.B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国学著作________,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________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

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唯有________,才能慢慢领悟。

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受益无穷。

A.汗牛充栋良莠不齐融会贯通B.凤毛麟角参差不齐融会贯通C.汗牛充栋参差不齐细嚼慢咽D.凤毛麟角良莠不齐细嚼慢咽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3.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

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

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

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时至中秋,又到团圆时,中秋节活动开始了,大家意兴盎然,在赏月抒怀中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乡下一起追逐萤火虫的美好往事吗?C.“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多年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银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郊游中,我们以如此的装束和心态,一定能获得别样的人生乐趣吧。

1.C(汗牛充栋: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形容藏书很多。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显然与语境不合。

因此,第一空应选“汗牛充栋”。

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

第二空指质量有好坏,应选“参差不齐”。

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和后面的“慢慢”搭配不合适。

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

引申为慢慢去体味。

因此,第三空应选“细嚼慢咽”。

)2.A (B项,搭配不当,“创业大街”和“同步启动”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掌握”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自救互救”后加“的常识”等;D项,结构混乱(或语序不当),“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没有下文,而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另起炉灶,应将“自从”移到句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