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风格

中国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的特点: 外部造型简洁、明朗、清新、大方,为少占地多采用高层。

中国的古建
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之一,与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
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
于领先地位,中国建筑独一无二地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一,建筑的地域性中
国的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千差万别,为了适应环境,基于本地区的地形、气候、建筑材料
等条件,各地区因地制宜。

二,建筑的民族性中国是一个56个民族构成的大家庭,由于
各民族聚居地区环境不同,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都不同,因此在建筑上的风格
各异。

三,建筑的木质结构特色中国古建筑主要采用木质结构,由木柱、木梁搭建来承托层面屋顶,而内外墙不承重,只担负分割空间和遮风避雨的作用。

四,建筑的群体布局特色中国古建筑由于大多是木质结构,不适于纵向发展,便多借助群体布局,即以院乱为单元,通过明确的轴线关系,来营造出宏伟壮丽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反应出中国传统的文化
观念,即封闭性和内向性。

只有在高墙围护的深深庭院之中,才具有安全感和归宿感。

五,大屋顶的建筑特色大屋顶是极具中国建筑特色的标志物,它以屋顶出檐并向上仰翻的弧形
造型,展示出独特的形态之美,它的功能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雨水急剧下流,
还能通过斗拱挑起出檐更好的采光通风六,重装饰重彩绘的特色中国古代建筑非常重视装
饰和雕梁画栋,装饰主要是在大门、门窗、天花、梁栋之间,装饰和彩绘可以说为古建筑
增添了无限光彩,具有和强装饰性,同时所用涂料、油漆等,对木构材料起到很好的防虫、防腐作用,有很强的保护性能。

《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苏州拙政园中的远香堂、怡园的藕香榭,都是反映园主歌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莲而不妖”的意境。

题词是起点景作用的,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一书中曾写:“有时一景,相看好处无一言,必借以题辞,辞出而境生。


在中国古代,相当一部分建筑文化,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的建筑文化,被文学意向所控制。

一篇《桃花源记》几乎代表了中国文人的理想环境观念,每个读书人都在梦中追寻自己心
中的桃花源;而“竹林七贤”的典故更加具体,虽然对中国古建筑本体影响不大,却影响
了后世文人的环境经营理念和园林设计方法。

具体到每个文人设计自己的房屋,脑子里不
是南山,就是竹篱,几平都陷入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模式中。

《兰亭
集序》无疑能更好的说明文学对建筑的影响。

:文学与建筑虽是不同范畴的两个概念,但二者又常常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联系密切:一方面建筑能蕴生文学,另一方面文学又可成就建筑.
文学与建筑自古以来密不可分,建筑是文学的形象与体现,文学刻划着建筑的风采,可谓建筑之装璜,为建筑增添着光辉。

本文就文学与建筑的相融性加之漫谈。

建筑作为文化的遗存,与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借助文学的描述和方案的记载流传于后世者堪为主导。

本文在建筑中的诗情画意,礼乐思想,阴阳思维,碑碣匾联,宗教,仪式,发展变革等进行了初步分析,阐述了建筑,文化文学三者的关系,以祈其对建筑创作思路有所启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