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小题中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Array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计15分)1. 加工误差只有通过测量才能得到,所以加工误差实质上就是测量误差。
(×)2. 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测量结果中的随机误差。
(√)3. 作用尺寸是由局部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综合形成的理想边界尺寸。
对一批零件来说,若已知零件给定的尺寸公差值和形位公差值,则可分析计算出零件的作用尺寸。
(×)4. 配合公差越大,则配合越松。
(×)5. 在间隙配合中有可能出现零间隙的状态,而在过渡配合中绝不可能出现零间隙的状态。
(×)6. 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则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7. 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应位于理论轮廓线上。
(√)8. 当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可补偿给形位公差,但形位误差的最大允许值不能超过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值。
(×)9. Rz参数由于测量点不多,因此在反映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不如Ra参数全面。
(√)10. 测量与评定表面粗糙度时所必需的一段基准线长度称为取样长度,它可以包含几个评定长度。
(×)11. 国家标准将滚动轴承内圈内径的公差带规定在零线的下方。
(√)12. 国家标准对普通螺纹除规定中径公差外,还规定了螺距公差和牙侧角公差。
(×)13. 用三针法测量的螺纹中径是螺纹的单一中径。
(√)14. 公法线长度变动是指在齿轮一转范围内,实际公法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15. 齿轮精度越高,齿轮副啮合时的侧隙越小。
(×)二、填空题(请将以下各小题答案按序号填写在本页下方相Array应的横线上,每空1分,计25分)1. 测量误差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1)误差、(2)误差和(3)误差等。
2. 在Φ50H7/u6的配合中,IT6=16μm,IT7=25μm,u的基本偏差为ei=+70μm,则在Φ50U7/h6的配合中孔的基本偏差为(4)μm。
3. 某孔、轴配合要求定位精确、对中性好,且要求可拆,那么选择配合性质时一般应选用(5)配合。
4. 当同一轴与基本尺寸相同的几个孔相配合,且配合性质不同的情况下,应采用(6)制配合。
5. 检验孔用的量规称为(7)规,检验轴用的量规称为(8)规。
6. 在诸项形状公差中,只有(9)的公差带形状是多种的;在诸项位置公差中,只有(10)的公差带形状是唯一的。
7. 某台阶轴的被测实际轴线各点距基准轴线的最大距离为8μm,最小距离为2μm,则该轴轴线的同轴度误差为(11)μm。
答题:1题(1)方法、(2)设备、(3)环境;(本题可填人员误差、方法误差、设备或计量器具误差、环境误差等。
)2题(4)-61 ;3题(5)过渡;4题(6)基轴;5题(7)塞、(8)环/卡;6题(9)直线度、(10)同轴度;7题(11)16 ;8.被测要素遵循独立原则是指其 (12) 和 (13) 各自独立,应分别满足要求。
9. 6405H g ϕ与6405H e ϕ相比, (14) 的配合表面选用较小的粗糙度允许值。
10. 减速器中滚动轴承内圈与轴一起旋转,要求内圈与轴颈的配合为 (15) 配合,以防止它们配合面的相对滑动。
而轴承外圈安装在壳体孔中不旋转,外圈与壳体孔的配合应该 (16) (松/紧)一些。
11.滚动轴承内圈的内径尺寸公差为10μm ,与之相配合的轴颈的直径公差为13μm ,若要求最大过盈为-8μm ,则该轴颈的上偏差应为 (17) μm ,下偏差应为 (18) μm 。
12. 螺纹的配合精度不仅与螺纹的 (19) 有关,而且与 (20) 有关。
13. 在应用泰勒原则对螺纹的中径合格性进行判别时,要求螺纹的 (21) 不得超越最大实体中径,实际螺纹的 (22) 不得超越最小实体中径。
14. 一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差标注为0.0910.13522.981W mm --=,设计时规定了公法线长度偏差bn E ∆的上、下偏差分别为bns E 和bni E ,公法线长度变动w F ∆的公差值为0.056Fw mm =。
现测得齿轮实际公法线长度的三个测量值122.91W =、222.90W =和322.92W =,则=∆bn E (23) mm , =∆w F (24) mm ,该齿轮公法线 (25) (合格/不合格)。
答题:8题 (12) 尺寸公差 、 (13) 形位公差 ; 9题 (14) 6405H g ϕ ; 10题 (15) 小过盈 、 (16) 松 ; 11题 (17) -2 、 (18) -15 ; 12题 (19) 公差等级 、 (20) 旋合长度 ; 13题 (21) 作用中径 、 (22) 单一中径 ;14题 (23) -0.071 、 (24) 0.02 、 (25) 不合格 。
三、选择题(请将以下各小题答案按序号填写在本页下方相Array应的横线上,每小题1分,计10分)1. 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轴颈属于? 。
A 间接测量B 绝对测量C 动态测量D 非接触式测量2.利用同一加工方法加工Φ30f6的轴与Φ25h7的轴,则? 。
A 两者加工难易相当B 前者加工困难C 后者加工困难D 无法比较3. 下列关于量规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量规通规磨损超过磨损极限时,将增加被检工件的误废率B 量规止规磨损超过磨损极限时,将增加被检工件的误废率C 量规通规的实际尺寸大于其最大极限尺寸时,将增加被检工件的误废率D 量规止规的实际尺寸大于其最大极限尺寸时,将增加被检工件的误废率4. 孔的体外作用尺寸? 。
A 等于孔的实际尺寸B 不小于孔的实际尺寸C 不大于孔的实际尺寸D 与孔的实际尺寸无关5. 对称度公差属于? 。
A 形状公差B 定向公差C 定位公差D 跳动公差答题:1题 B ;2题B;3题B; 4题C;5题C;6. 在评定车床加工出的某零件表面质量时,要求其表面轮廓算术平均偏差的所有测量值不得超过3.2μm,则设计时应采用的表面粗糙度标注符号是? 。
ABC D7. 滚动轴承同时受径向负荷P0和一个较小的旋转负荷P1的作用,轴承外圈转动,内圈不动,此时轴承内圈所承受的负荷为? 。
A 定向负荷B 循环负荷C 摆动负荷D 不受负荷8. 图样上标注的内、外螺纹配合代号M20×2-5H6H/5g6g,则外螺纹中径公差带代号为? 。
A 5HB 6HC 5gD 6g9. 齿轮的切向综合总偏差'∆iF是? 。
A 评定齿轮传动准确性的必检偏差项目B 评定齿轮传动平稳性的必检偏差项目C 评定齿轮传动准确性的可选偏差项目D 评定齿轮传动平稳性的可选偏差项目10. 测量直齿圆柱齿轮的径向综合偏差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A 单面啮合综合测量仪B 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C 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仪D 渐开线测量仪答题:6题 D ;7题 C ;8题 C ;9题 C ;10题 A 。
四、如下图所示,在工作温度C t 50-=时,根据结构要求黄铜套1与玻璃透镜2间合适的间隙量应在0.009~0.075mm 之间。
如果设计者选择Ф50H8/f7配合,在C 20时进行装配,试计算确定所选配合是否合适?解:令黄铜套孔的尺寸为D ,玻璃透镜尺寸d ,温度从装配温度C 20降低到工作温度C 50-时尺寸变化量分别为∆ D 和∆d 。
由条件,D = d = 50mm)(25.68)70(105.1950)2050(506m D μα-=-⨯⨯⨯=--⨯⨯=∆-黄铜)(28)70(10850)2050(506m d μα-=-⨯⨯⨯=--⨯⨯=∆-玻璃因此,温度变化引起的配合间隙变化量)(25.40)28(25.68m d D X μ-=---=∆-∆=∆——5分在C 20装配时,最大间隙)(895039)725()80(max m IT IT X μ=+=---+=最小间隙)(25)25(0min m X μ=--=则在C 50-工作时,实际最大间隙)(75.4825.4089max 'max mX X X μ=-=∆+= 实际最小间隙)(75.1525.4025min 'min m X X X μ-=-=∆+=即产生了15.75μm 的过盈,因此,所选配合不合适。
——5分1 2五、已知基本尺寸为Ø70mm ,配合公差0.049f T mm =,轴的下偏差0.019ei mm =-,孔的下偏差0.015EI mm =-,轴的公差60.019d T IT mm ==, 请求解:(1)确定孔的公差等级及公差值:D T IT = 7 = 0.030 mm ; ——1分 (2)分别计算出轴和孔的上偏差:es = 0 mm ; ES = +0.015 mm 。
——1分 (3)确定结果: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h ,在轴的零件图中标注为 0019.070-Φ ;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JS , 在孔的零件图中标注为 015.0015.070+-Φ ;在孔、轴装配图中的标注为 6770h JS Φ 。
——2.5分 (4)画出孔、轴的尺寸公差带图和配合公差带图: ——4分配合公差带图(5)判断配合类别为 过渡 配合。
——0.5分 (6)计算出该配合的极限间隙或过盈量: ——1分X max = + 0.034 Y max = -0.015间隙过盈-0.015+0.034六、 下图所示为套筒零件的三种标注方案,请完成表格中所列的各项要求。
(IT9=0.052mm) 动态公差带图每空1分,其余每空0.5分七、用指示表以大平板为基准按下左图所示方法分别测得两小平板A 、B 上九点如下右方所列。
假设两小平板上测量点之间对应的间距相等,试完成下列小题 (1)利用旋转法按最小包容区域法(交叉准则)计算A 的平面度误差;(2)利用旋转法按近似法(对角线法)计算B 的平面度误差; (3)分析并计算小平板B 对A 的平行度误差。
0-5-15+20+5-100+100+12+8-2+16+7+5-9+3大平板 小平板A 小平板B解:(1)计算A 的平面度误差:暂估两个高点(+20,0)和两个低点(0,0)可能构成交叉准则,则旋转后可得到两个方程式为:⎩⎨⎧==⇒⎩⎨⎧++=+++=+010220202000Q P Q P Q Q 所以0-5-15+20+5-100+10+=10200102001020+5+5+20+15+100+20+20符合交叉准则,可计算出平面度误差为)(20020m f A μ=-+= ——4分(2)计算B 的平面度误差:取B 中对角线(0,+3)和(+5,+8),旋转后得到两个方程式为:⎩⎨⎧+=+++=P Q Q P 28252230 得: ⎩⎨⎧=-=05.1Q P 所以0+12+8-2+16+7+5-9+3+=+10.5+5-2-14.5+4+5-10.5-1.5-30-1.5-30-1.5-3根据对角线法,可计算出平面度误差为)(25)5.14(5.10m f B μ=--+= ——4分 (3)计算B 对A 的平行度误差:A 为实际平面,取最小包容区域作为基准要素,则B 按与A 相同的旋转量进行旋转得0+12+8-2+16+7+5-9+3+=0+22+28-2+26+27+5+1+23010********1020所以,A 对B 的平行度误差)(30)2(28//m f 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