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际教育学校国际化.
4
二、環境條件 1.相關法令、辦法 教育部的中小學推動國際教育計畫(投影片27-30) (1) 學校辦理國際教育課程與教學發展計畫(投影片 27) (2) 學校辦理國際交流計畫(投影片28) (3) 學校辦理教師專業成長計畫(投影片29) (4) 學校辦理學校國際化計畫(投影片30) -例:SSEi方案(《2010年高級中等學校國際交流北 區研討會會議手冊》p.99-207:B組「SSEi方案介紹與 計劃說明」宋德修教授、南港高中、光華女中、淡水 高工、光啟高中:方案說明、計劃讀報說明、時程說 明)。 縣市政府的「國際教育白皮書」及相關計畫
10
五、規劃學校本位的國際教育-要回答個問題-依 據以上「、「四、教育 部提供《現況檢討&重點表》」來決定學校 對以下問題的答案 1.工作類別及內容之選擇?理由? 2.國別之選擇?理由? 3.為各活動設想之核心理念? 4.具體之活動計畫,包括其成效之管控? 5.國際教育之短、中、長期整體發展規劃?
5
2.教育部及地方主管機關提供之資源 教育部協助及支援計畫(投影片31-36) (1) 國際教育中心計畫(投影片31) (2) 國際教育教師專業成長計畫(投影片32) (3) 國際教育海外參訪計畫(投影片33) (4) 國際教育課程發展計畫(投影片34) (5) 國際教育資訊網計畫(投影片35) (6) 國際教育績優獎計畫(投影片36) -以及:國際文教處提供之「國際教育」文獻; 縣市政府為國際教育建立之平台、提供之國際教育事務辦理補助; 縣市政府之國際教育活動及國際性活動,如高雄的「世運」、台北的 「花博」、各縣市的姐妹縣市交流活動; 各國駐台代表處文教單位提供之協助; 教育部駐外單位文化組等提供之協助; 台灣教育中心(台灣教育中心資訊平台)提供之協助等。
6
3.民間提供之資源 -如:家長會、校友會; NGO組織如扶輪社、獅子會、同濟會、各種基會; 「iEARN Taiwan台灣國際教育資源網學會」等。 4.國內、本地區可能結盟之學校或機構 本地區同級及不同級學校、同質學校及不同質學校之 合作 -特質為「就近支援」及「就近資源共享」 。 跨縣市同級及不同級學校、同質學校及不同質學校 之合作 -特質為「跨地域資源共享」及「跨地域支援」。
7
三、學校條件-請每個學校自行逐項書面列舉 1.學校所在地區民眾組成、政府、經濟、教育 環境之相關特性 「民眾組成」指民眾及家長之職業、教育、經濟、社 會狀況、原生國等。 「政府」指縣市政府之財政支援狀況。 「國際教育」辦法人力支援平台等。 「經濟」指學校之財務狀況及所能取得之政府及民間 資源等。 「教育環境」指以上各因素及學校屬性、地域條件、 學生和教師團隊等方面因素造成之學校教育情境。 2.學校既有之相關歷史及學校相關特性 尤其指學校之英語及第二外語教育成效、既有及可開發 之國際交流關係、教師團隊的國際經驗特性等。
9
四、國際教育實踐之可能項目(教育部【C:學校國際化】 專業社群參與學校現況檢討&重點表)超連結5 1.校園國際化:外文網站及文宣、雙語教育環境、國際化資 訊環境。 2.人力國際化:成立專責單位、辦理人員的專業素養、行政 支援團隊。 3.行政國際化:雙語表單、外籍生教務服務、外籍生輔導管 理、溝通機制、接待家庭網絡。 4.學習國際化:調整教學方式、運用學習輔助設備、跨國文 化及語言學習機會、自主學習能力。 5.課程國際化:國際教育課程融入計畫、研發教材及獎勵辦 法、跨學科整合教學、國際教育相關選修課及社團。 6.建立國際夥伴關係:校際國際交流、社區國際活動、國際 組織活動。
教育部國際教育「學校國際化」 專業社群第2次研習
學校本位的國際教育規劃
講者:輔仁大學張善禮 教授
時間:2011/04/28 地點:台南市德光高中
1
大綱
壹、規劃的參數 一、觀念及實務的指導 二、環境條件 三、學校條件 四、國際教育實踐之可能項目 五、規劃學校本位的國際教育 貳、總結
2
壹、規劃的參數 -各校國際教育主管人員針對各參數要做的是: 一、進行搜集及認知,二、就所得觀念認知及實務 認知在工作團隊中進行傳播,三、條列參數清單作為 規劃、執行及管控的依據。 一、觀念及實務的指導 1.「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及其相關闡釋文獻 (1) 白皮書。 (2)「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草案簡報」(出處: 《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研習議程手冊》 p.19-31)超連結1 (3) 各縣市政府的「國際教育白皮書」。
3
2.所有有關「(中小學)國際教育」之(1)理論及(2)實務資訊 (1) 理論文獻例: 李英明:全球下的國際關係:國際教育的場域視角(出 處:《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研習議程手冊》 p.10-17)超連結2 邱玉蟾:國際教育理念分析(出處:《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專 業知能研習議程手冊》p.34-49)超連結3 (2) 實務文獻例: 吳翠玲:國際交流與國際教育(出處:《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 專業知能研習議程手冊》p.65-75)。 張啟隆:課程融入與國際教育(出處:《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 專業知能研習議程手冊》p.78-90)。 《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實務工作坊議程手冊》:「課程融入」- 麗山高中、國語實小、三信家商、南榮國中,「國際交流」-道明高 中、蘭雅國中、高雄女中、大義國中,「學校國際化」-德光女中、 永平高中、大園國際高中、崇明國小。超連結4、超連結4-1
8
3.學生相關之特性 指學生之年齡和性別、外語語種及能力、國際經驗、 學習成就、人文/社會/理工取向、父母提供之 相關條件等。 4.課程相關之特性 尤其指外語課程之語種及成效之外,也包括職校及一 般高中之差異、一般班/資優班/實驗班的區別、教學 及課外活動的內容和實施方法上的相關特點等。 5.教師人力相關特性及校內行政條件 指教師團隊的國際教育相關背景、對國際教育之態度、 學校人力充足程度、組織及分工關係、對合作創新之 積極度、凝結共識之可能等。 6.學生家長、家長會特性 尤其指家長的經濟、社會狀況及國際教育背景,家長 會對學校國際教育活動的支持和提供之人力及財務資 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