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与课程改革
教育国际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我校所处的cbd地区是朝阳
区乃至北京市国际化程度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一区域定位也要求我
校加速学校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为此,我校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教
育教学理念以提升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
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校本特色课程实施水平,走教育国际化的
发展道路。
(一)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活动,搭建中外文化交融的平台
1.坚持开放办学,加速学校国际化进程
我校2002年得到国际教育标准认证组织的评估,成为北美教育
联合组织会员校;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吸收为会员校;2006
年取得了国家汉办设立的中文水平考试定点学校的资质;2008年成
功申办了由美国国务院资助的美中文化交流中心合作项目;2010年
被北京市命名为国际汉语推广基地校,先后接待了美国教育界代表
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峰会代表、南非民主教师联合会代表
团、“全球化教育领导者项目”国际教育论坛、韩国、东欧教育交
流代表团等国际教育机构和教学专家到我校交流访问,并获得了一
致的好评和认可。
2.融合多元文化,接轨国际教育
从2003年开始,学校先后组织180余名教师赴美国、日本、加
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考察,交流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
另外,我校成功地完成了两批与加拿大bc省的教师互换项目及一
批美国教师培训项目,成为我区普通中学首所自派教师短期留学的
学校。
3.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国人和传递友谊的使者
我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与友好校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我校
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国门、放眼世界的同时,也先后组织我校学生接
待了瑞典、韩国、英国、荷兰、意大利、俄罗斯中学等友好校师生
访问团,不仅让客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
民的善良热情,更让他们了解了当代中国青少年的精神风貌和优秀
品质。
(二)通过特色课程建设,推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体系改革
近年来,我校依托科研课题研究,借助多媒体、数字图书馆、电
子阅览室、数字实验室、基于网络的远端视频等信息技术平台,开
发了一大批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改革与创新过
程中,形成了“信息呈现、实验探究、网络互动”的有效模式,为
推进和完善我校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此外,“国际化学校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是我校在中国教育学
会“十一五”国家重点课题“通过特色课程建设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的理论与实践”中所承担的子课题之一。
1.学生方面
多元目标的达成:除传统课程的学习外,学校为学生提供英语、
涉外礼仪、中国传统文化、科技、艺术和运动等多元化课程,更好
地满足学生全面且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学生于传统课程的学习外,
更提供语文、自然、社会、信息、辅导及艺术的多元面。
同侪合作的学同伴合作学习:与传统的课程不同,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特色课程。因此,在特色课程班级中,因为具
有共同的学习意愿及目标,同学间能够更好地合作和互助,从而提
升学习的效果。
学习能力的养成:自由选择特色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
变被动的“让我学”为积极的“我要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方面
促进专业成长促进专业发展:教师自行准备教材与实施教学,对
教师的成长有莫大的帮助,除原有任课科目外另依据个人专长开设
新课程,并且自行准备教材与实施教学,这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
了很好的平台,能够有效提升教师自我的专业水平。学校还为出国
访问或交流的教师进行国际教育交流活动流程、注意事项和应急措
施等知识的培训。
提升课程设计能力:从课程的设计、理念的框架、组织教学活动
到实施教学后的学生反馈,任课教师能够系统而又全面地针对教学
设计进行反思,进而带动学校教师尝试特色课程的研发。
从课程的设计、理念的架构、教学活动设计以至于实际教学后的
回馈,任课教师在教学创新与改革:在传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
师的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课本和考试体系,而特色课程的发展
能够使我校教师在教材教法和教学设计方面有了展示自己个性和
特色的空间,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的创新与改革。
3.学校方面
国际化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已初步建立:针对学校独特的国际化区
位特点,为了满足中外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地提升教师队伍的水
平,我校开设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管弦乐、中国旅游文化、中国
传统文化品读、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戏剧表演、涉外礼仪、钢鼓、
机器人制作和健美操运动等30种既具有实用性又充分体现学校特
色的课程。
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建成“新课程资源中心”:我校以数字化
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为载体,通过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中心”,将
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封闭的资源开发模式转化成群体的、开放的、
共享的开发环境,教师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二次开发和应用,
形成群体的效应和价值。
(三)优化外籍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打造学校的国际品牌
1.课程设置特色化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外籍学生由
最初的插班学习,发展到插班与单独编班兼顾、hsk汉语补习班、
短期汉语学习班等多种课程体系。其中,国际部对高二年级学历班
的学生按照文、理科分别设置课程,对高三年级的学生则结合学生
所报考大学的意愿开设了北大班、清华班及人大班;按照汉语学习
班学生的水平高低将其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班进行教学,考虑到
大部分学生还是中、小学生,国际部不仅为他们开设了学习汉语的
听力、语法、口语和精读等课程,还为他们安排了英语、数学、计
算机、通用技术及国画、民族音乐与舞蹈、书法、剪纸、武术等多
元文化课程。
2.师资队伍专业化
多年来,学校领导班子群策群力,大力支持国际部的师资建设与
发展,外籍学生专职教师队伍已由成立时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发展到
现在的27名专职教师和8名兼职教师。在学校领导集体的带领下,
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分工协作、团结一致,向着建设具有国际化、
现代化特色队伍的目标迈进。
3.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
学历班:高中年级单独编班的外籍学生教学实行小班授课,采用
国际通行的互动式和交际式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
段,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鼓励个性化学习。课程的成绩评定注重
学习过程和综合评估。在学校领导集体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师
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外籍学生在各种文化知识比赛和留学生考试
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2年北大、清华升学率高达70%,取得了
很高的声誉。
语言班: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对外汉语教学成果显著。在教学
之余,国际部还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课,使学生在真实
的汉语学习环境中边学边用,活学活用。通过教师们的不懈努力,
外籍学生汉语水平考试成绩引人瞩目。
4.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规范化
我校国际部每学期召开一次外籍学生教育教学研讨会议,组织班
主任及任课教师认真学习《国际部外籍学生班主任工作职责》及《国
际部外籍学生任课教师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的工作职责,为我校外籍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目
前,我们承担的北京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国际化
背景下中小学外籍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已近结题,我们的科研
成果将在全市展示,为国际教育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5.管理结构与运行机制高效化
在外籍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我校不断探索和研究外籍学生的教
学管理模式,认真贯彻“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
理”的工作原则,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外籍学生管理不断向着
科学化、制度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方向迈进。
建章立制,规范外籍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制定制度时,
我们既遵循科学性、政策性、规范性原则,又考虑实用性、适应性、
可行性原则。这些管理章程的制定和实施,为学校进一步扩大外籍
学生发展规模,规范外籍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保
障。
构建支持国际化办学的教务管理平台:针对插班学生和单独编班
学生及语言班学生课程设置的差异,我校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
已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教务管理系统,使我校外籍学生教学管理的工
作效率与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提高了学校国际化办学的管理水平,
为今后我校国际化办学规模的大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人为本,为外籍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我校选派英语基础好、沟
通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外籍学生教务管理工
作,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一方面,为外籍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性
化特殊教学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和语言方面的困难和问
题,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
为外籍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各种项目比赛、春游、
秋游、圣诞晚会等等。
总之,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深层次的系统变革,我校作为北京市
示范性高中,立足学校实际,努力构建符合要求、特色鲜明、充满
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通过特色课程的建设,走出了一条有
鲜明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不断开拓进
取,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和课程改革的进程,为促进学生全面
而有个性的发展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北京市日坛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