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常识ppt_图文.ppt

法律常识ppt_图文.ppt

法律知识
法理学
法是一种行为规范体系,反映的是由特定物质生活条 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基本特征:
• 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 •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 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通过制裁违法行为体现出来
位谋取非法利益。故意实施危害社会的法律规定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 关系的合法行为。特征:
• 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 以发生一定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 是一种合法行为。
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 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债的发生依据:
法的实施
法律关系:是法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
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 法律关系是依法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具体特殊强制性的社 会关系 • 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根据法律规定在人们 之间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
法的实施
法律制裁主要有:
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 著作权:作者对自己的文学、艺术和科学创作作品依法
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
• 专利权:专利权人对其发明、使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依法
享有的专有权。在我国,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 使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保护期限为10年。
• 商标权:商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注册的商标享有的专用
贪污贿赂罪: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
用职权之便或违背职责义务,非法占有、使用公私财物的行为。 • 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 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 的便利,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 • 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 者非法授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 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 。 • 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 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 未归还的行为。
权。其特征:专有性、时间性、地域性
公民:指具有该国国籍的自然人。 自然人:包括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 事义务的资格。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民 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十种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停止侵害、排除防碍、消除危险、 返还财产、恢复原状 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的特征:
• 独立的社会组织 • 独立的财产 • 承担独立的责任
法人成立应具备的条件:
• • • • 依法成立 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场所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知识产权:公民、法人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
依法享有的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在内的民事权利。
代理: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
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 代理的种类: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
物权: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对物的管领和支配,并排除
• 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 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 胁从犯:被胁迫或被诱骗参加犯罪的分子。 • 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人。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自首: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交代罪行并接受
中国宿迁网 编辑:efrjencdh99385
法定继承: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 则均由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方式。
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 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继承权原则 • 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
• 养老育幼、互济互助原则
• 互凉互让、和睦团结原则 • 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
宪法的法律特征:
• 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 • 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 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依照我国宪法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 使宪法监督的职权。 政协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不属于国家机关 ,也不同于一般的人民团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大类,我国是一 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闭会期间由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权利。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都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国家机关审查的行为。
立功: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提供重要
线索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情形。
缓刑:对原判刑罚有条件地不予执行的制度 假释:对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
刑期后,因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 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
的原因而没有得逞。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地停止犯罪
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时故意犯 罪过程中的特殊形态。
单位犯罪: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了本单
、效率原则、程序公正原则。
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
• 通报批评、行政赔偿
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 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活动。
• 其特征:对象的普遍性、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准立法 性、不可诉性。
行政立法: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 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活动。其特征:
刑法的基本原则:
• 罪行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当原则
犯罪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分为:直 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犯罪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
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 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法与经济
• 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法的发展进程和水平
法与政治
• 政治制约着法,同时法又服务于政治
• 在阶级社会中,法调整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部及其 同盟者的关系。
法与政策
• 党的政策指导着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 • 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同时党又指导着执法和司法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 • • • • • 民主集中制原则 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分工和协调原则 责任制原则 精简和效率原则 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适宜性和优越性: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立起来 的,因而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全面地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 家性质。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保证中央的统一 领导,又便于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
•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法的制定
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党的基本路线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各种表 现形式
• 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 及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
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请求重新审查并纠正原具体行政 行为,行政复议机关据此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进行 审查并作出决定的制度。
行政裁决:
• 行政主体依法裁决与行政管理有关的产生于双方平等权利 主体的之间的特定民事纠纷的具体行政行为。 • 行政裁决的程序:申请—受理—调查—审理—裁决。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程序法定原则、相对方参与原则
• 犯罪客观方面:犯罪行为及由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
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 大损失的行为。
• 滥用职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 序,非法地行使本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力,或超越其职权实 施有关行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 失的行为。 • 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 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 重大损失的行为。
行政法
行政法的作用:具有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和保护居民、
组织合法权益两方面的作用。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治原则、行政公正原则、行政
公开原则、行政效率原则
行政命令:行政主体依法要求相对方进行一定的作为或不
作为的意思表示行为。行政命令的形式:口头、书面、动作形 式。
行政复议:行政相对方不服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依
法律体系:不包括国际法和已失效的国内法 我国法律部门有10个部门
• 宪法、行政法、民法、婚姻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 、刑法、诉讼法、军事法等
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守法 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合法、及时 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