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可法简介

史可法简介

史可法简介
篇一:明末爱国将领史可法一生的宝贵精神
论明末爱国将领史可法一生的宝贵精神(2019-07-08 13:38:03)转载▼
标签:文化
史可法[注: 史可法(1601—1645),宇宪之,号道邻,明末河南样符(今开封市)人。

崇恢进士。

初任西安府推官(掌勘问刑狱),因镇压农民起义,累迁右金都御史,在安庆、他州等地堵截起义军,升任南京兵部尚书。

]是明末著名的爱国将领,从仕途取士到疆场驰骋,他的一生只为了一个坚定的目标而奋斗,那就是匡扶明王朝[注: (1368-1644) 公元1368年,强大的蒙古帝国元终在一片的农民起义中结束。

取而代之的是由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我可怜的中华民族从一个厄运又走进另一个黑暗的长夜。

]!关于他的出生,明史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史可法,字宪之,大兴籍,祥符人。

世锦衣百户。

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

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

’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注: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

]入其舍,生可法。

”⑴从中我们可以预想到,他将是汉家天下的股肱之臣,必将拯国家和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他的身上既有传统士子的骨气,又有忠诚大夫的贞节,更有心系百姓的胸襟。

他所具有的宝贵精神恰是反映了中国人不屈的脊
梁和崇高的追求,将同祖国的壮美河山一样永放光芒!
㈠传统读书士子的勤勉和无限尊崇老师的精神
为了科举及第、报效国家,史可法抛开安逸的生活,总是选择在艰苦的环境中刻苦学习、砥砺心志。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邂逅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左光斗[注: 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

别命左遗直、左共之、左浮丘。

汉族,明桐城人(今枞阳县横埠镇人),其父左出颖迁家于桐城县城(今桐城市区啖椒堂),颖生九子,光斗排行第
五。

],并得到了他的赏识。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⑵此后,史可法便得到了恩师的悉心栽培,更加希望立志报国。

左光斗是明末有名的东林党领袖,长期开展与阉党的斗争,企图重振朝纲。

不料,被宦官集团构陷,致使他受尽了牢狱之苦。

作为学生的史可法,心中时刻牵挂老师的安危,恨不得自己代师受罪。

古籍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