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PPT)7污染场地风险评价(4学时)

(完整PPT)7污染场地风险评价(4学时)

• 特定用地方式下的主要暴露途径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 定,模型参数应尽可能根据现场调查获得。地下水受到 污染时,应在风险评估时考虑地下水相关暴露途径。
• 暴露评估:在危害识别的基础上,分析场地内关注污染 物迁移和危害敏感受体的可能性,确定场地土壤和地下 水污染物的主要暴露途径和暴露评估模型,确定评估模 型参数取值,计算敏感人群对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 暴露量。
6
7.1 技术导则
7.1.3 工作程序 • 毒性评估:在危害识别的基础上,分析关注污染物对人
• 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本标准规定的用地方式、暴 露情景和可接受风险水平,采用本标准规定的风险评估 方法和场地调查获得相关数据,计算获得的土壤中污染 物的含量限值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5
7.1 技术导则
7.1.3 工作程序
• 危害识别:收集场地环境调查阶段获得的相关资料和数 据,掌握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关注污染物的浓度分布, 明确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分析可能的敏感受体,如儿童、 成人、地下水体等。
8
9
7.1 技术导则
7.1.4 风险识别 • 按《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和《场地环境监测技
术导则》HJ25.2进行环境调查及污染识别,获得:
✓ 较为详尽的场地相关资料及历史信息 ✓ 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等样品中污染物的浓度数据 ✓ 场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数据 ✓ 场地所在地气候、水文、地质特征信息和数据 ✓ 场地及周边地块土地利用方式、敏感人群及建筑物
• 潜在污染场地: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 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潜在危险废物,以及从事矿山 开采等活动造成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构成潜 在风险的场地。
• 污染场地: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 认污染危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 场地,又称污染地块。
3
7.1 技术导则
7.1.2 相关术语
• 关注污染物:根据场地污染特征和场地利益相关方意见, 确定需要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的污染物。
• 暴露路径:污染物从污染源经各种途径到达受体的路线。 • 暴露途径:场地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到达和
暴露于人体的方式,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呼吸吸入等。 •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在场地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分
第七章 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案例
•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 • 典型案例:台州某镇土壤等多介质中多氯联苯与镉的
风险评价(邓绍坡等, 2014) • 典型案例:基于用地规划的大型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
估(张丽娜等, 2015;北京环科院、中科鼎实等) •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概要
11
7.1 技术导则
7.1.5 暴露评估
• 非敏感用地包括城市用设施用地U等。
• 非敏感用地方式下,成人的暴露期长、暴露频率高,一 般根据成人期的暴露来评估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 效应。
• 其它城市建设用地,应分析特定场地人群暴露的可能性、 暴露频率和暴露周期等情况,参照敏感用地或非敏感用 地情景进行评估或构建适合于特定场地的暴露情景进行 风险评估。
7
7.1 技术导则
7.1.3 工作程序
• 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计算。在风险表征的基础上, 判断计算得到的风险值是否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
• 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未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则结 束风险评估工作。
• 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则计算 土壤、地下水中关注污染物的风险控制值;如调查结果 表明,土壤中关注污染物可迁移进入地下水,则计算保 护地下水的土壤风险控制值;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关注 污染物的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
析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群的主要暴露途 径,评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致癌风险或危害水平(风 险商)。
4
7.1 技术导则
7.1.2 相关术语
• 危害指数:人群经多种途径暴露于单一污染物的危害商 之和,表征人体暴露于非致癌污染物受到危害的水平。
• 可接受风险水平:对暴露人群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健康效 应的风险水平,本标准中单一污染物的可接受致癌风险 水平为10-6,单一污染物的可接受危害商为1。
• 根据环境调查和监测结果,将对人群等敏感受体具有潜 在风险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污染物,确定为关注污染物。
10
7.1 技术导则
7.1.5 暴露评估
• 分析暴露情景:场地污染物经由不同暴露路径迁移和到 达受体人群的情况。典型的包括以住宅用地为代表的敏 感用地和以工业用地为代表的非敏感用地的暴露情景。
• 敏感用地包括GB50137规定的居住用地R、文化设施用地 A2、中小学用地A33、社会福利设施用地A6中的孤儿院 等。此情形下,对于致癌效应,考虑人群的终生暴露危 害,一般根据儿童期和成人期的暴露来评估污染物的终 生致癌风险;对于非致癌效应,儿童体重较轻、暴露量 较高,一般根据儿童期暴露来评估污染物的非致癌危害 效应。
1
7.1 技术导则
7.1.1 概述 • 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
和技术要求。 • 适用于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污染场地土壤和地
下水风险控制值的确定。 • 不适用于铅、放射性物质、致病性生物污染以及农用地
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估
2
7.1 技术导则
7.1.2 相关术语
• 场地:某一地块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 块内所有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
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包括致癌效应和非致癌效应,确定 与关注污染物相关的参数,包括参考剂量、参考浓度、 致癌斜率因子和呼吸吸入单位致癌因子等。 • 风险表征:在暴露评估和毒性评估的基础上,采用风险 评估模型计算土壤和地下水中单一污染物经单一途径的 致癌风险和危害商,计算单一污染物的总致癌风险和危 害指数,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12
7.1 技术导则
7.1.5 暴露评估
• 确定暴露途径:包括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 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表层土壤的气态污 染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吸 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共6种土壤污染 物暴露途径和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 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饮用地下水 共3种地下水污染物暴露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