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
K2-2
K2-3 K2 K2-4 K2-5 K2-6 K2-7
10
20 40 60 80 12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0.180
4.980 0.000 0.000 0.000 0.000
21.660
77.050 0.000 0.000 0.000 0.000
0.20
0
0 .0 5
0 .1 体 积含 水量
0 .1 5
2 .0
包气带土层的特征参数
水分特征曲线拟合参数列表
样号 2-6 2-8 α 0.0317 0.0046 n 1.146 2.015 m 0.127 0.504 θ r 0.001 0.0378 θ s 0.46 0.51
土壤剖面取样分析成果表
Risk 1 exp(CDI SF)
HQ Intakeor Absorbed Dose/RfD
Risk为致癌风险,表示人群癌症发生的概率,通常以一定数量人口出现癌症患 者的个体数表示; CDI为人体终生暴露于致癌物质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平均日摄取量(mg/kg/d); SF为斜率因子((mg/kg/d) -1); RfD—非致癌参考剂量。
? 污染场地
污染场地风险评价
污染场地风险评价是对已经或可能造成污 染的工厂、加油站、地下储油罐、垃圾填 埋场、废物堆放场等场地由于污染物质排 放或泄漏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的危害程 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降低风险的方案 和对策。 它包括:基于人群健康的风险评价和
基于生态安全的风险评价。
国内外研究进展
钻 孔 编 号
取样 编号
K1-1
取样 深度 (cm) 2
分析项目(mg/kg) 二氯 甲烷 0.000 三氯 甲烷 5.620 四氯 化碳 44.790 二氯 乙烯 0.000 三氯 乙烯 ND 四氯 乙烯 ND 二氯 乙烷 0.000 二氯 丙烷 0.007
K1-2
K1-3 K1 K1-4 K1-5 K1-6 K1-7 K2-1
1 资料收集 1)场地背景
气候与气象:温度、降雨、风速、风向; 地质背景:地层、特征; 植被:森林、草地、裸露; 土壤类型:砂质、有机质、酸碱性等; 地表水:位置和特征描述;如类型、流速、盐度。
2)暴露人群
人群的分布现状:如相对于场地的距离和方位; 人群结构:敏感人群。
超 级 基金 修 正 和 授权 法 案
规章
国 家 石油和 有 毒 有害 物 质污 染应 急 计 划
导则
超 级 基金 风 险 评价导 则
人体健 康评 估手 册 环境评 估手 册
超 级 基金 暴 露 评价手 册
欧盟 1994年成立欧盟污染场地公共论坛; 1996年完成污染场地风险评价协商行动指南,指 南拟解决7大问题。 荷兰 1987年颁布《土壤保护法》; 80年代设立了“国家公众健康与环境保护研究院” 和“土壤保护技术委员会”。
毒性 评 估
收 集 目 标 污 染 物 的 毒理 学 数 据 确 定 目 标 污 染 物 的 毒性 值
估 算不 同 暴 露 途径 的 人 群 摄 取量
风险 表 征
负 面 健 康 效应 发 生 的 可 能性 计 算 致 癌风 险 计 算 非 致癌 危 害 指 数 不 确 定 性 分析
数据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是风险评价的基础, 通常需收集已有资料, 开展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 并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目标体系。
2)不确定性分析
不确定性来源于风险评价的各个阶段,野外取样、
实验分析、模型参数获取、模型的适用性和假设、毒
理学数据等均存在客观和主观的不确定因素。 USEPA CMTP模型模拟污染物在包气带和饱水带中
的迁移转化过程时充分考虑到各种模型参数的可变
性,引入蒙特卡罗模型,计算出暴露点污染物浓度 的概率分布,不失为降低模型不确定性的有效方法。
研究成果为主的环境风险评价研究,但大部分集中 在事前风险评价。 同时,我国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也只对规 划和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作出了规定,尚未 涉及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面的内容。
健康风险评价基础理论
健康风险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估算污染物进入人体 的数量、评估剂量与负面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
3)确定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
居民区; 商业/工业区; 娱乐区。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污染源的确定;
(2)包气带和饱水带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的选择 和模型参数的获取;
(3)不确定性分析。
暴露评 估
分析目标 污染物运移情 况 识别暴露 人群 分析暴露 途径
估算不同 暴露途径的暴 露浓度
估算不同 暴露途径的人 群摄取量
技术文件和指南: 1988年《健康风险评价手册》; 1989年《场地治理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导则》; 1992年《超级基金暴露评价手册》; 1996年《土壤筛选导则》; 1998年《生态风险评价指南》; 2005年《铅污染场地风险评价指南》等。
美国超级基金健康风险评价框架
法律
环境 响应 、 补 偿 和义务 法 案
人体污染物摄取方式和机制 剂量-反应关系 毒性评估 风险表征
人体污染物摄取方式和机制
人体摄取污染物质的途径主要包括三条:
口、呼吸和皮肤接触。 通常采用不同类型剂量来表示污染物质进入人体 各个阶段的数量
无论通过 何种途径, 污染物质 只有最终 进入到人 体血液中 才会对人 体健康产 生影响。 因此,原 则上估计 人体污染 物摄取量 应以内部 剂量或吸 收剂量为 依据
大气 呼吸途径 土壤 污 染 源 水 食入途径 食物链 皮肤接触 人 体 器 官
污染物暴露途径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数 据收 集和分析
收 集 和 分析 相 关 场 地 数据 识 别 潜 在污 染 物
暴露评 估
分 析目 标 污 染 物运 移 情 况 识 别暴 露 人 群 分 析暴 露 途 径
估 算不 同 暴 露 途径 的 暴 露 浓 度
多污染物总风险:为某一暴露途径各污染物风险之和。
致癌总风险:
(Risk)T (Risk) i
HI HQi
非致癌总危害指数
HQ和HI分别为单污染物和多污染物的非致癌危害指数,其数值的大小,表 示风险的大小。
当小于1时,认为风险:各暴露途径总风险之和。
管理的相对滞后同样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尽管没有具体的数字,但由工厂、加油站和垃圾场等 场地引起的环境污染已相当广泛。 工厂“三废”排放、加油站和地下储存罐的泄漏、矿
山尾矿处理和垃圾废物处置等对环境的危害极为严重。
供水安全保障程度降低
人类健康-暴露或食物链
生态环境恶化与环境安全性降低 “水质型”缺水日益突出 …….
欧美国家在不断建立和完善污染场地风险评
价体系的基础上,多数开展了全国性的污染场地
调查,并根据不同场地条件和污染类型建立污染
场地国家数据库:
美国:370, 000个;
荷兰:300, 000个。 同时选择其中1000个典型的污染场地逐步开展场地 污染治理。
土壤油污染治理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以介绍和应用国外
10
20 40 60 80 120 2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ND
ND 0.850 0.000 0.000 0.000 ND
184.520
215.200 191.654 0.000 0.000 0.000 87.44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390
0.880 0.778 0.000 0.000 0.000 ND
4.210
4.010 3.604 0.000 0.000 0.000 ND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9 0.000 0.000 0.009 0.000
样 品2- 6 R =0 .9 97 5
2
拟合线
试测线
吸 力(c mH 2 O)
8000
样 品2- 8
R = 0 .9 94 1
2
拟合 线
试测 线
8 00 0
吸 力 (c mH 2 O)
6 00 0
6000
4 00 0
4000
2 00 0
2000
0 0 .0 8
0
0. 1 2 0 .16 体 积含水 量
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30至60年代):风险评价的萌 芽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70至80年代):风险评价研究 高峰期,基本形成较完整的评价体系;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生态风险评价成 为研究热点。
美国
法规: 1980年《环境响应、补偿与义务综合法案》(超级基金); 1986年《超级基金修正和授权法案》; 1985、1988年《国家石油与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应急计划》。
K1-7 120cm 120cm
K2-7
VG模型:
1 r 1 m 1 S e 1 n m 1 n S [ 1 ( ) ] m s r [1 ( ) ] m 1
r e n m s r m
n
其中:ψm—土壤基质势(压力单位);Se—有效饱和度; θ—土壤含水量(%);θr—土壤残余含水量(%);θs—土 壤饱和含水量(%);α、n和m为经验参数。
毒性评估
毒性评估是指利用场地目标污染物对暴露人群产生负面效应的 可能证据,估计人群对污染物的暴露程度和产生负面效应的可 能性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