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资源发概况
包括鲸目(各类鲸及海豚)、海牛目(儒艮、海 牛)、鳍脚目(海豹、海象、海狮)及食肉目(海獭) 等。其皮可制革、肉可食用,脂肪可提炼工业用油。 其中鲸类年捕获量约2万头 此外,鲸类的产量每年约2万多头,也是不可忽视 的海洋生物资源。但已捕捞过度,破坏严重。
以各类海藻为主 主要有硅藻、红藻、蓝藻、褐藻、甲藻和 绿藻等11门,其中近百种可食用,还可从中 提取藻胶等多种化合物。当前世界海洋生物 资源利用很不充分,捕捞对象仅限于少数几 种。
它包括: 食品 药物 新材料 能源物质 海洋生物农药、肥料
全球海洋总的渔获量,已经成为世界上动物
蛋白的最大源泉,来自海洋的动物蛋白占人 类所需动物蛋白的2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水产品的加工率(折合原料计),发达 国家为70%,我国仅为30%。海洋生物技 术的运用,必将提高渔获物的加工率,提高 水产品的利用率。
国外有些研究机构正在研究开发产氢藻和 产油藻,利用固定化藻类生产氢能。美国海 洋能源研究所已开发出从养殖海藻提取燃油 的实用技术。每平方米水面的海藻每年可提 取燃油150升以上。据推测,21世纪将出现 以海藻为原料生产氢燃料的行业。
海水增养殖。这是海洋生物技术的另一 重要领域,是海洋农牧化的主要技术支撑, 也是提高水产品产量的重要途径。目前,它 对海水养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用基因工程培 育了优良品种,近年来最大的成功是转基因 鱼的培育;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来改变某些经 济鱼类习性,培育特殊用途的藻类也都获得 了成功。它对海水养殖的第二个主要贡献, 就是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鱼类病原体进行了 灵敏快速的诊断。
1981年其产量为 310万吨,在海洋渔业捕获量中 仅占5%。但在经济上很重要,特别是对虾类和其他游 泳虾类。 蟹类产量也稳步增长,1975年约为40万吨,1981 年已超过80万吨。 虾、蟹的市场价格超过鱼类的很多倍,是目前颇 受重视的一个类群。由于它们的寿命短,再生力强, 因而已成为人工增养殖的对象。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高达20278种,其中鱼类3032种、螺贝类 1923种,蟹类734种、虾类546种,藻类790种。其中,作为 经济捕捞对象,在渔业统计和市场上列名的有200多种,这 些足以表明我国海洋水产生物的资源丰富和物种丰富度高。
我国的海洋渔场是世界上重要的渔场之一,如果在保持生 态平衡的条件下,年可捕鱼量可保持500万t以上,是发展 浅海养殖业和海上牧场,形成具有战略意义食品供应基地 的重要资源。另外,远洋渔业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开发海洋生物资源
全面贯彻“科技兴海”战略,加强海洋生物资 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
保护海洋生物资源,防治海洋污染,保护海洋 生态环境 加强政策与法规的保障作用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海洋生态破坏 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 生产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和渔业生(围垦和 滥捕等),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全球 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 到破坏和改变。
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 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部分物 种濒临灭绝。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 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 统。目前,海洋开发活动还缺乏综合的、长远 的规划、综合效益比较差。
海洋生物是生物活性物质的宝库。20世纪
60年代以来,已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 6000余种结构明确的化合物,且其中有近 3000种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这些活性独 特化合物的结构,给药物学家提供了难得的 药物设计分子模型,启迪着他们的药物设计 思维。
利用海洋生物各种特性和能力,合成和生 产其他新材料。例如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把 银胶菊基因转移到海藻,企图利用蓝藻大量 生产天然橡胶;日本TDK公司从1988年起 与东京农业研究所合作,研究从磁细菌生产 超高密度的磁性记录材料。这些都是海洋生 物技术的应用成果。
小组成员:卢铭谊 刘传栩 杜舜恒 方琪
1、鱼类资源 2、软体动物资源 3、甲壳动物资源 4、哺乳类动物 5、海洋植物
对人类而言,鱼类是经济价值最高的海洋生 物,海洋鱼类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经济鱼类中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约10种。 在1981年,这10种鱼的产量占海洋鱼类产量的三 分之一,可见它们在渔业上的重要地位。
是鱼类以外最重要的海洋动物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世界海洋软体动物资源采 捕量约为469万吨,占海洋渔业捕获量的7.0%。其中头 足类(枪乌贼、乌贼和章鱼)的年产量约为130~150 万吨。 因对其种群结构及栖息移动规律了解较少,资源 尚未很好开发利用,自70年代后期以来,双壳类的产 量增长很快,仍有较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