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地图语言(2)在社区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聚落是指人类集中的居住地,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一般先有乡村,再有城市。

城市聚落: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乡村聚落:乡村聚落又称乡村居民点,是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是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村落),包括所有的村庄和拥有少量工业企业及商业服务设施,但未达到建制镇标准的乡村集镇。

(2)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3)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等。

所以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

而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分布。

而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4)乡村聚落的房屋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如云南傣族(热带季风气候)的高脚楼,通风防潮西亚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气候)的厚墙小窗房,抵制热浪侵袭;(5)乡村聚落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6)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比较和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比较陡峭,是陡坡。

具体见书本P17(2)分层设色地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

其中,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线以上。

(3)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类型的地图。

如金华小朋友去北京旅游,需要带中国交通图,北京旅游图。

(4)选择交通方式,需要考虑路上需要的时间、路费花销和交通舒适程度。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第二课自然环境(2)、气象万千气候可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

一个地方气候具有稳定性。

(--P34) (3)众多的河湖(---P37)世界上有众多的河流与湖泊。

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

一般上,湿润地区河湖众多,干旱地区河湖稀少。

世界主要湖泊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泊亚欧交界的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亚洲的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亚洲的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世界最咸的湖泊河流和湖泊的作用P39河流与湖泊不仅供给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而且具有航运、发电、灌溉、养殖和旅游之利(4)风光迥异世界各地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共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

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主要原因)→(生长)不同的植物(主要表现)→(养育)不同的动物→(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①北极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②西西伯利亚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针叶林;③世界最大沙漠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④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⑤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热带,却由于海拔高,山顶常年积雪;⑥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第三课世界大家庭(1)人口与人种: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世界人种的分布(人种分布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2)语言和宗教:联合国大会正式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其中,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使用人数最广。

世界三大宗教(3)国家和地区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1)经线纬线(2)经度和纬度(3)东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20°W,160°E)(4)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6)五带的划分(7)中国地理位置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最西端经73E最东端经135E时差(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

)中国东西大约跨越60°,大约相差4小时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①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湄南河平原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生产水平普遍较低,水稻生产主要靠人工完成;村庄内传统的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高脚屋);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②美国中部平原农场的生活图景:A.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

B.劳动人手不多。

C.农业生产主要是机械化作业。

D.人们生活水平较高。

③美国商品性农业:大型机械化作业,效率高,产量高,剩余多,储备条件好和交通发达。

④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差异:第二课与山为邻【垂直的生计】——秘鲁安第斯山区秘鲁境内的安第斯山脉一、安第斯山脉的地理位置1.安第斯山脉(1)西半球、南北走向(2)纵贯南美洲大陆西部,全长90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3)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2.秘鲁地处低纬度,东临太平洋。

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二、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1.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明显变化的原因。

气候差异显着2.描述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

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干寒草原→高山冰雪3.自然环境的特点(1)地形复杂,地势崎岖(2)气候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着(3)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安第斯山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种植哪些农作物分布:低海拔的山谷和山坡上;农作物: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

3.高海拔的畜牧业(1)安第斯山脉的畜牧业的分布和主要畜种。

分布:高海拔的干寒草原地带;畜种:骆马、羊驼。

(2)总结羊驼和骆马在秘鲁人生活和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多少的地形严重影响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修建铁路和公路困难重重,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的骆马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羊驼毛出口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4.教材问题探究(1)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发展生产的。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山谷和山坡上;畜牧业:分布在高海拔,气候寒冷的干寒草原上。

(3)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适宜山区环境种植玉米和马铃薯为主食;驯养羊驼和骆马提供奶、肉、皮革和毛;利用骆马作为山区的运输工具。

图3—23秘鲁国徽(3)秘鲁国徽的左上角的动物图案,它的形象出现在国徽上说明什么;说明骆马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222.阿尔卑斯山脉被称为“山地之国”的是指哪个国家(瑞士)阿尔卑斯山区在哪儿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经瑞士南部、意大利北部,东到奥地利的维也纳。

山脉长1200千米,宽150千米---300千米。

地理位置阿尔卑斯山脉请分析一下阿尔卑斯山脉海拔高度应该约为多少平均海拔3000千米。

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山谷冰川广布,山坡森林茂密,也多草地找找阿尔卑斯山脉跨越的国家。

自西往东依次是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列支敦士登、奥地利。

阿尔卑斯山区是欧洲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主要河流有哪些莱茵河、多瑙河、波河概括一下瑞士地形的主要特点。

瑞士地形以山地为主,湖泊众多,河谷平原面积狭小,地势起伏变化大。

瑞士结合其山区特色开展了哪些旅游项目第三课傍水而居一,耕水牧鱼(1)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地域狭小,人口众多的岛国。

(2)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3)日本国土南北狭小,海南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4)地狭人稠(5)日本发达的渔业1】日本四周沿海,位于着名的太平洋渔场2】沿海分布众多渔港3】造船业发达4】先进的纺织业和电子工业提供了优良渔网和电子设备工业:纺织业,电子工业,水产业,造船业….语言文字:带鱼旁的文字和谚语…日本鱼文化节日:男孩节…饮食:寿司,刺身,鱼宴…艺术:鱼的雕塑…二,水山都市(1)威尼斯威尼斯(Venice) 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

人口万(有统计显示,1957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为万,而2009年10月份刚刚公布的常住人口总数还不到6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主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米。

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

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

(2)因水而兴1】威尼斯原来是什么城市------商业港口2】它在一度时期具有怎样的位置-------欧洲最大的商业城市3】当时的居民主要以什么为生----------商业,航海业4】凭什么条件发展商业的-----优良的地理位置5】威尼斯的兴衰与经济活动的关系*1*威尼斯衰落的原因---土耳其人阶段了通往东方的贸易路线;新航路的开辟*2*威尼斯重新焕发的原因----发展旅游业(3)因水而美威尼斯独特的水城风光水道---大街小巷交通工具---船(贡多拉)节日庆典---划船比赛(4)因水而优海水倒灌与水位倒涨第四课草原人家逐水草而居衣:红色披风食:牛肉为主马赛人住:茅草屋习俗:养育牛群的草原成为马赛人心目中的神灵1】气候热带草原气候2】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是马赛人的家园,他们以放牧为生现代化的牧场1】澳大利亚地型特点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地势总体上较平坦2】澳大利亚降水特点北,东,南三面沿海地区降水较丰富,降水量呈半环状由沿海向内陆减少·,大陆内部较热3】畜牧业的分布特点与将水分不基本吻合,呈半环状北,东,南三面沿海地向内陆逐渐过渡澳大利亚的养羊业集中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草原上4】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澳大利亚是放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数量最多的国家*2*羊比人多5】机械化程度好,现代化大牧场第五课干旱的宝地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1)认识区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一个地方的位置可以从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来描述;②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包括这一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③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包括区域的人口、民族、城市和乡村、风俗习惯等方面;④感受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通过该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等几个方面认识。

(2)南非的位置:东半球、南半球,非洲南部,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南非南端的好望角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汇点。

(3)南非的自然条件: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起伏较小,平原分布在东北部;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还有热带沙漠和地中海气候;主要河流是林波波河和奥兰治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