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复习提纲2018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复习提纲2018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1、我的家在哪里P4(1)地图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在社区中生活 P72、乡村和城市P9(1)聚落是指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一般先有乡村,再有城市。

(2)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等。

所以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

而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分布。

而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3)乡村聚落的房屋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如云南傣族(热带季风气候)的高脚楼,通风防潮;西亚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气候)的厚墙小窗房,适应那里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4)乡村聚落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

(5)乡村和城市的区别P13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4、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16(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比较和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比较陡峭,是陡坡。

(答题时一定要先说明等高线的稀疏或密集状况,再得出缓坡或陡坡的结论)具体见书本P17(2)分层设色地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

其中,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线以上。

褐色越深,海拔越高;褐色越浅,海拔越低;绿色越深,海拔越低,绿色越浅,海拔越高。

图册P9有缓坡、陡坡、鞍部、山脊、山谷,悬崖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注意山脊处不可能出现河流,山谷处有可能孕育出河流)(3)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类型的地图。

如金华小朋友去北京旅游,需要带中国交通图,北京旅游图。

(4)选择交通方式,需要考虑路上需要的时间、路费花销和交通舒适程度。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2、自然环境P30(1)地形多样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可以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三个方面描述。

P32如亚洲地形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2)、气象万千P33气候可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

一个地方气候具有稳定性。

(3)众多的河湖P37世界上有众多的河流与湖泊。

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

一般上,湿润地区河湖众多,干旱地区河湖稀少。

①世界主要河流(河流流向由地势决定)非洲的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欧洲的多瑙河,世界流经国家最多(9个)的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入黑海。

非洲的刚果河,自东向西流入大西洋。

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世界流域面程最广,水流量最丰富的河流,自西和东流入大西洋。

亚洲的黄河,中国第二长河,自西向东流入渤海。

②世界主要湖泊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泊亚欧交界的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亚洲的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亚洲的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世界最咸的湖泊。

③河流和湖泊的作用P39河流与湖泊不仅供给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而且具有航运、发电、灌溉、养殖和旅游之利。

(4)风光迥异P40世界各地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共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

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主要原因)→(生长)不同的植物(主要表现)→(养育)不同的动物→(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①北极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②西西伯利亚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针叶林;③世界最大沙漠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④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⑤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热带,却由于海拔高,气温很低,山顶常年积雪;⑥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

3、世界大家庭P42(1)人口与人种: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世界人种的分布(人种分布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2)语言和宗教:联合国大会正式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其中,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使用人数最广。

世界三大宗教P46(3)国家和地区4、从地球仪上看世界P53 (1)经线和纬线(2)经度和纬度(3)五带的划分P55(4)中国的地理位置(P39图2-37)(5)金砖国家比较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6、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P88(1)认识区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一个地方的位置可以从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来描述;②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包括这一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

③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包括区域的人口、民族、城市和乡村、风俗习惯等方面;④感受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通过该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等几个方面认识。

(2)南非的位置:东半球、南半球,非洲南部,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南非南端的好望角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汇点。

(3)南非的自然条件: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起伏较小,平原分布在东北部;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还有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主要河流是林波波河和奥兰治河。

南非矿产资源丰富,而且是世界第三大生物多样性国家。

(4)南非的人文特色:南非是一个多种族聚居的国家,祖鲁族是南非最大的部族。

南非开普敦是欧洲殖民者最早的定居点,有非洲“小欧洲”之称。

南非历史上曾实行种族主义制度。

(5)南非的发展:南非是发展中国家,依靠自然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利用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采矿业和制造业;利用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

其中,克鲁格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

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1、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P94(1)美国和华盛顿的概况: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华盛顿全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美国的首都,位于美国东海岸。

在历史上,纽约、费城都曾做过美国的首都。

现在美国最大城市是纽约,第二大城市是洛杉矶。

(2)华盛顿成为首都的原因:①优越的地理环境,地势平坦,气候温暖宜人,风景美丽;②特定的历史条件,南北双方都想把首都设在自己境内,最后达成将首都建在南北方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岸的妥协方案。

(3)华盛顿的布局和机构:市区以国会大厦为中心,分为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四个区。

国会大厦是全国最高立法机构;国会图书馆是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白宫是总统府,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五角大楼是国防部所在地,是华盛顿最大的建筑;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

(4)华盛顿的职能和人口:是仅以行政职能为主的大城市。

管理国家是华盛顿的主要职能。

华盛顿人口中大多数是政府官员、服务人员及家眷,还有律师。

(5)华盛顿是国际性的大都市: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在华盛顿设立使馆或办事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在此设立总部。

还是全美和国际媒体的中心。

2、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P97(1)法国和巴黎的位置和环境:法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巴黎是其首都,塞纳河穿城而过,其发祥地是河中心的西岱岛。

法国第二大城市、最大海港是马赛,第三大城市是里昂。

(2)巴黎市区的重要建筑:古典艺术宝库卢浮宫(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近代艺术殿堂奥塞博物馆,现代艺术的象征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还有巴黎圣母院、爱丽舍宫、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

这些建筑大多分布在塞纳河两岸。

(3)巴黎的文化气息:全城有100多个博物馆,还有旧书摊、街头艺术、露天画廊和左岸古旧的咖啡馆,都体现了巴黎对美独特的鉴赏力和深深的热情。

(4)巴黎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艺术之都:①塞纳河穿城而过,风景优美。

②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气息浓厚。

③巴黎人对美和艺术的独特鉴赏力和热爱。

④历代统治者注重文化艺术的保护。

3、IT新城:班加罗尔P102(1)印度的概况:位于亚洲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是南亚最大的国家。

东半球、南半球,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其中首都是新德里,最大城市是加尔各答,最大海港是孟买。

还有亚洲硅谷——班加罗尔,是全球著名信息技术中心。

(2)班加罗尔发展信息产业的有利条件:①优越自然环境,印度是热带,班加罗尔位处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气候宜人。

②科研基础雄厚;③政府政策支持,拉吉夫甘地总理提出口号,后来,印度第一家软件技术园区在此成立。

④高校云集,人才众多;⑤印度人在数字和逻辑方面的深厚积淀。

⑤语言优势,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

⑥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通信交流便捷。

(3)班加罗尔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①促进了该地经济的发展,信息产业产值快速增长,企业数量众多,增加就业,扩大外资引进。

②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可以在网上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既方便又快捷。

4、汽车城:蔚山 P104(1)韩国的概况:位于亚洲东部的朝鲜半岛,与我国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首都是首尔,最大港口是釜山。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2)蔚山的概况:蔚山位于韩国东南部,太和江流经市区,这里有最大的造船厂,韩国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

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单一汽车工厂,是韩国最大的汽车生产集散地,还是该国的汽车制造和交易中心及汽车研发中心。

(3)蔚山发展汽车工业的优势:①濒临海洋,交通水运便利;②太和江流经市区,水资源丰富;③政府的支持,是韩国第一个特定工业区。

④雄厚的工业基础⑤高素质的从业人员⑥注重新产品的研发,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4)蔚山如何发展绿色汽车产业:大力研发环保汽车;建立高效的废水和污水处理厂,安装最尖端的环保设备。

种植景观树等。

5、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P107(1)巴西的概况: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南半球、西半球,东临大西洋,有世界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最大高原——巴西高原,历史上为先后在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两个海滨城市建都。

现在首都是巴西利亚,最大城市是圣保罗。

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

(2)巴西利亚成为首都的原因:①巴西人口主要集中在大西洋沿岸的海滨城市,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使之染上严重的城市病;②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和开发,促进内地的发展,同时可以缓解东部沿海城市的压力。

③国家安全方面:内地城市不易受攻击。

(3)巴西利亚(世界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现代城市)的布局:像一架巨大的喷气式飞机,寓意是巴西的腾飞。

机翼是居民区,机尾是火车站和铁路,机头是三权广场,是总统府、议会和最高法院的所在地,机舱后部是文化区和娱乐休闲区,机身前部是政府部门办公区。

飞机前面是人工湖泊——帕拉诺阿湖,集中或分散的绿地,与不同风格的建筑物交相映衬,使整座城市布局规整又不失活力。

(4)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和布局方面的成功经验:种植树木,绿化到位,功能分区,布局合理,有效管理,交通便捷等。

6、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 P110(1)认识城市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①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一般来说,首先要考虑防卫和交通条件,其次还要考虑地形、气候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