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矫治器和矫治技术课件

功能矫治器和矫治技术课件


治疗程序
• • • •
诊断 设计 咬合重建 技工室制作
临床治疗
• • • •
试戴期 矫治期 保持期 后期治疗
二、分类
• 简单:平导、斜导、唇挡、前庭盾等 • 肌激动器类:Activator、 Twin-block 、
Bionator、 Herbst 等。改变下颌位置来刺 激咀嚼肌,产生肌力作用于牙齿、颌骨, 达到功能矫形目的。 • 功能调节器:Frankel appliance。也改变下 颌位置,但作用部位在口腔前庭,改变口 周肌的动力平衡来影响牙弓颌骨的发育。
• 垂直方向打开的量
息止合间隙的基础上,继续打开 3--5mm • 上下颌中线要一致
矫治器的戴用
• 夜间戴用 每天不少于12--14小时
8--10个月积极治疗期 保持1年至1年半
肌激动器
• Angle II 一分类(戴入矫治器)
下颌向 前、向下(肌群被牵拉而疲劳) 肌群 反射性地拉下颌回原位(因为上下一体, 此向后的力抑制上颌上牙弓的向前发育) 前牙超覆牙合正常

功能矫治器的发展史
• 1951年,Stockfisch 设计了Kinetor矫治器。将功
能矫治器与扩大螺旋簧相结合。对颌面功能矫形 产生了重大影响。 • 1960年,Balters设计了生物调节器。 • 1967年,Frankel设计了功能调节器。 • 我国80年代后期陆续开展了功能矫形治疗.
功能矫治器的原理
肌肉变化
• 治疗中,改变了口面肌对牙齿和骨骼所施力的大 •
• • •
小、方向和作用时间,使口面区域的神经肌肉环 境有利于颌发育和颅面生长。 引起吞咽时提下颌肌收缩,有助于建立正常牙齿 接触的吞咽。 由于矫治器在口内固位不严,吞咽时必须依靠舌 保持其位置,舌位置恢复正常。 治疗中强调唇的封闭,改变了唇的位置和活动 是一种肌训练装置。
矫治器的结构与制作
• 上颌组成
塑料部分:基托 合垫 金属部分 横腭杆 唇弓
• 下颌组成
舌侧一整体基托 前牙区包绕至唇侧2-3mm
基托
上颌覆盖整 个腭盖;下 颌延伸至口底;下前 牙塑 料帽包住;达 到6远中邻面,上下 基托连成一体
蜡合记录
下颌前伸的量 超合小于6mm,一次性引导至 切对切 超合大于6mm,分次导 1mm法 3mm法
功能矫治器和矫治技术
一、基本概念
• 功能性矫治器:本身不产生任何机械力,
在口内的固位一般也不严格,其作用是通 过改变口面肌肉功能促进合发育和颅面生 长,从而矫正形成中的错合畸形。
功能性矫治器的特点
• 利用肌力影响牙齿和骨骼 • 上、下牙列打开、咬合分离 • 下颌向前(或向后)移位 • 吞咽时上、下唇紧密闭合 • 选择性改变牙齿的萌出道 • 不影响恒牙的萌出和替换
作用及原理
前伸下颌 后牙达中性关系 前牙超覆牙合正常
复诊时应注意
• 检查有影响第二恒磨牙萌出和乳恒牙
替换的塑料部分应磨除 • 唇弓有无过松 • 牙面与塑料导面的关系,缓冲 • 检查下颌的主动前伸情况
Activator的作用
• 改善 II 类磨牙关系 • 减小覆合 覆盖 • 改善 II 类面型 • 内收上前牙 • 前倾下切牙 • 下颌后下旋转
改变 • 抑制中面部生长 • 改变骨骼的形状
适应证和禁忌证
• • • • • • •
适应证 生长发育高峰期前(替牙期 恒牙列早期) 上下颌骨发育不调 功能性因素引起的各类错合 禁忌证: 牙列拥挤、牙错位、拔牙病例 患者不合作
功能矫治器的优点
• 形态与功能的统一,治疗效果稳定,保持
时间短 • 发挥机体生长发育的潜力和发育的自然力 • 与固定矫治器配合使用,可以简化二期治 疗,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拔牙和正颌外科 手术,使治疗效果更加稳定
常用的功能性矫治器
• 简单的功能性矫治器
平面导板 斜面导板 唇挡 前庭盾 合垫
• Activator • Frankel 矫ctivator)
Andresen设计,又称 Andresen矫治器 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 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适应证
生长发育期儿童 骨性Ⅱ类(下颌后缩、上颌轻度前突) 患者合作性好
• 以口颌面肌肉的功能刺激和引导骨质生长,以
牙周膜感受器进行生物学调节,调动生长潜力, 达到矫治目的。 • 本身不产生任何矫治力,而是口周肌肉的收缩 力,通过矫治器传递到颞颌关节,颌骨,牙齿, 牙槽骨等部位,使畸形得到矫正 • 通过矫治器可恢复舌肌与唇颊肌之间的动力协 调,使颌面部软组织发生改建,重新建立功能 和形态之间的动力平衡,达到治疗预防牙颌面 畸形的目的。
功能调节器(function regulator,FR)
• 德国R.Frankel在20世纪60年代设计的一种
活动矫治器,所以又称为Frankel矫治器。
原理
• FR主要作用部位在口腔前庭区 • 矫治器用唇挡、颊屏遮挡住唇、颊肌,使
发育中的牙列免受异常口周肌功能影响 • 使牙弓、颌骨在长、宽、高三个方位上能 最大限度地发育 • 唇挡、颊屏可以牵拉前庭沟处的骨膜,刺 激该部的齿槽骨生长
功能矫治器的发展史
• 1726年,法国的Fauchard医师第一个使用,扩弓 • 1771英国的Hunten外科医生,首次分析了下颌的生长 • 1879年,美国“正畸之父”Kingsley,设计了典型的咬合
跳跃式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确立了下颌向前的治疗 思想。1880年,发表文章,提出斜面导板治疗下颌后缩 畸形,开展了功能矫治器的先河。 1908-1936,丹麦的 Andresen和德国Haupl长期合作, 发明了肌激动器体系
牙齿与齿槽变化
• • • •
选择性地控制牙齿的垂直高度 抑制前牙,促进后牙萌出,矫正深覆合 抑制后牙、促进前牙萌出,矫正前牙开合。 在牙齿垂直萌出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其在 近远中方向、颊舌向做少量的移动。
颅面骨骼变化的原因
• 刺激或促进下颌生长 • 下颌生长量不变,但生长方向变得有利 • 没有明显的骨骼作用,但牙齿的萌出位置
FR I
• The appliance is utilized to
promote transverse arch development both dentally and skeletally.this is accomplished by the vestibular shields removing external muscle pressure from both the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arches.Its also effective for interruption of abnormal mentalis function and promote facial developmen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