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卷调查看高职日语精读教学【摘要】高等职业日语教育教学改革已经从宏观逐步发展到中观和微观的层面上,如何使零起点的学生在有限的两年半时间内具备较强的听说能力,在职场上能够独当一面,是每一位日语教师应当探索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直接向2008级应用日语专业的207名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开展研究,基于量化后的调研结果,反思高职日语精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外语教学的相关理论,尝试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日语精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解决方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投资环境的优化,至2006年,在中国投资开办业务的日资或合资企业已达到3万家,因此,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高职高专日语专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同逐渐壮大起来的。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协调与联络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截至到2007年年底,开设日语专业的高职院校总数已达200余所,高职日语教育已成为了日语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直接向2008级应用日语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开展研究,基于量化后的调研结果,反思高职日语精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教学实践,试图探求优化精读课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一、从学生视点分析高职日语精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关于高职日语精读教学的问卷调查(1)调查目的:本文主要对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2008级应用日语专业的20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该调查试图客观了解精读课教学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反思问题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2)调查概要。
①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在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2008级日语系学生中逐班随意抽取了20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②调查内容:该问卷调查以日语精读课“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与做”、“如何考核”的三个视点,分为三大部分共设置了12个问题。
其中1~3题主要是探求学生对日语精读课的满意度及原因的调查,原因选项多数是基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而制订的。
4~8题主要是站在“学生学习状况”的视角设定的题目。
而9~12题是站在学生角度来究明“考核制度”状况的调查。
③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
问卷采用了无记名的方式。
问卷调查中的12个题均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都给出了备选答案。
取得调查数据后,进行了题别分类统计。
(3)调查结果:对收回的问卷,题别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1 “关于高职日语精读课教学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表表2 “关于高职日语精读课教学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表表3 “关于高职日语精读课教学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表2.调查结果分析下面,基于数据统计结果将题分为三大部分,逐题进行分析与说明。
该问卷调查共设12个题目,其中1~3题主要是探求学生对日语精读课的满意度及原因的调查,原因选项多数是基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而制订的。
“问题1”为单选题,“问题2”和“问题3”均为多选。
首先,“问题1”是对日语精读课“满意度”的调查。
207份的有效问卷中,回答“A.非常满意”的学生占29%,“B.还可以”的为52%。
可以说约80%的学生基本上满意精读教学。
之后,要求在1题中选A、B选项的学生回答“问题2”,在1题中选“C、D”选项的学生回答“问题3”。
有157名学生(166名中9名未作答)回答了“第2题”,有35名学生(41名中6名未作答)回答了“第3题”。
作为对精读课“A.非常满意”或“B.还可以”的理由中,选择“E.教师备课充分,对知识点讲解清晰易懂”,“F.教学进度合理,容易接受”的选项占据首位。
相反,作为“C.不太满意”或“D.很不满意”的理由,选项最多的是“C.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少吸引力”。
其次,由高至低的比例分别选择了“B.教材内容枯燥,不贴近现实生活”,“D.只注重教学进度,不顾教学效果”,“A.课上大部分时间用于讲授知识点,缺少实际运用环节”的选项。
4~8题主要是站在“学生学习状况”的视角设定的题目。
其中“问题4”为双选,其它均为单选题。
在“问题4”中,当被问及“日语语言能力中,你觉得尤为重要的两项为?” 时,193份有效答卷中有81%的学生选择A与B。
从他们对日语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理解,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听、说能力在日语能力中尤其重要。
然而,在“问题5”中问到“通过日语精读课的学习,你认为使你哪一项能力得以最大的提高?”时,180份的有效答卷中,有51%的学生选择了“C.读”的能力,26%的学生选择了“D.写”的能力,而选择“A.听”、“B.说”能力的仅占12%和4%。
“问题6”试图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程度。
206份的有效答卷中,9%的学生认为课堂内能够掌握当堂内容的约“A.30%以下”,40%的学生选择“B.30-50%”,34%的学生则认为能达到“C.50-70%”,14%的学生选择“D.70-90%”,而能达到“E.90%以上”的学生仅占3%。
也就是说约有49%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消化吸收程度不及50%。
当在“问题7”中被问及“日语精读课中可以开口说日语的机会有多少”时,58%的学生选择“C.较少”,38%的学生选择了“B.较多”。
选择“非常多”或“没有”的各占2%。
可以说60%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的开口说日语的机会较少。
在“问题8” 中问到“在精读课上,除课本上的内容外你还想得到哪方面的知识或能力”时,并为出现集中选择某项的现象。
A、B、C选项分别占了30%、40%、30%。
可见,对课外知识的欲求强烈且要求增添的内容分布广而多样。
既有历史,文化等素养方面的需求,又有兴趣爱好或与未来工作相关的内容。
9~12题是站在学生角度来了解精读课程“考核制度”状况的调查。
当在“问题9”中提及考核方式时,8%的学生认为非常合理,53%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39%的学生认为考核形式单一,有种“一纸定终身”的感觉,不能很好地反映能力目标。
当被问及“你认为日语精读课的考核更应重视哪一方面?”时,61%的学生认为应注重“C.平时其它语言能力项目的考核”,其次为“A.平时试卷考核”占17%。
而“B.期末试卷考核”以10%的比例低于“D.平时遵守校规方面的考核”占居末位。
随之在“问题11”中问及“你所在班的日语精读课注重平时其它项目的考核吗?”时,8%的学生认为很重视,68%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视。
而在“12题”中问到“你是在什么时间得知每学期的日语精读课各项考核比例分配的?”时,71%的学生回答是在学期初得知。
选择“学期中旬”或“学期末”的分别占18%、11%。
二、对高职日语精读课教学的反思与提案1.对高职日语精读课教学的反思本次“关于高职日语精读课教学的问卷调查”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数据分析,在加深了解了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也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日语精读课教学仍需改善以下几点问题:(1)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加强学生实际运用环节,提升教学效果。
(问题1~3);(2)不断优化教材,使教材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问题1~3);(3)尽可能创造开口说日语的机会,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对于日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问题5、7);(4)调查结果显示有49%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消化吸收程度不及50%。
如何在“够用原则”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加强课堂训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值得深思。
(问题6);(5)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欲求强烈且要求增添的内容分布广而多样。
应根据各班特点,丰富课堂内容,注意综合素质的培养。
(问题8);(6)39%的学生认为考核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能力目标。
应根据班级特点逐步实现考核形式的多元化。
(问题9);(7)与多元化能力的培养相对应,在考核内容上应加大“平时其它语言能力项目的考核”比例。
(问题10、11);(8)严格考核制度的实行管理,使学生在学期初明确考核标准,并严格执行,提高监督效果。
(问题12)2.高职日语精读课教学模式的浅探本章节将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以课程单元设计为实例,试图探求优化精读课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1)“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的概述:20世纪80年代,勃雷泊(Prabhu,1987)首次将任务驱动教学法(简称TBL)体现在了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中,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
在我国,任务驱动教学法从90年代末期首先引入于语言教学。
“任务”在语言教学文献中是一个流行词,使用者对这一术语的研究方兴未艾,解释不尽相同。
贾志高认为“外语课堂上任务这一概念可概括为:学习者应用目的语所进行的促进语言学习的,涉及信息理解、加工或解决问题、决策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
” 整个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是任务执行的主体;而老师既可以是参与者,也可以是监控者或指导者。
作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要包含6个基本要素。
即为了达到某个①“目标”,由②“谁”在某种真实③“情景”下,根据④“输入材料”⑤“如何完成”所设定的⑥“内容”。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语言能力目标的同时还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加强交流合作精神。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日语精读课上的应用——以课程单元设计为例:该部分,将以“一次日语精读课设计为例”,通过介绍精读课中如何设置任务并组织完成任务的教学过程,就精读课现存问题,尝试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①教学对象分析:我校(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日语专业08级大二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日语精读、视听、会话课的学习后,已具备相当于国际日语能力考试3级~2级水平的日语知识结构。
但是,相关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欠佳,仍有待提高。
本次课将以0802班为对象展开,全班共计43人。
②教材分析:08级大二第2学期所选定的教材是胡振平主编,2009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4次印刷出版的《现代日本语》第四册。
该教材知识结构完整,是以单词与语法为中心的日语专业用精读教材。
③课程性质及课时安排:该课程为应用日语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
大二第二学期共142学时,计划每10个学时完成一课教学任务。
④教学过程:该部分以现使用教材的“第四课喜好洁净(きれい好き)”为例,着眼于任务的“设置”与“组织完成”情况,对一次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介绍。
教学活动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整个环节教师从组织教学到讲授尽可能实现日语化。
使学生在浓厚的日语氛围中耳濡目染逐渐适应日语环境。
【课前训练】演讲→任务1从大一的第二学期起,每学期都设置了不同的演讲任务。
随年级的增长,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变化,分别切实地设置了以“自我介绍”,“五年后的我”,“我的大学生活”为题的演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