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练习指导》教材简析
谢谢聆听!
带有行书成分,笔画多变,因字赋形,小学生难以把握和练
习。基于小学生的认识和学习特点(大部分小学生没有毛笔 书写的学习和体验,很多学生可能笔都拿不稳,对字帖的观
察能力较弱),本教材选择《颜勤礼碑》,其具有碑帖结合
的韵味,适合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不求太严谨,只求大 感觉,学生易上手。
【教材的指导思想】
湖南美术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
教材简介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钢
【教材的主要特点 】
• 基础性:以同学期语文课程中的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础选择学习内容, 在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和提高书写质量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正确 的写字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和高品位的审美趣味。 • 选择性:教材以一种楷体书法(颜体)为本,将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 技法讲透,同时提供学习其他楷体书法的路径——课文中提供了另外 三种楷体书法(欧体、柳体、赵体)范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 择练习。 • 人文性:在以学法指导为主的同时,注重综合探索的特点,基于书法 的视觉特性,通过教育途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智力、道德 观念、审美观念和社会意识。 • 视觉性:教材充分发挥图像在少年儿童知识建构中的作用,以图形与 图像将抽象的笔画知识、结构规律和书写技法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愉悦性。 • 实践性:强化汉字书写的实践性,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落 实知识点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关联,为教与学的实践提供“脚手架”。
• 课堂练习册:每册教材均配置了20页新闻纸,以供学生
练习使用。(新闻纸容易着墨,更接近学生写毛笔字用的 毛边纸。)
• 附页:包括教材的版权信息、作品欣赏、名胜古迹等。
3、内容编排
• 显性主线即是与《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毛笔学习目标与
内容”相对应的书写技能练习科学递进和书法文化逐渐积
累。遵循这条主线,三年级以基本的点画练习为主,并要 求掌握毛笔的执笔要领和正确的书写姿势。四年级以变化 的点画练习为主,感受简单的偏旁,并要求掌握正确临摹 方法。五年级以稍复杂的偏旁练习为主,体会基本的间架 结构之美。六年级探寻稍复杂的间架结构,了解条幅、斗 方、楹联等常见的书法作品幅式,进行集字练习。在每个 年级中,显性的书写练习和书法文化均由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形成来统摄。
设计教学活动,落实教学目标,体现书法教育的基础性、
实践性、阶段性和规范性。
【教材的体系结构】
• 1、基本架构
• 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的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书写能力为基本
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秉承这种理念, 我们设置四个模块的内容来构建“书写技能螺旋上升,书法文化与审美适度融入”的 教材体系结构。 • • • • (1)书写基本方法:学习和掌握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 的书写习惯。 (2)书法文化:以汉字演变、书法名家、名作为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汉字和书法的文 化价值与丰富内涵,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 (3)探究与应用:通过观察、分析汉字字形和社会生活中的书法应用,引导学生结合 个人认知与生活经验,感受、探究汉字和书法的魅力,养成初步的书法应用意识。 (4)练习与活动:先后通过描红、临帖、集字等方式进行毛笔楷书练习,体会楷书经 典碑帖的书写特点,逐步提高临摹和应用能力。
(精心操练)、“入格”(用情书写,美在其中)。
• 这两条主线分布在下面七个方面的内容编排中:
• ( 1 )根据语文课程中的识字和写字教学内容,安排教材书 写练习的汉字,力求每册课文范字、练习用字与同学期的语 文课程中的写字和识字内容相对应。 • (2)在范字与语文课程写字同步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循 序渐进,从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到变化笔画 (点、撇、捺),再到复合笔画,从常见偏旁到基本组合结 构,再到复合结构,将这些毛笔书写知识一环扣一环非常严 密地分布在3~6年级的教材中,书写知识结构梯度明显。这 种由易到难的书写练习内容安排,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 教材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 育的意见》,通过书法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的书写技能和 书法艺术欣赏能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 怀;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 • 1.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教材编写的基本指导思想, 积极探求教学的有效途径。多年来,我社积极介入全国各
• (3)在范字书体的选择上,以楷书经典碑帖颜真卿代表作 《颜勤礼碑》为范本,编入毛笔楷书临摹方法、笔画写法、 运笔方法、结构规律、作品幅式等基本的书写技法指导内容。
• (4)在书法作品欣赏上,教材中设置了认识系列(《认 识楷书》、《认识隶书》、《认识篆书》、《认识行书》、 《认识草书》)共7课,分布在各册中,通过欣赏经典碑 帖,让学生初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字体 的大致演变过程,初步感受不同字体的美。 • (5)在书写练习容量与选择上,教材附带的课堂练习册 为每一课时提供了一页或一页以上练习纸,并且在练习纸 上提供了比《颜勤礼碑》原尺寸略大的描红字,供学生选 择使用。其中,三年级全部为描红字,每字描两遍;四年 级描一遍,临写一遍;五、六年级全部临写。 • (6)内容的编排呈现,在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基本 目标下,尽量用图像和形象化的事物来解读抽象的语言推 理。在汉字笔画、偏旁、结构、字形等抽象内容的书写练 习中,均辅以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理解与学习。 • (7)每册教材均配备了一个光盘,利用现代科技与数字 出版技术,将汉字的读音、笔顺、书写节奏、书写演示等 进行全方位的动态展示,同时,教材中每一个范字均有书 法家全程书写示范的录像,可供学生与教师反复观摩,这 样,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均较易完成。
地教学实验和教学活动,与书法教师、语文教师和教研员
一起,根据学生需求实际、课堂教学实际和教师队伍实际, 对教材内容反复论证,积极探求教与学的有效途径。
• 2.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
想,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 精神,注重教材的思想性、基础性、科学性和开放性。 • 3.依据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关于中小
独立的教学活动,又相互关联,整体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学习专题包括了以下条目: 课题:具有标识性和感染力,简短表达,概括了本课的学习内容。 导语:以精炼的语言介绍关键知识点,辅之以导图,直观、形象。 导图:以古代书论为依据,通过社会与生活中常见的图像与图形,将抽象而复杂的书写问题具象而简 单化,方便学生理解与接受。 辅文:对导图进行辅助说明。如四年级下册第6课《单人旁》中,辅文“鸟儿伫立杆头,有一触即飞的 感觉”。 图示:借助米字格,清晰呈现汉字书写的起笔、行笔、收笔关系,笔画位置、形态、比例一目了然, 适合观摩、临写。 插图:设置两个与学生年龄相近的可爱人物,围绕学习内容进行提问、讨论、质疑,给予学生启迪, 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运笔步骤示意图:一是对汉字书写运笔轨迹及关键点进行图示讲解;二是在点画部分,通过毛笔书写 分解图片,清晰地将起笔、行笔、收笔、提按、力度、节奏等进行视觉呈现,便于学生模仿、校正。 范字赏析与练习:在经典楷书范字上,通过米字格和辅助线引导学生观察与处理汉字笔画、部件位置 和比例关系。同时将今人临写与诠释的毛笔字放于旁边,为学生临摹和理解经典楷书范字提供“拐 杖”。 对比与欣赏:课文中重点讲解以颜真卿《颜勤礼碑》为主的颜体字,在“对比与欣赏”中兼顾欧体、 柳体、赵体三种经典楷书,既让学生欣赏不同经典楷书之美,感受汉字书法的魅力,也让喜欢欧体、 柳体、赵体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和练习选择。
学 开 展 书法 教 育 的意 见 》 、《 义 务教育 语 文课程 标 准
( 2011 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 年 版)》等有关要求,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以发展素质教育
为核心,以增强书法人文魅力为关键,以传承中华民族优
秀文化、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为目标,以适合学生身心 发展特点的情意性教学为手段,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选择颜真卿《颜勤礼碑》的原因】
• 从颜柳欧赵四家字帖的特点来看,《颜勤礼碑》字形方正豁 达,横轻竖重对比明显;以纵取势、内紧外松、雍容大度, 给人以庄重浑厚之感。相较而言,颜真卿另一代表作《多宝 塔》严谨工整、法度森严;欧体最大的特点也是法度森严, 对小学生来说难度太高;柳体是楷书中最难学的字体;赵体
•
• 书法文化:该部分由显性和隐两类知识组成,显性知
识主要是介绍书法发展的历史、名家及其碑帖、书写用具 等,隐性知识主要是指隐含在图片中的文化信息。
• 综合活动:融合在各单元中,是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综
合运用,强调社会实践性、人文性和多样选择性,主要以 语文课程中相应的活动为载体,以单元知识为基础,其着 眼点是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的能力。
•
这四个模块中,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观察为前提,思维为核心,练习为
主线”的原则,根据教材的需要设置成不同的栏目。
• 2、编写体例
• 每册教材包括教材主体、综合活动、课堂练习册、附页等。
•
• • • • • • • •
教材主体:采用两级标题,按照教学内容呈现为单元主题和学习专题。各学习专题既相互独立,形成
• 隐性的主线是满足学生在识字写字过程中对美的需求,以
及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这一主线在教材各学段的整体
教学目标上呈现出从会写到写规范、写端正,再到写美观 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教材的功能上,呈现出不同模块
或是不同学习专题之间的相互呼应,我们旨在将这种呼应
落实到写字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会在汉字书写中“入 眼”(细心观察)、“入心”(认真思考)、“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