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练习1(川教版七上)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练习1(川教版七上)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练习
达标训练:
1.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的主要军事对手是()
A.孙权
B.刘备
C.袁绍
D.刘表
2.官渡之战的性质是()
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
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
3.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 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刘备、孙权
C.刘备和孙权
D.袁绍和刘备、孙权
4.孙权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该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6.“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这首诗所概括的历史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最为相关?()
A.曹操
B.司马懿
C.诸葛亮
D. 孙权
7.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是()
A. 曹操
B. 曹丕
C. 司马懿
D.刘备
8.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曹操
B. 孙权
C. 刘备
D. 诸葛亮
9. 材料解析:
官渡之战后,曹操挥笔写下了千古诗篇《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①你认为他的“壮心”是什么?诗歌表达了他怎样的境界?
②说说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你认为他为什么能有此作为?
拓展训练:
10.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特点是()
A.以少胜多
B.战术上采用偷袭方式获得成功
C.以众胜寡
D.战术上采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
11. 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曹操建立了魏国
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
C.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
D.诸葛亮派船队到达夷洲
12.历史成语典故“三顾茅庐”“七擒七纵”都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
A.曹操
B. 孙权
C.诸葛亮
D. 刘备
13. 动手设计一幅三国鼎立的示意图
培优训练:
14. 历史上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战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15.我们常说,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历史的进步。

那么,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你认为它是历史进步还是倒退?说说你的理由。

达标训练:
1. C
2. A
3. B
4. C
5. C
6. C
7. B
8. A
9. 材料解析:
答:①“壮心”指统一全国。

诗歌表现出他为统一大业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②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了北方。

这是因为他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等。

拓展训练:
10. A 11. A 12. C
13.三国鼎立示意图:

220年建立都洛阳
蜀吴
221年建立都成都222年建立都建业
培优训练:
14. 言之有理即可。

15. 答: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这是因为,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各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魏、蜀、吴统治者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

从这些史实看,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