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第一章 导论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第一章 导论
注意:明辨可用的、有价值的成果;要适合具体国情。
【本 章 小 结】
(1)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利用具有多种用途的、 稀缺的资源来生 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的学科。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资源是稀缺的,选择是稀缺的逻辑延伸,有选择就 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选择的成本,机会成本是做出一项选择而不能不放弃另一 项选择,那么,这另一项选择在实际上则是可能的最高代价。 基本假设是经济人或理性的经济人和信息的充分性。 基本问题是:①生产什么,生产多少;②如何生产;③怎样生产。 (2)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分配到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以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不 同需要的不同物品。而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性资源, 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解决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的方法也 各不相同。就目前来看主要存在着三种经济制度: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中央 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 (3)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宏 观经济学研究资源的利用问题。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 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如何解决社会 资源的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 各种有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的资源如何才能达到充分别用。微 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既有联系又看区别。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四、资源配置与经济制度
不同的经济制度对基本问题的回答是完 全不同的。因此,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在不同 的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的解决方式。 市场和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形式, 按照二者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将经济制度 分为三类: 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第一节
•
• •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只有形的手--- 凯恩斯主义)
(2)宏观经济学:
研究一个国
家整体经济 的运行,及 政府运用经 济政策来影 响整体经济 等宏观经济 问题。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联 系
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选择Choices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 包括以下五个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A.生产什么?(产品) what; B.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 how用什么方法。 C.为谁生产?(分配) for whom 如何分配 此外,还有 生产多少?(数量) 何时生产?(时间)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稀缺(scarcity):相对于人们的无限欲 望,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源是有限的。
基本假设:
① 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 ② 资源是有限的 。
稀缺与短缺的区别: • 稀缺是指与人们的需要相比物品供应的相对不足 (不考虑价格) • 短缺是指由于定价太低而造成的需求量超过供给 量的情形(通过价格的上涨可以消失)
实证分析工具: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在假定
经济体系中的各个变量既定的条件下,考察体系
达到均衡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所需要的
条件。
★边际分析( marginal analysis)是指利用经济
变量的微小的增量所带来的变化(即数学中的微
分)来分析经济体系实现均衡的情况及其条件的
第五节 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作为基本理论,是各经济专业学科的基础课程。 有助于我们培养新的思维方式。用理性的、边际的、实证
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人类行为,理解各种社会制度和组 织的性质,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社会现象从经济学的 角度做出科学的解释(使辨证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计划经济体制 --- 以计划手段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体制 --- 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混合经济体制 --- 市场调节与行政手段相结合。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制在 80 年代前后的比较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 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居民户、厂商)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资源与要素
资源: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务)的手
段或者物品。 自由资源 经济资源
除了时间与信息两种资源外,经济学
生产四要素 人力--- 劳动 L 财力--- 资本 K 物力---土地 N (自然资 源) :一切自然资源 智 力 --- 企 业 家 才 能 E (管理)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重商 主义 (17-18C) 法· 蒙克 莱田 李嘉图 马克思 《资本论》 1876 国家 辛迪加 列宁 行政社 会主义 斯大林 前苏联 前东欧 中国大陆
亚当· 斯密 《国富论》 1776 重农 学派 (1758) 法· 魁奈
萨伊定律 供给创造需求 经济转型 理论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 是就事论事,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 预测行为后果的一种方法,力求说明“是什 么”的问题。 具有客观性,结论可以被检验,具有自然 科学的性质。 实证研究一般过程: 提出假设 推理 预测或者解释 验证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关系 实证经济学独立于 任何规范判断。 例如: 垄断是否应 当限制? 经济增长是 好还是不好?应当不 应当提高所得税?应 当不应当增加学费? 规范经济学不可能 独立于实证经济学。 例如: 粮食的减产 对粮食价格的影响是 什么,有多大? 增加 学费,就学人数是否 减少?
how many when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资源的利用
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 缺性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资源使用效率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 (1)稀缺性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2)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会有变动的问题。
(3)货币稳定性的问题。
第一节
凯恩斯
新古典综合学派 • 萨缪尔森:本世纪50年代,把以个量 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 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合在一起,形成所谓 的新古典综合派,或主流学派。 • 但无法解释70年代出现的滞涨现象。
萨缪尔森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近30年的新发展
近30年是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发展最快的 时期,各种新的经济理论不断对传统的经济理论提出 挑战,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从主要研究市场的资源配置 机制扩展到新的领域。 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 不确定性理论 • 博弈论 • 信息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 货币主义 • 理性预期 • 供给学派 • 制度学派
讨论的资源基本上有三种: 人力资源 human resources 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资本资源 capital resources
当资源被投入生产过程用
以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 品与劳务时,被成为生产 要素,简称要素。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选择 ( Choice ) : 因为稀缺,人们不能 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不得不在各种用途之 间作出选择。这是稀缺的结果。 --- 个人、企业和社会都面临选择问题。
边际主义1870 杰文斯(英国学派) 门格尔(奥地利学派) 瓦尔拉斯(洛桑学派) 马尔萨斯
马歇尔 1890
凯恩斯 主义 1936
后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 理性预期 供给学派 制度学派
西方 主流 经济 学体 系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古典经济学 • 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国富论》, 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李嘉图、马 尔萨斯。
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主 编 张玉明 聂艳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导论
【学习目的】
重点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概况,理解并掌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掌握稀缺性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了解西方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方法。
实证分析工具: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就是完全抽象掉时间因素和 经济均衡状态形成的过程,而专门分析任一时点上某一经济 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 备的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就是指当 已知条件变化后,将变化后的静态均衡结果与变化前的均衡 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其中还要涉及到有关经济变量达 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相应变化。 ★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的特点在于引入了时间因 素。动态分析是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 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经济变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经 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 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 第五节 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
欲望
经济学定义的三要素
稀缺
选择
(西方)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
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 进行选择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