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社会思想史期末论文论文

西方社会思想史期末论文论文

论法兰克福学派观点之我见《西方社会思想史》期末课程论文
论法兰克福学派观点之我见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大、最主要的一个流派。

它创立于30年代初,是由一群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组成的学者集团,并拥有自己的研究所和学术刊物。

它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科尔施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并综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及其它现代外国哲学流派的某些观点,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和剖析,形成其独特的“批判的社会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理论,即社会批判理论,它是使法兰克福学派得以跻身于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的重要原因。

1937年,霍克海默在《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批判理论”这个名词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社会学
一社会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核心
社会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出他的几个特征:
第一,社会批判理论是以辩证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理论。

它既不是纯哲学,又不是纯社会学,而是把哲学和具体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结合起来的综合性社会理论或社会哲学。

批判理论采取了以往唯心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的总体性研究社会的形式。

因此,从一个角度说,批判理论既不是哲学,又不是社会学;从另一个角度讲,它既是哲学又是社会学,这两种说法都成立。

第二,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功能是“批判”,即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尤其是它的意识形态以及科学技术的否定。

批判理论以控制和压迫为主体,以人的自由解放为目标,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加以全面的批判,它的任务是深入物的世界去揭示人与人之间的深层关系。

这种批判既是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

因此,对发达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最基本或核心的部分。

第三,社会批判理论是一种现代乌托邦理论。

批判理论家力图将事实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

他们认为批判理论不是纯粹的理论,而是政治实践的组成部分。

在此基础上,批判理论家们力图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为人们提供一种
解放的理论。

第四,社会批判理论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定向的。

早期的法兰克福学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居,将批判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同义语。

在批判理论中的确包含着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成分。

二阶级同化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考察了科学技术进步的社会后果,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对人民统治的特征。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自动化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劳动条件得到了改善,但人们并没有摆脱异化之苦,相反,“现实构成了一种更高的异化阶段”,使“异化了的主体被其异化的存在所吞没”。

物质生活的改善是以人的革命精神丧失、牺牲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为代价的。

资本主义对人的统治不仅采取政治恐怖手段,而且还利用科学技术进步形成的“合理化”原则来阻止人民参与政治,使工业社会成了“技术统治的极权社会”。

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生产性工人减少,非生产性工人越来越多,这样,就改变了工人受剥削的地位;工人的生活状况也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发展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改变了贫困的地位,过着富裕的生活。

总之,工人不再受剥削了,科学技术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剩余价值来源。

由于这些变化,工人阶级的反抗意识削弱了,他们满足于这种富裕的生活,从而被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技术这支麻醉剂彻底地麻翻了,所以,工人阶级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精神上都与资产阶级同化了。

三大众文化批判
现代大众文化是一种随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信息化、商业化、产业化的现代文化形态。

其重要特征是商品化趋向、技术化趋向、标准化趋向和强迫化趋向。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文化方面,统治阶级竭力使精神产品“商品化”和“标准化”,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无孔不入地控制人们“内心自由”这块唯一的“私人天地”。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法西斯主义肆虐全球,改变了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在新的社会结构之下,个人失去了其在政治,经济上的自主的声音,个人的主体性终结了. 文化工业启蒙的失败。

在此种情况下,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也以其独特的方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以商品拜物教作为其意识形态,穿着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假外衣,以一种温情脉脉的形式对大众的思想进行管制,只不过这种管制用娱乐和享受性取代了以前的强制性。

比起以往的强制管制,文化工业的控制更能取消大众思考的独立性,抹平大众思想的差异性,使所有的一切都服从于资本主义的绝对权利。

最重要的是,文化工业取消了大众反思否定的能力,使他们认同并依存现有的意识形态。

文化工业利用细节变化、风格变化的欺骗手段,并于权利阶层意识形态勾结,一步步的取消了人们对任何改变现状的可能性的思考,从而达到其整合一切、以普遍代替特殊的目的。

在文化工业产生以前,人们能对事物进行独立自主的感知和思考,消费者能自主选择需要的消费品,其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产方式和内容。

在那时,高雅艺术能保持其自律性,并与通俗文化自觉区分开来。

文化工业预先决定了消费者需要感知的内容,生产出符合权力阶层经济效益的商品,消费者不再是主体,而成了实在的客体。

消费什么,怎样消费均已被预先设计好了。

消费者所要做的仅仅只是按照文化工业设计好的程式进行消费。

这一现象集中体现在电影、电视以及以广播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上。

以好莱坞为例,制片商、投资方、监制、导演构成了一组强大的权力机制,他们直接决定着受众能看到何种题材,何种风格,何种内容的影片。

而层层审查制度早已保证了最终供应影片的“合法性”。

当然,表面上看来,公众有选择观看何种影片的权利,但这不过是一种假象,是为了使公众顺顺当当地接受业已规定好的标准而做出的掩护。

因此当代一切标志文明的东西,既是人们控制自然界而使自己获得解放的工具,同时又是一部分人奴役另一部分人的手段。

压抑性的社会管理技术性越强、越合理化,受管理的个人摆脱奴役状态就越加困难。

马尔库塞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全面统治下,无产阶级已失去革命批判精神,同资本主义“一体化”了,解放人类的任务只能由具有批判意识的青年知识分子来完成。

四实证主义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一直把实证主义作为哲学上的主要批判对象,而霍克海默是这一批判的理论先驱。

他认为只有彻底否定以唯科学主义与肯定主义为核心的实证
主义,才能建立以人本主义和否定主义为核心的批判的社会理论,颠覆传统理论的长期统治。

归结起来,他主要批判了实证主义的经验主义倾向、现象主义倾向、科学主义倾向、肯定主义倾向和反人道主义倾向。

霍克海默认为根本不存在完全独立于理论之外的、对一切人都直接和共同的“经验”。

经验总受到包含了描述它的那些语句的整个知识体系的调节,同时也根本不存在脱离思想的感觉经验。

除了逻辑和经验的规律外,还有理性的作用,而支配理性的原则显然不能由经验和逻辑来证明。

他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归结到一点,就是批判其反人道主义。

在他看来,给人以规范性指导的理论并不是基于人的经验事实,而是依赖于对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充分信念,实证主义的要害就是忽视人的主体性。

他反复强调,经验事实不是纯粹被给予的,他实际上与人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人的全部感性活动的产物。

霍克海默将理性区分为“客观理性”和“主观理性”。

前者以人的解放和自由为最高目标,对现实采取一种批判的、超越的态度,是“批判理性”、“解放理性”。

后者以程序化的方式来测量目的,目的对它来说仅仅具有主观上的意义,直接地服务于现存的秩序,它突出手段并强调手段与目的有可能调和,它又称为“工具理性”、“技术理性”。

它把世界理解为工具。

它关心的是实用的目的。

数达到原则、技术合理化和文化工业是是在“工具理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三大因素。

“工具理性”对人造成的最大危害就是使其思维程式化。

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这意味着人丧失自我,而自我的丧失也就等于自由的丧失。

理性的工具化会导致政治上的极权主义。

而阿多诺则认为实证主义割裂对象、理论与方法,把自然科学的模式移植于社会学,片面追求精确性和定量化,在“客观性”的外衣下推崇主观任意性,并且企图排除科学研究中的主观因素和价值因素。

五小结
今天,法兰克福学派在组织上虽趋瓦解,但其社会批判理论在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有相当影响。

尽管在总体上讲,它是片面的,并非是科学的,但是,它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其中一些观点也不乏发人深省之处,因此,我们应该对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它也可以作为我们考察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必要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第三版,355~382页
2.《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集(上卷)》上海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所
3.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
4.《批判社会理论纪事》,中国教育出版社
5.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
任课老师:赵亮员
日期:2011年12月30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