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社会思想史论文

西方社会思想史论文

西方社会思想史论文霍布斯与卢梭社会契约论之比较关键词:霍布斯卢梭社会契约论自然状态内容提要:在西方社会思想史上,霍布斯和卢梭是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

但由于他们所处的国家、历史、环境不同,他们对社会契约的定义、解析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均有所不同。

本文对此进行了对比论述和认真探讨。

引言作为近代西方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霍布斯与卢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们的社会契约理论对西方社会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什么同样强调社会契约,而现今的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而法国则是半总统制呢?霍布斯与卢梭在各自社会契约上的不同观点对其本国的政治制度必然有较大的影响。

一、霍布斯与卢梭思想产生的背景(一)霍布斯社会契约论产生的背景出生于战乱年代的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是一位对生活缺乏安全感的人。

对战争和秩序缺失的恐惧伴随了霍布斯的一生,并且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的学术思想。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他的学说不是对抗革命,而是顺应历史出现的。

当时社会异常动乱,党派的倾轧,连年的战争,严重威胁着个人的生命与财产。

资产阶级逐步取得优势地位之后,对这种状态深为不安。

因此,霍布斯提出和平是自然法的首要法则,符合资产阶级特别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更符合社会向着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利益稳定发展。

在当时混乱的状况下,只有先靠强力,靠绝对专制的权力才能得以保证。

(二)卢梭背景卢梭(Jean Jacque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他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

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

后来,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来到都灵,此后,生活无着,当过雕刻匠、仆役、音乐教师。

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写作。

18世纪40年代,卢梭非常困难,他在社会和生活的道路上艰难地踯躅,尝遍人间的辛酸。

笔者认为,其人生经历对其追求“人民主权”有着深刻的影响。

所以他接受霍布斯、洛克等人思想的同时,又予以了发展。

二、霍布斯与卢梭思想社会契约论的比较霍布斯主张订立社会契约的要义是维护秩序与安全,其哲学基础是消极自由观。

与之相反,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奠基在积极自由观之上。

此外,在自然状态、权利转让等方面也有很大分歧。

以下是两者较大的分歧:(一)自然状态上的不同观点1、霍布斯的自然状态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的战争状态。

霍布斯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是以对人性和“自然状态”的描述为起点的。

霍布斯是“性恶论”者,他认为,人类最初处于一种没有国家,没有统治,没有私有财产,没有“你”的和“我”的之分的自然状态中。

他还认为,由于人性邪恶,自然状态是极为可怕、恐怖的,人与人之间处于互相残害的敌对状态。

①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中的人享有自然权利。

自然权利就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②。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方式采用一切手段来保全自己。

加之“自然使人在身心两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

能力平等导致欲求平等,导致所有有同样欲求的人之间的竞争。

因此“任何两个人如果想取得同一东西而又不能同时享用时,彼此就会成为仇敌。

”由于人们互相疑惧,加剧这种天然的敌对。

“于是自保之道最合理的就是先发制人”③,立即进行袭击,互相争夺,互相残杀。

使自然状态真正成了战斗状态,这种战争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而且在自然状态下没有对公正的诉求。

为了满足自己无穷的欲望,能力几乎相等的人们都自由地去争夺,去占有,彼此不信任。

总之,霍布斯认为,人对人就像狼对狼一样,人人都生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中。

2、卢梭的自然状态卢梭的自然状态是最能保持和平,最适合人的天然本性生活的状态。

和霍布斯一样,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也是从对自然状态的假设出发的。

但卢梭反对他用自然状态对社会组织所做的一切辩护,特别是反对为私有制辩护。

他描述的是自然的野蛮的社会,而要对比说明的是文明的现时的社会。

卢梭把自然状态描绘成一派清新纯朴的景象。

在他看来,漂泊于森林中的野蛮人,没有工业,没有语言,没有住所,没有战争,每一个人都是自由、独立、平等的,没有奴役与被奴役、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强制服从的情况,“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

”④卢梭认为,自然人不仅有自我保存的要求和自爱的本性,而且对自己的同类具有同情心和怜悯心,从而使他为自己谋幸福的热情受到限制,缓和了他的自爱心,并且有一种自然美德。

正是这种感情使得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互相同情,彼此关怀,亲密无间。

因此,卢梭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和平友好的状态,是人类的真正青春,是人世真正的“黄金时代”。

在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的这个问题上,卢梭表示反对霍布斯的人性恶的观点。

在霍布斯看来,人之所以是邪恶的,是因为他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人之所以是邪恶的,因为他不知道美德为何物。

卢梭反驳说:“野蛮人之所以不是恶的,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阻止他们作恶的,不是智慧的发展,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情感的平静和对邪恶的无知。

”⑤卢梭指出,霍布斯的错误在于他把现代社会人们满足无穷欲望的需要,不适当地掺入了野蛮人自我保存的意识中,并把当代文明的混乱搬到自然状态中去描写,把文明社会的弊端强加给了自然状态。

(二)、关于缔结契约、建立国家的目的、转让权利等问题1、霍布斯:转让所有的权利和伟大的利维坦的产生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人竞争,人人戒备,人们枕戈以待,谁也不能指望有完美的自我保存。

但是,自私的人性和人人自相为战的状态,决不是人类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霍布斯认为,自然人类放在可怕的战争状态中,同时又给人类提供了逃脱这种状态的可能性就是人们除了欲望还具有理性。

理性伴随恐惧、愿望和希望等这些情感,提供了人们在一起和平生活的法规。

这个法规就是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放弃自己的自然权利,转让给一个主权者组成一个政治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强大无比的利维坦。

政治国家建立目的就是使人们获得和平的生活。

⑥霍布斯认为,人们缔结契约时,一旦实施了权转让,就永远不能收回。

这种转让既是一次性的是全部权利的转让。

由这种契约就产生了至高无上的主权者。

这样,一切社会权力都集中于主权者一身,而法律和道德规范都来源于主权者的意志。

主权者的权力不可能有任何合法的限制。

因为臣只在他们中间缔结了社会,统治者没有与任何臣民签约。

2、卢梭:人民主权思想卢梭把自然与社会对立起来,否定文明的历史进程。

他认为不平等、奴役和贫困都是由文明社会造成的。

从自然状态与文明社会的矛盾对立之中卢梭引出反社会、反文明的逻辑结论。

在他看来,一切改良都是无济于事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先破坏一切,然后按人为的设计重建一切。

卢梭的政治设计以社会平等为根本目标。

“人是生而平等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因为不平等,人才丧失自由。

既往的社会秩序已经遭到否定,人们“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一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不过是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⑦卢梭认为,这种社会契约只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强制,而是主观服从。

按照这种契约精神,订立社会契约必须遵守下列原则:第一,每一个参加契约的人必须把自己的全部权利让给联合体,而且所有的人交出的权利都是同等的。

第二,参加社会契约的人把权利交给了联合体,即交给了整个集体,而不是交给任何个别人。

人们从这个联合体里可以获得自己本身所让渡给它的同样的权利,并且得到更大的力量来保卫自己的人身、自由和财产。

订约者依据这两大契约原则而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政治共同体。

这样一来。

社会契约就构成了主权者权力合法性的源泉是来自人民。

3、小结卢梭和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虽然都主张把缔结契约的每个人的全部自然权利转让给主权者,都认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但他们在主权的归属上是不同的。

霍布斯认为主权者是君主,社会契约是臣民之间的契约,君主不是缔约方,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

卢梭则认为主权者就是人民自己,社会契约就是人民同由人民自己组成的政治共同体缔结契约,人民主权是至高无上的。

三、霍布斯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产生的不同影响霍布斯与卢梭都强调社会契约,但是之后英国与法国的社会制度却大相径庭。

两国的之后的政治体系、社会制度等都与二人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1、英国内战与霍布斯的政治思想在英国内战即将爆发前,霍布斯即特别关注于政治。

他的四部最著名的政治著作的诞生即说明了现实政治对他的影响。

在他出版《利维坦》一书时,书中关于通过武力征服(另一种方式是人们通过自愿的契约授权)而获得主权的观念在分量与含义上都发生了变化,其原因在于他试图捍卫新英吉利共和国政府的合法性。

整个40年代关于神职人员的权力问题论争激烈,众说纷纭。

而长老会牧师试图在英国建立一个严格的、不宽容的宗教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世俗平民的意见要由教会人员严格审查。

⑧这实际上赋予神职人员以高于国家的权力,而《利维坦》的一个主要目的则是驳斥长老会的观念。

所有这些,充分说明英国内战与霍布斯的政治思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霍布斯的著作一经抛出,其结论或某些观点在当时虽然得到一些人士的称许,但更多的是遭受攻击。

他拚命想阻止内战的爆发,但实际上内战仍不以其意志为转移。

英国内战促进了霍布斯政治思想的形成,但霍布斯政治思想的最大影响却发生在对其他政治思想家身上。

哈林顿、斯宾诺莎、普芬道夫、洛克等一大批与霍布斯同时代的政治思想家,以及卢梭等后辈思想家,无不从霍布斯的政治学说当中受益。

虽然,霍布斯所提出的方案不同于洛克的、后来成为经典自由主义的解决方案(他既未提出教会与国家分立和宗教宽容的学说,也未能彻底地将人民的自由权利凌驾于政治权威之上),但他对英国内战中所反映出来的西方政治思想近代化转型过程当中的矛盾之把握,他所确立的政治价值,他对近代国家权威的论述,使得他的思想具有远远超越于其时代、其国度的深刻性。

不管对他的学说是赞成还是反对,其后的思想家们都无法绕过霍布斯政治思想所树立的丰碑。

2、卢梭社会契约论在法国的影响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后来成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行动指南。

法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路径依赖和特点,其之所以形成迄今较为稳定的半总统制政体,是传统集权政治基因、小农经济的顽固性和卢梭的公意思想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卢梭公意思想更是有着显而易见的直接影响。

本质为行政集权的半总统制是深受传统小农经济制约的卢梭思想的外在制度表现。

⑨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理家柏克在反思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曾将卢梭的思想与法国大革命的激烈程度联系起来。

他说:“我相信,如果卢梭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一定会吓昏过去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