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二

1.9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二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一、选择题1.(2017年海南卷,17,2分)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

”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

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答案】D2.(2016年上海高考单科卷历史32)根据右侧《德意志帝国宪法》摘录,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德意志帝国特点的是()A.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松散的联盟B.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的联邦国家C.德意志帝国实现了普选制D.普鲁士邦在帝国中占据主导地位答案:B3.(2011年安徽文综,19)图6是讽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漫画,能体现其寓意的是()A.“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通的自由主义,在于强权”B.“帝国议会是‘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只好‘发表独白’”C.“在上帝的天堂和这个国家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文件作为第二天意出现”D.“现在有效恶国家生活的唯一可能的形式是在一位明智的国王领导下的议会制”【答案】B4.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

据此可知A.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B.普鲁士拥有超然地位C.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D.皇帝具备了绝对权威答案:B5.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行《意外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老年和残废保险法》。

这A.为工业化快速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B.说明帝国议会已成为独立的立法机构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帝国议会通过秘密、普遍,直接投票选举产生C.反映出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民主国家D.证明政治民主化能够促进经济工业化答案:A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不能因为议员身份而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

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议会议员地位低下B.经济落后财政困难C.初步建立民主政治D.专制主义色彩浓厚答案:C7.下面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

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A.宰相掌握一定立法权B.议会成为宰相的工具C.帝国议会对宰相负责D.代议制民主不健全答案:D8.1878年起,德意志帝国实施《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12年间解散了330多个工人组织。

80年代,德国国会相继通过《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残疾与老年保险法》,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这些举措A.完善了君主立宪政体B.适应了德国发展的需要C.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D.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答案:B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皇帝召开,由皇帝宣布开幕和闭幕。

议员按照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的原则选出,每届任期五年。

25岁以下的男子、妇女、军人和25岁以上领取贫民救济金的男子均无选举权。

这反映出当时的德意志帝国A.保留种族歧视的旧俗B.皇帝掌握一切大权C.实施有限的民主政治D.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答案:C10.有学者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政治上独具特色,经济上国家主导,自上而下地推行福利国家建设,以解决社会矛盾……既可以避免沙皇俄国式的专制,又可以避免英国和法国那样弱小、颓废和低效的民主政体的弊端。

”该观点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A.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B.采取威权政治适应发展C.建立健全福利国家制度D.组建了独立的立法机构答案:B11.下图是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而构建的基本权力架构。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帝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专制权力B.中央集权下的地方各邦可以选举宰相C.突出体现了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偏离D.帝国议会的法案经皇帝批准即可生效答案:C12.19世纪末,帝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国家社会保障立法,宰相俾斯麦不遗余力地推行这些社会保障制度,他说:“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经济高速发展率先建成福利国家B.民主化程度提高建立责任内阁制C.政府用非暴力手段促进社会控制D.马恩直接领导德国共运成效显著答案:C13.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的立法权涉及迁徙居住和公民权、海关与贸易、帝国赋税、度量衡与货币制度、铁路、邮政和电报等范围,还规定联邦法律高于各邦法律的制度。

以上规定起到的作用是①有利于建设统一强大的国家②促进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③强化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A14.1881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未获国会通过。

1882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

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

这一事件体现了A.立宪政体能阻止国王专权B.国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C.首相和皇帝的权力遭到削弱D.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答案:D15.1871年时,有人戏称德意志帝国议会只是“发表独白”的“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除了审查和拒绝通过预算之外没有任何实权。

到1899年,帝国财政改革最终还是顺从了帝国议会中多数派的愿望。

这一变化反映了德意志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B.议会权力的大幅度提高C.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制发展D.封建残余基本上被肃清答案:C16.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

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由此可知,当时的德国A.民众毫无任何民主权力B.联邦议会拥有绝对的立法权C.资产阶级民主的虚拟性D.君主专制下君主可以肆意妄为答案:C17.据统计,1871—1914年,德国共派出了548名外交官,其中贵族出身者为377名,占总数的69%,大使级外交官更是“几乎无一例外地属于高级贵族或旧的乡村贵族,只有派驻巴黎的舍恩男爵来自贵族化的工业家家庭”;非贵族出身者只能担任其中无关紧要的职位。

材料可以说明统一后的德国A.外交事务上全为容克贵族垄断B.经济上贵族有雄厚实力C.官员选拔上全以家族背景为准D.政治上保留着贵族特权答案:D18.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余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

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

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A.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B.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C.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答案:B19.从1878年起,德意志帝国在各邦普遍实行工厂视察员制度,以保证劳动过程中侵害工人劳保条件的现象及时得以纠正。

19世纪80年代以后,德意志帝国开始推行社会保险立法,强制对所有雇佣劳动者实行“统一”和“平等”的社会保险。

这说明当时的德国A.经济发展注重改善民生B.工人的权益得到根本性改善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完善D.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公平平等答案:A20.“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宣告了德国‘臣民’的灭亡和‘公民’的诞生……尽管宪法中规定了皇帝的种种权力,但绝不可比拟于中国皇帝的绝对专制和独裁,因为德国的司法是独立的。

”材料意在强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A.奠定了德国资产阶级代议民主的基础B.掩饰了德国皇权至高无上的虚假立宪C.真实确立了德国政治生活的分权制衡原则D.规定司法独立是实现帝国代议民主的灵魂答案:A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1750年左右,普鲁士的绝对君主依据启蒙的理性原则,废除了地方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中央集权制的现代行政制度体系,奠定了普鲁士“警察国家”的政权基础;在拿破仑战争导致国家危亡的紧急状态下,由普鲁士自由派官僚推动了一场政治改革,对君主绝对主义体制下的行政制度进行重组,以“行政自由”代替“党政自由”,形成了普鲁士现代行政的独特观念,并对后世的制度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1850年左右,在欧洲范围内党政民主运动的推动下,在“普鲁士式”君主立宪制的框架内,确立了对君主而非对议会负责的政府权力运作模式。

——摘编自徐健《通向行政现代化的普鲁士模式》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1.示例一:论题:启蒙思想为近代普鲁士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2分)阐述: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思想,思想家们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为近代西方国家的建构提供了思想理论来源。

1750年左右的普鲁士,统治者根据启蒙的理性原则,结合当时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废除了地方封建等级制度,开始建立了现代行政制度体系。

随后,深受启蒙运动中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普鲁士一步步走向君主立宪制的二元制国家。

综上所述,启蒙思想为普鲁士形成近代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

(10分)示例二:论题:普鲁士与英法在国家构建过程上的异同。

(2分)阐述:普鲁士在国家构建过程中并未脱离欧洲发展的基本模式。

政治上从封建君主专制向民主政治过渡,社会领域从传统等级社会向尊重平等和个人自由的公民社会转型。

但是普鲁士行政制度变革的程度和方式与英法相比明显不同。

首先,英法都经历了暴力革命,普鲁士却是“改革”而非“革命”。

其次,不像欧洲其他国家,普鲁士传统的支柱——君主制作为权力的核心从未受到根本性触动。

因此,英法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始终没有在普鲁士建立起来,普鲁士所建立的是一个融合了君主制与现代民主因素的混合体。

(1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