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改革 PPT
660
IMR 期望寿命(岁)
(/千)
4.8
78
4.3
79
8.0
76
6.17819源自4733472
58
66
62
64
内容概要
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 二、新医改内容
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
建国以来中国推行的“以预防为主”的卫生战略曾 被世界银行赞誉为“成功的卫生革命”。
解放以后,80年代之前,尽管中国经济的底子薄弱, 但中国是一个公共卫生领域非常成功的典范。到上世纪 70年代末,中国己成为拥有最全面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 之一,80%-85%的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按健康水平, 中国的排名要比人均GDP排名高得多。
2019/9/19
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 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矛盾之二: 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
方式之间的矛盾。医疗卫生的普遍公共服务性质,决
定了它必须能够及时满足每一位患者的需要。医疗卫生服 务体系本身必须是多层次的、布局合理的。
–商业化、市场化的服务:必然导致医疗服务资源在层次布
2019/9/19
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
医改第一阶段:1985年,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的起步。 医改第二阶段:1997年 - 2006年,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深化。 医改新阶段:2006年 ~ ,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酝酿
和方向确定。
医改第一阶段:1985年
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的起步
1985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 题的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 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2019/9/19
医改第二阶段:1997年-2006年
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的深化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2019/9/19
医改第二阶段:1997年-2006年 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的深化
思路:三大体制的改革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背景介绍
我国农村工作曾经在国际上得到好评
– 合作医疗 – 村卫生室 – 赤脚医生
三件法宝
发展中国家解决 卫生经费唯一典范
向发展中国家积极推荐中国的经验
2
背景介绍
世界卫生组织 –1994年研究,2000年6月19日53届卫生大会 –《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卫生系统:改善绩效》 三项总体目标首次评价各国绩效 –健康状况的改进度 –人群期望的反应性 –卫生筹资的公平性
1988年卫生部、财政部、人事部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扩 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了市场化具体措施:
2019/9/19
医改第一阶段:1985年
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的起步
“积极推行医疗机构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允许有条件的单位和医疗卫生人员从事有偿业余服务,
有条件的项目也可进行有偿超额劳动”; 允许“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药品检验等单位根据国家
有关规定,对各项卫生检验、监测和咨询工作实行有偿服 务”;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以副补主’,组织多余人员 举办直接为医疗卫生工作服务的第三产业或小型工副业”。
2019/9/19
医改第一阶段:1985年
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的起步
核心思路:
放权让利,扩大医疗机构自主权
基本复制国企改革的模式。
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需病房等新事物出现。
2019/9/19
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争论
理论界讨论(争论)的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
观点一: 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 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观点二: 坚持认为计划经济体制是造成 卫生事业问题的根源,认为目前的 市场化改革不彻底,改革的方向应
坚持市场化。
2019/9/19
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 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矛盾之一: 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品性质与商业化、市场 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 具有公共品性质的服务是营利性市场主体干 不了、干不好或不愿干的。必须而且只能由政府 来发挥主导作用。(SARS所暴露的公共卫生危机 充分显示出问题的严重性。)
3
背景介绍
短短20年 中截然相
反两种评 价???
量化评估全球191个成员国卫生系统业绩 中国在“筹资公平性”方面排名188位 被列为卫生系统“筹资”最不公平国家
4
国家
瑞典 日本 美国 澳大利亚 斯里兰卡 墨西哥 巴西 埃及
数据
人均GNP (美元)
24830 31450 24750 17150
600 3750 3020
例:江苏省宿迁市1999年开始市场化改革,将医疗机构全 部推向市场,实行私有化。
专家评价:政府的负担确实是减轻了,但医疗费用 随之迅速上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变得更为突 出。
2019/9/19
医改第二阶段:1997年-2006年 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的深化
③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滞后,没有进展。 5000多家生产企业 7000多家流通企业
局上向高端服务集中,在地域布局上向高购买力地区集中, 从而使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大大降低。
2019/9/19
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 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矛盾之三:
医疗卫生服务的宏观目标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 方式之间的矛盾。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合理目标只
有选择成本低、健康效益好的医疗卫生干预重点及适宜的技术路 线,才能实现卫生目标。商业化、市场化的服务体制下,医疗卫 生服务机构及医务人员出于对营利目标和自身经济效益的追求, 其行为必然与上述目标发生矛盾。在医疗卫生干预重点的选择上, 只要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就必然出现轻预防、重治疗,轻常见 病、多发病、重大病,轻适宜技术、重高新技术的倾向。
①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20世纪末试
图重建农村合作医疗,2002年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②医疗服务体制:公立医疗体制改革等,各地探索,争论不断。
“抓大放小”; “抓小放大”;“国退民进”; 仅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亮点
2019/9/19
医改第二阶段:1997年-2006年 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的深化
2019/9/19
医改第一阶段:1985年 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的起步
1994年 分税制改革:
提高了中央财政收入比重,相应削弱了地方财力。 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卫生事权上的属地分级负责原则。
– 结果:
地方政府公立卫生机构经费补助日益减少,或直接 将其变卖,强行推向市场。
绝大多数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被迫通过各种医疗 市场收入来维持运转,结果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全面走 上了商业化、市场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