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心理学(柳沙)0

设计心理学(柳沙)0


战争中人机工程学和心 理测量等应用心理学科 得到迅速发展,战后转 向民用。
工业心理学 人机工程学
消费者心理、行为研 究盛行
广告心理学: 针对消费者心理
的研究
优秀的职业设计师 反 对单纯以样式为核心 的设计,想要真正为 使用者设计。
职业设计师的用户心理研究 格雷夫斯:《为人民设计》
《人体测量》
20世纪 60年代
目录
1.1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1.2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 1.3 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相关学科
1.3.1 审美心理学、心理美学、艺术心理学、美术心理学等相关 领域的研究
1.3.2 工业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广告心理学及消费心理学、行 为学等应用心理学的研究
1.3.3 职业设计师的经验知识 1.4 现代设计心理学
1.4.1 可用性工程(Usability Engineering)
• 可用性工程是一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结构化的方法提高交互产 品的可用性的新兴学科,这门学科建立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人类学和软件工程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
• 可用性工程着重于评估现有设计、原型和系统,在此基础上,以“可 用性”原则指导设计,便称为“可用性设计”(Usability design)
• 心理美学 也称“美学心理学”、“审美心理学”,它是以心理学 的研究方法研究审美、创造美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及距离说
•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艺术心理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Freud)和荣格(Jung) 2、主要理论:意识与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3、集体无意识 3、精神分析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投射法
• 人机交互专家贾克珀·尼尔森(Jakob Nielsen) 互联网和人机界面的可用性设计
尼尔森(左)和诺曼(右)
国内学者的一些定义:
•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 理学的分支,它是研究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设计心理学是 专门研究在工业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行为规 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一门学科。(消 费的角度) ——李彬彬《设计心理学》2001年
20世纪 80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可用性工程 可用性设计
赫伯特·A. 西蒙
有限理性说、 设计思维

知 心
唐纳德·A. 诺曼
理 《日用产品的设计》


唐纳德·A. 诺曼
《情感设计》
感性工学 态度量表
仪器测量
设计心理学的学科基础和发展脉络
1.3.1 审美心理学、心理美学、艺术心理学、 美术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1.1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是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 供正确操作所需的关键线索的学者之一,他认为这些关于日用品设计 的原则“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和物互相作用方式的心 理学”,“这是一门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预设用途是指人们认 为具有的性能及实际上的性能,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品可以作何用途 的基本性能……” 。(使用的角度) 《设计心理学》和《情感设计》 诺曼门,诺曼把手
用—反馈
基本 心理特征
社会文化 心理
个性心理 (个性、情
绪)
设计过程心理 准备 酝酿 明朗 检验
消费者决策结果
产品评价、产品选择、品牌偏好 购买特征(时间数量 、产品潮流
购买地选择…
设计者决策结果
概念、草图、效果图 模型、产品、包装
广告设计、环境设计…
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返回
问题与讨论
1、如何理解设计心理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 2、简要论述工业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的发展阶段以及发生转变
的原因。 3、结合你所做过的设计实践,分析其中涉及哪些心理现象。 4、结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和设计现状,谈谈如何理解设计心理学
研究的重要意义。
2001年Nielsen及其同事提出了以下10条可用性设计原则:
• 系统状态的可视性(用户能获得适当反馈) • 系统应与真实世界相符合(符合用户认知习惯) • 用户的控制权及自主权(用户能根据反馈作出相应措
施) • 一致性与标准化 • 帮助用户识别、诊断和修复错误(容错性) • 预防错误 • 依赖识别而非记忆 • 使用灵活及有效性 • 最小化设计(避免无关或极少使用的信息) • 帮助及文档(提供及时、便捷的帮助)
“场景描述”法(讲故事) 的用户研究
1.3.1 审美心理学、心理美学、艺术心理学、 美术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 格式塔心理学与艺术心理 1、代表人物:惠特海姆(Wertheimer)、考夫卡(Kurt Koffka)、 和苛勒(Wolfgang Kohler)、阿恩海姆 2、主要理论:心理场,视知觉一系列法则:整体性、选择性、理解 性、恒常性
1.4 现代设计心理学
• 实证研究越来越多。 • 研究领域越来越广,研究课题划分越来越细。 • 研究方法、手段越来越丰富、先进。
传统研究中的调查法、问卷法、实验法、访谈法仍是主要手段, 但许多现代电子、数字技术设备被加入到传统的研究方法中。
• 可用性工程(Usability Engineering) • 感性工学
• 常用的仪器包括眼动仪、 脑电图、虚拟现实设备 。
1969年日本电通公司进行眼动研究使 用的佳能相机广告 , 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几乎都是先从图 中的猫的眼睛、鼻子看起,再注视大 标题,然后眼睛下移注意到照相机, 研究表明人们很少注意这张广告的正 文,而更注意其中的插图。
眼动仪(左)以及手机外观的眼动研究(右),其中圆圈表示注视时间的长 短,圆圈越大停留时间越长,直线表示视觉扫描的轨迹。
艺术设计中的“不可能图形”:
Gardner,插图设计(1970年) 心理学认为“不可能图形”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与空间上的信息。
总结:
从以上案例我们看到,设计中的心理问题比比皆是。设计心理学应 作为设计学科的一门工具学科,它帮助人们运用心理学中经受检验, 相对稳定的原理解读设计中的现象,达到改善和辅助设计的开展, 提高设计者创意能力的目的。
1.4.1 可用性工程 1.4.2 感性工学 1.4.3 基于仪器的设计心理学研究
1.1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 设计艺术心理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以往学者对它所作的界 定并不算多。
1、赫伯特.A.西蒙(《人工科学》)着眼于主体思维活动,他 认为设计可以“作为一门人技科学的心理学” ,将设计 (广义设计)当作“问题求解”的思维心理学。(设计思维 的角度)
1.3 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相关学科
• 第一类是基于美学、审美心理学或艺术心理学的角度,将设计对象作 为审美对象进行研究。
• 工业心理学及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与广告心理学及消费心理学、 消费行为学等应用心理学的角度,重点考虑与效果和效能相关的因素。
• 早期职业设计师的经验知识。
20世纪 40年代
进行开发设计。 2、以筑波大学原田昭教授为代表人物致力于通过眼睛记录相机、
摄像机、计算机、机器人等装置记录和实验,描述人在艺术欣赏过程 中的行为特征,将感性的艺术品欣赏变成了测量的、数字化的结果。
• 感觉生理学;感性信息学;感性创造工学
原田昭 博物馆内观众欣赏艺术作品时的行为描述
1.4.3 基于仪器的设计心理学研究
返回
1.2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
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用户(消费者)黑箱 VS 设计师黑箱
外界信息刺激、输入
外界信息刺激、输入
基本 心理特征
社会文化 心理
购买心理、使用心理
购买心理 (需求刺激—认识问 题—查询信息—评价 选择—购买行为-信
息反馈
个性心理 (个性、情
绪)
使用心理 认知—学习—使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使用与情感
设计主体心理 创意
设计
审美
学习
社会
消费者
使用
文化
(用户心理)
维护
经济
和谐
返回
艺术设计之物,其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属性使其一方面是平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 和方式,对于设计者而言就在于充分了解消费者(用户)实际需要和潜在需要,并综 合其特点和特征,来完善设计对实际目的的适宜程度;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作品作为 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最常见、最普遍的审美对象,用户无论在鉴赏、选 择、购买和使用设计之物时都会产生相应的情感或审美体验。
案例四:咖啡吧、餐厅(左)与快餐店、食堂 (右)空间布局比较
空间布局能反映不同 的人际关系,影响环 境中的人的心理状态。
——环境心理
案例5:“不可能图形”为什么不可能?
埃舍尔《Relativity》
彭罗斯三角”(Penrose Triangle)
1958年,两位名字叫彭罗斯(L. S. Penrose & R. Penrose)的英国心理学家共同发 表了一篇名为“不可能图形”的论文,首先提出了“不可能图形”的概念。这种图 形看似合理,但是无法在三维空间中构造出来,它们却广受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青 睐。
1.4.2 感性工学
• 20 世 纪 80 年 代 日 本 出 现 了 另 外 一 门 新 型 学 科 , 称 为 感 性 工 学 ( Kansei Engineering),即一种将顾客的感受和意向转化为设计 要素的翻译技术(长町三生:1995年)。
• 感性工学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 1、将人们的想象及感性等心愿,翻译成物理性的设计要素,具体
• 人本主义心理美学 1、代表人物:马斯洛 2、主要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高峰体验”
1.3.2 工业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广告心理学 及消费心理学、行为学等应用心理学的研究
• 消费心理学、广告心理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