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习题集-老规范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习题集-老规范

第一章抗震设计基本概念1-1 地震震级差一等级,ΔM=M2-M1=1, 所释放能量有何关系, 即E2/E1=?1-2 试绘出世界和中国主要的地震带。

1-3用简单方法(按悬臂梁)计算一个正方形平面结构在高度为25m,50m,100m时的基底剪力V0、基底弯矩M0、顶点转角θ和顶点侧移△的数值,并加以比较(比较时均以25m高时为1)。

该正方形筒体平面为10×10m,墙厚为20mm,弹性模量E=30.0KN/mm2。

荷载分为:①倒三角形分布荷载,顶部最大值q0=50KN/m;②均布荷载q=25KN/m。

从该结构的简单比较可得到什么概念?高层、多层、低层对结构刚度和承载力要求有什么不同?1-4 什么是三水准抗震设计目标?用什么方法实现这些目标?抗震概念设计有哪些主要内容?第二章场地、地基和基础2--1 已知某场地土,从地表以下至基岩的20m范围内共有3层土,各层土的厚度、名称和物理状态见下图,试计算该场地土层的固有周期T,并确定该建筑场地的类别,(提示:杂填土,可塑亚粘土,饱和砂土的V S分别为100,150,340m/S)。

2--2s第三章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3--1 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等效地震作用有什么异同?3--2地震作用和那些因素有关?计算等效地震作用的步骤是什么?3--3 计算结构自振周期有那些方法,如何选用?3--4结构自振周期和那些因素有关?随着房屋振动加剧出现局部损坏,结构周期为什么加长?3--5结构自振周期计算值如何修正为设计值?为何需要修正?3--6计算二层框架结构的自振频率与振型。

横梁刚度为无限大,各层重量为G1=m1g =400KN, G2=m2g=300KN, 底层层间侧移刚度为K1=2╳12╳2EI/h13 =48EI c/h13=14280KN/m, K2=2╳12EI c/h23。

(K11=K1+K2,K22=K2 ,K12=K21=-K2)3---7结构整体刚度K与总重量W增大对结构自振周期T及水平地震荷载F有何影响?3--8有地震作用内力组合和无地震作用内力组合的主要区别有哪些?3--9在变形验算中,有地震作用组合和无地震作用组合有什么区别?第四章 多层混合结构房屋4-1. 验算下图所示四层砖混结构房屋首层④轴线横墙a,b,c 墙短多遇地震烈度下的抗震强度,如抗震强度不足时要求提出提高抗震强度的措施。

已知a,b,c 墙段的竖向重力荷载代表值算至首层层高的一半截面处的压力分别为:106.7KN,139.2KN,268.9KN 。

首层用M10砖, M5砂浆砌筑, 楼盖和屋盖采用圆孔板, 设防烈度为8度近震, II 类建筑场地。

其它数据见图5,图6。

集中于屋盖和各层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为:出屋面楼梯间小屋顶G 5=700KN ,4层屋顶G 4=4800KN ,2,3层楼盖G 2=G 3=6400KN ,首层顶G 1=8000KN 。

另计算出屋面楼梯间小屋横墙的水平地震剪力。

图4-1题第五章单层厂房5-1 设有两幢双跨等高单层砖柱厂房,皆建于设防烈度为8度近震,Ⅱ类建筑场地的地区,单榀排架的柔度系数分别为:δ11=2.0110-4m/kN,δ12=1.0×10-4m/kN 。

在一个计算单元内集中于屋盖处的重力荷载力G=150kN,试计算作用于上述两幢厂房一个计算单元屋盖上的多遇地震烈度下的水平地震作用。

5-2 设有一高低跨单层R.C.厂房排架(见下图),已知条件:集中于低跨、高跨屋盖处的质量分别为:m 1=41.4t,m 2=56.6t ,排架的柔度系数为δ11=1.65×10-4m/kN,δ12=δ21=2.15×10-4m/kN, δ22=4.45×10-4m/kN 。

试计算该体系第一、二振型的自振频率,周期及其振型值,将所得曲线绘出,并验算所得两个振型的正交性。

(注:排架横梁两端点的位移相等)5-3 7度远震,为简化水平地震作用下排架内力计算,特给出单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排架横梁内力,如图,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中柱二个截面,低跨屋盖柱底和两边柱底截面多遇地震烈度下的弯矩图值。

5--4 设有一两跨不等高单层钢筋混凝土厂房,其剖面如图5—2题所示,表1列出了一个计算单元的有关重力荷载资料,其它已知条件与题5--3相同。

试用能量法计算横向基本周期,用底部剪力法计算作用于屋面处相应多遇地震烈度下的水平地震作用,并计算中柱二个截面(低跨屋盖、柱底)和两边柱柱底截面的弯矩植,并要求与5--3的计算结果作一分析比较。

(提示:计算集中于高跨、低跨屋盖的质点重力荷载G1,G2时,b柱下柱重力荷载向低跨屋盖集中,b柱上柱和悬墙重力荷载向高跨、低跨屋盖等分集中;计算自振周期时不修正;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仍采用确定自振周期时的质点重力荷载;计算柱截面弯矩时不考虑空间作用与扭转影响的效应调整系数)。

第六章6--1 框架结构延性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6--2 抗震缝在什么情况下设置?在高层建筑抗震结构中,怎么处理好抗震缝、伸缩缝和沉降缝这三种缝?6--3反弯点法和D值法计算的侧移刚度系数d和D值其物理意义是什么?有何区别?6--4影响水平荷载下框架柱反弯点位置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框架顶层和底层柱反弯点位置与中部各层反弯点位置相比,有什么变化?6--5标准反弯点高比y n是在什么标准情况下求出的?实用中需做哪几方面的修正?6--7 梁、柱杆件的轴向变形、弯曲变形对框架在水平荷载下的侧移变形有何影响?6--8框架为什么具有剪切型侧向变形曲线?6--9 关于框架楼盖,D值法的基本假定是什么?6--10 试述D值法的计算步骤。

边柱和中柱,上层柱和底层柱D值的计算公式有什么区别?6--11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有哪些?一般采用何种截面配筋形式?又一般按何种配筋截面计算?6--12框架柱的控制截面位于何处?有哪几种最不利内力组合?一般采用何种截面配筋形式?6--13为什么要提高结构的延性?什么情况下需要对结构进行延性设计?6--14影响梁延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设计延性框架梁?6--15影响柱延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设计延性框架柱?6--16为什么要设计强柱弱梁框架结构?下面几个概念是否对?为什么?(1)柱子断面大于梁断面就是强柱弱梁。

(2)柱子线刚度大于梁线刚度就是强柱弱梁。

(3)柱子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就是强柱弱梁。

6--17为什么抗震结构中构件的设计剪力一般要从它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得到?6--18箍筋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抗震结构中箍筋特别重要?6--19短柱和长柱在破坏形态、配筋计算及箍筋构造方面有什么不同?6--20为什么延性框架的节点区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的箍筋?中柱、边柱、角柱的节点区有什么不同?计算有什么不同?6--21框架梁的箍筋配置如何确定?非加密区如何考虑?加密区范围如何确定?6--22框架柱的箍筋配置如何确定?非加密区如何考虑?加密区范围如何确定?6--23框架梁抗震设计,已知梁端组合弯矩设计值如下图所示,抗震等级为一级,梁截面尺寸300×750mm,A端实配负弯矩钢筋7Φ25(A S’=34.36mm2),正弯矩钢筋4Φ22(A b s=1520mm2),B端实配负弯矩钢筋10Φ25(A s’=4909mm2),正弯矩钢筋4Φ22 (A b s=1520mm2),砼强度等级C30,主筋Ⅱ级钢,箍筋Ⅰ级钢。

图6-23题图6-23题6--24一幢三层R.C框架结构,平面图见下图,砖填充墙采用M10砖,M2砂浆,框架采用C20砼,集中于房屋各层的总重力荷载、梁1尺寸25×80cm, 梁2尺寸25×80cm,梁3尺寸25×70cm柱截面尺寸见图,图中层高为横梁中到中距离,跨度为柱中到中距离。

另已知各层单根柱梁的线刚度为K c1=4.25×104kN·m., K c2=2.71×104kN·m, K c3=1.54×104kN·m, K b1=K b2=K b3=∞。

设防烈度为7度近震,Ⅰ类场地,试计算横向基本周期并验算多遇地震烈度下的结构层间位移(注:考虑砖填充砖刚度影响的周期折减系数为0.65)6--25题设的已知条件同第6--24题,如已知该框架结构的基本周期T1=0.29S,试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多遇地震下各楼层质点处的水平地震作用F i 。

又已知框架各层抗剪承载力为V y1=2300kN,V y2=740kN,V y3=735kN,指出罕遇地震下框架薄弱层,并验算其层间弹塑性侧移。

图6-24题6--26 用分层法和D 在垂直荷载q k=10kN/m (重力荷载标准值,为梁上线荷载,各层各跨满布)和水平荷载(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分别作用下的弯矩图、剪力图和轴力图,进行有震内力组合,并画出组合内力图。

图中杆线旁边的数字为相对线刚度,水平力数字为五榀合力。

6—27 画出图示结构的弯矩图与剪力图..若各层柱的抗侧刚度ΣD i均为21430KN/m,求顶部侧移u (梁的刚度为无穷大∞) (柱弯距图与梁弯距图各画一张图)单选练习题1 局部突出于屋顶的塔楼,在其平面尺寸(长和宽)均不小于主体屋顶相应尺寸的时,可按主体一样考虑。

(A) 0.6 (B) 0.75 (C) 0.80 (D) 0.902 位于坚硬场地上的,其震害较重。

(A) 柔性建筑物 (B) 刚性建筑物 (C) 多高层框架结构3 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

(A) 较大的初始刚度 (B) 较高的承载能力 (C) 较好的延性4 通常采用延性系数来衡量结构延性的好坏。

(A) 结构层间位移 (B) 结构顶点位移 (C) 截面转角位移5 目前钢筋砼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包括。

(A) 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B) 底部剪力法和反应谱法(C) 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D) 底部剪力法、直接动力分析法和时程分析法6 高层建筑结构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状况和程度主要取决于。

(A) 地震动的特性 (B) 结构自身的力学特性 (C) 其耗能能力(D) 地震动的特性和结构自身的力学特性7 考虑地震作用参与内力组合时,材料强度。

(A) 应予降低 (B) 应予提高 (C) 保持不变8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所产生的结构内力和位移是设计的控制因素。

(A) 竖向荷载 (B) 水平荷载 (C) 地震作用 (D) 风荷载9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计算时,通常假定。

(A) 楼盖结构在其自身平面内的刚度为无穷大 (B) 楼盖结构的刚度为无穷大 (C) 楼盖结构无扭转10 通常,竖向较均匀的结构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

(A) 第一振型的底部剪力与第二振型的底部剪力大致相等(B) 第一振型的底部剪力大于第二振型的底部剪力(C) 第一振型的底部剪力小于第二振型的底部剪力11 常用高层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的一般规律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