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管理


2、银行经营的内部风险 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引起。 (1)资本风险:如资本充足率过低。 (2)流动性风险。 (3)决策风险。 (4)操作风险。 (5)结构性风险:各种比例失调。如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资产结构等。 (6)经营性风险:如财务管理混乱,证章管理失严,内部控制失当等。
(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风险分类
案例3: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年2月到9月,泰国货币泰铢贬值42%,股市下跌48%,银行呆帐400亿美元;马来西亚林 吉特对美元汇率贬值76.53%,韩国元对美元汇率贬值96.95%,等等。
原因:经济泡沫、金融自由化、经济结构不合理、大量的国际收支逆差、僵化的汇率政策、 银行管理混乱、国际游资冲击,等等。
失。 管理失控,内控机制失灵
六. 新形势下银行风险新的表现特征
(1)业务混业化带来银行风险的多样性 (2)金融全球化带来风险的放大性和扩散性 (3)电子网络化带来风险控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4)经济一体化带来的风险的联动性、隐蔽性和突发性 (5)跨国经营带来的对分支机构监控困难增加。
总的看,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公司内部管理难度加大。
第二节 银行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一、银行风险控制的关键 涉及到二个层面: (一) 技术层面
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和补救等技术能力,以及风险的规避、分散、消减、转移、补 偿和控制能力。 (二)制度层面 ----国家层面:产权制度、市场安排、监管体制等等的合理性和所反映的法治化程度。 ----银行层面:组织结构、组织制度、内控管理(决策程序、操作程序、业务规程) 以及涉及以上二方面的业务流程
案例1:国际商业信贷银行(BCCI)的倒闭
1972年创办,1989年资产规模高达200多亿美元,机构网络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1年倒 闭。
主要原因: (1)管理混乱,内控不力:存在很多违规操作 (2)违法经营:大规模欺诈、违法行为 (3)外部监督缺乏
案例2:巴林银行倒闭
背景:具有233年悠久历史人,业务遍布五大洲,被称为英国“女皇的银行”。1995年倒闭。 直接原因:其新加坡期货交易部经理28岁的尼克.李森越权进行日经指数期货投资造成巨额损
其中,银行股权不合理、会计制度薄弱、内部贷款比重很高、贷款结构失调(泰国投向房地产 市场的信贷资金约占其贷款总额的30%)
冯明昌与74亿骗贷案 2004年6月23日,国家审计署审计中发现,广东省佛山市民营企业主冯明昌利用其控制的13家关联企业,
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与银行内部人员串通,累计从工行佛山市南海支行取得贷款74.21亿元人民币,至 审计时尚有余额19.29亿元。这些贷款有许多没有用于生产经营,而是大量转入个人储蓄账户或直接提 取现金,有些甚至通过非法渠道汇出境外。 基本手法:(1)与银行建立信贷关系,获得银行支持;(2)通过提供虚假购销合同,虚构进出口贸易额; (3)与当地国土部门联手造假向银行提供虚假抵押物,严重高估抵押物。 截至审计时,南海华光共欠境内外8家金融机构贷款28.8亿元,其中南海工行贷款19.29亿元,占该行 总贷款余额的15.26%。
五、银行风险产生的一般原理
主要是经营管理不善引起 流动性危机
当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银行不能满足正常经营所需的流动性需要时,发生支付危机。(甚至 发生挤兑,导致资金链断裂) 资本充足率过低、不良资产(贷款)率过高、资产收益率过低都会引发银行风险。 直接原因:资产质量差;收益率低;负债与资产不匹配(规模的不匹配、结构的不匹配,以及 质量的不匹配)。
最主要方面。因此康发展的关键。
四、风险形成的一般原因 1、法律体系不完备。 无法可依,某些法规不科学、不合理,执法不严、不公等;没有形成法治。 2、政策调控失当引发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识别、判断、防范、控制发生错误。 3、竞争压力加大。 4、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传递影响。 5、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和内部管理上的不善、经营能力不强、竞争力的不强等 以信用为基础,“三性”的协调,人力资源及管理,内部制度,组织结构等。 6、信用秩序。
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3、风险的隐蔽性:假象,积聚――诱发――爆发;潜伏期――聚积期――爆发期。 4、风险的客观性:不确定性的存在;不可预测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天灾人祸”的存在。 5、风险的可变性:管理的有效性对预防、控制和减少风险十分重要。
三、风险种类 (一)按风险出现的来源分 1、外部风险 经营的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1)政策风险: (2)信用风险(违约风险)。 (3)利率风险 (4)市场风险(利率、汇率、有价证券价格波动、抵押品价格波动等) (5)法律风险。
(一)设立“防火墙”。 如法定准备金制度,保持一定量的超额准备金用以保证存款人的提款和贷款的发放;普通呆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风险概述
一、风险概念 潜在风险:遭受损失、损害的可能性。 现实风险:发生实际损失。
二、银行风险的特征 1、银行风险的普遍性 银行是信用中介,信用关系发生对象的复杂性。 2、银行风险的扩散性 银行提供信用、创造信用――同时意味着风险的放大;作为全信用体系中的一环,也受到其它主
技术与制度两层面之间的关系 技术是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制度是技术手段得以有效运用的保障前提,缺少良好制度保障的技术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信用风险的评估,目前国际上已有多种量化模型,但在我国应用时就会出现“评估失效”
现象。 对于银行风险防范和控制来说,二者缺一不可。
二、 银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分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违约而造成的损失; 市场风险是指在交易活动中由于价格的波动而造成的损失;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系统失控、人为因素或外部事件而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如计算机系统的
崩溃、劣质文件系统或欺诈等。 银行的信用风险不仅在计量、管理上比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更复杂,通常还是银行经营风险组合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