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基础化学》网上作业1

《大学基础化学》网上作业1

网上作业1一、选择题1.某氧气钢瓶的容积为40.0L ,压力为2.02×106Pa ,则在25℃时钢瓶中氧气的质量为( )(A)32.4g (B)1.04×103g (C) 3.28×103g2.常温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充有0.30molN 2、0.10molO 2和0.10molHe ,总压为100kPa ,则O 2的分压为( )(A)40kPa (B) 20kPa (C)60kPa3.已知:(1)MnO 2(s )= MnO (s )+ 21O 2(g ) θ1r ΔH = +134.7 kJ·mol -1 (2)Mn (s ) + MnO 2(s )= 2MnO (s ) θ2r ΔH = - 250.1 kJ·mol -1则MnO 2(s )的θm f ΔH ( )(A)-519.7 kJ·mol -1 (B)-115.4 kJ·mol -1 (C)-384.8 kJ·mol -14.在某温度下,反应21N 2(g) +23H 2(g) = NH 3(g)的平衡常数K = a ,若将反应写成2NH 3(g) = N 2(g) + 3H 2(g),则在相同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A) a /2 (B) 2a (C) 1/ a 25.已知某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欲使此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k 和标准平衡常数K θ都增加,则反应的条件是 ( )(A) 恒温下,增加反应物浓度 (B)升高温度 (C)恒温下,加催化剂6.反应:2MnO 4-+5C 2O 42-+16H +→2Mn 2++10CO 2+8H 2O 的△r H m <0,欲加快溶液褪色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 (B) 减小C 2O 42-的浓度 (C)加水7.以下情况产生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A) 指示剂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 (B) 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测不准(C) 称样时砝码数值记错8.以下各项措施中,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是 ( )(A) 进行仪器校正 (B) 做对照试验 (C)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9.下列算式的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 )1.000024.80)-(25.00×0.1010(A) 五位 (B) 四位 (C) 二位10.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既是酸、又是碱的是( )(A) HAc (B) NH 3 (C) HPO 42-11.OH -的共轭酸是 ( )(A) H + (B) H 2O (C) H 3O +12.H 2S 和HS —的酸电离常数分别为10-7和10-13。

0.1mol·L -1 H 2S 水溶液的pH 值为( )(A) 2 (B) 3 (C) 413.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用来制备缓冲溶液的是( )(A) HCl 和NH 3·H 2O (B) NaOH 和HAc (C) NaOH 和NaCO 314.强酸滴定弱碱,以下指示剂中不适用的是 ( )(A) 甲基橙 (B) 甲基红 (C) 酚酞15.难溶物A 2B ,在水溶液中有下列平衡A 2B=2A ++B -,c(A +)=x,c(B -)=y,则K sp 可表示为( )(A) ()y x ⋅22 (B) y x ⋅ (C) y x ⋅216.下列电对:Sn 2+/Sn 、Cu 2+/Cu 、Fe 2+/Fe 、Ag +/Ag 的θϕ值分别是-0.136V 、0.34V 、-0.44V 、0.799V ,其中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是( )(A) Cu 2+和Fe (B) Ag +和Fe (C) Sn 2+和Fe17.标准锌电极和标准铜电极组成的原电池,若只增加ZnSO 4溶液浓度,其它条件不变,则电池电动势 ( )(A) 减小 (B) 增加 (C) 不变18.所谓标准电极电势是指组成电极的物质 ( )(A) 有关离子浓度均为1mol/L. (B) 气体的分压为101325Pa(C) A 、B 必须同时符合19.在298.15K 时,反应5Br - + BrO 3- + 6H + = 3Br 2 + 3H 2O 的平衡常数为( ) ( 1.52V =φθBr /BrO 2-3, 1.087V =φθBr /Br -2)(A) K =2.1×107 (B) K =3.72×1036 (C) K =36.620.下列各组量子数(n ,l ,m ,s )中不合理的是( )(A) 3,3,-1,+1/2 (B) 4,2,0,-1/2 (C) 2,1,0,-1/221.3p 的磁量子数是( )(A) 0、1、2; (B) 1、2、3; (C) -1、0、+122.下列化合物中,不具有孤对电子对的是( )(A) HF (B) H 2O (C) CH 423.NH 3的几何构型及N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A) 直线型,sp 杂化 (B) 平面三角形,sp 2杂化 (C)三角锥型,sp 3 杂化24.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为零的是( )(A) CO 2 (B) SO 2 (C) H 2O25.下列分子中,键和分子均具有极性的是( )(A) Cl 2 (B )CO 2 (C ) NH 326.在酸性介质中,欲使Mn 2+离子氧化为MnO 4-,采用的氧化剂是 ( )(A) H 2O 2 (B) NaOCl (C) NaBiO 327.在Fe 3+,Al 3+,Ca 2+,Mg 2+混合液中, 用EDTA 法测定Fe 3+,Al 3+含量时, 为了消除Ca 2+,Mg 2+的干扰, 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沉淀分离法 (B) 控制酸度法 (C) 络合掩蔽法28.Fe 3+、Al 3+对铬黑T 有 ( )(A) 僵化作用 (B) 封闭作用 (C) 沉淀作用29.为测定苛性钾的纯度,取0.56g 样品溶于水制成1L 溶液。

取此溶液25.00mL 用去0.005mol/LH 2SO 4溶液24.00mL ,恰好反应完全,则苛性钾的纯度为(杂质不与酸反应)( )(A) 96% (B) 56% (C) 9.6 %30.在酸性介质中,欲使Mn 2+离子氧化为MnO 4-,采用的氧化剂是( )(A) H 2O 2 (B) NaOCl (C) NaBiO 3二、判断题1.反应2NOCl(g) 2NO(g)+Cl 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NOCl 2Cl NO 2θp 2=p p p K ( × )2.某一可逆反应,当J >K Θ时,反应自发地向逆方向进行。

( )3.所有气体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都为零。

( )4.某一反应平衡后,再加入一些反应物,在相同的温度下再次达到平衡,则两次测得的平衡常数相同。

( )5.反应)()()(22g CO g O C =+石墨 mol /KJ 393-=Δθm r H ,在298K 下达成平衡,降低反应的温度能增加CO 2的平衡分压( )6.对基元反应2NO(g) + H2(g) N2(g) + H2O(g),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增大一倍,则速率为原来速率的1/8 ()7.反应2A+2B→C,其速率方程式v=kc(A)[c(B)]2,则反应级数为3。

()8.pH=4.17,则[H+]=6.8×10-5mol·L-1,其有效数字的表达正确。

()9.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完全程度要达到99.9%以上。

()10.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基准物。

()11.在水溶液中可能电离的物质都能达到电离平衡。

( )12.下列酸的强弱顺序为H3PO4 >HAc > HCN >H2S()13.在相同温度下,纯水或0.1 mol·L-1HCl或0.1 mol·L-1NaOH溶液中,水的质子自递常数都相同。

()14.配制pH为5.00的缓冲溶液,需称取36.3克乙酸钠(NaAc·3H2O,摩尔质量为136g·mol-1)溶于300ml0.50 mol·L-1HAc中(忽略体积变化)()15.溶度积规则适用于难溶电解质,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16.K sp只能比较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17.由于K sp [AgCl]> K sp [Ag2CrO4],则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CrO4的溶解度。

()18.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相差越大,反应就进行得越快()19.由于φθ(Cu+/Cu)= +0.52V , φθ(I2/ I-)= +0.536V , 故Cu+ 和I2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0.反应方程式配平为2KMnO4 + 5NaNO2 + 3H2SO4=2MnSO4 + 5NaNO3 + K2SO4 + 3H2O ()2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相差越大,反应就进行得越快。

()22.47Ag属于第五周期,第Ⅰ族()23.CO2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的sp杂化。

()24.偶极矩可衡量分子极性大小。

()25.甲醇和水分子间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26.配合物[CoCl(NH3)5]Cl2分子中,中心离子的氧化数为+3,配位原子为Cl, N,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

()27.EDTA的七种形式中,只有Y4-能与金属离子直接配合,溶液的酸度越低,Y4-的浓度就越大。

( )28.铬黑T指示剂在pH=7~11范围使用,其目的是为减少干扰离子的影响。

()29.由于F的电负性大于Cl,所以HF的酸性大于HCl 。

()30.在浓碱溶液中MnO4-可以被OH-还原为MnO42-。

( )网上作业1答案一、选择题1.(B)2.(B)3.(A)4.(C)5.(B)6.(A)7.(A)8.(C)9.(C)10.(C)11.(B)12.(C)13.(C)14.(C)15.(C)16.(B)17.(A)18.(C)19.(B)20.(A)21.(C)22.(C) CH423.(C)24.(A)25.(C)26.(C)27.(B) 28.(B) 29.(A) 96% 30.(C)二、判断题1.(×)2.( )3.(×)4.( )5.(×)6.( )7.( )8.( )9.( )10.( )11. ( ×) 12.(×)13.( )14.( )15.( )16.( )17.(×)18.(×)19.(×)20.( )21.( )22.(×)23.( )24.( )25.( )26.( )27.( ) 28.(×)29.(×)30.(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