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1 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为深入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积极消灭”的总方针,预防森林火险,有序救援,切实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损失降到最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2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紧邻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较高的村、(乡)镇、县、市(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改。

2.2《森林防火条例》国务院令第541号,2008年11月19日修订。

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年5月9日
2.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第79次会议,2006年1月8日
3 术语和定义
3.1森林火灾
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
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援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3.2应急救援预案
指的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4 职责
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需要成立森林火灾应急救援指挥领导组和工作组。

4.1应急救援指挥领导组
组长:总指挥
组员:各村、乡(镇)、县、市(区)、企事业单位等参与救援的负责人、消防队领导。

4.1.1领导组职责
4.1.1.1负责全面领导指挥、组织协调森林防灭火工作。

4.1.1.2负责按照分级响应制度,统筹全乡(镇)、县、市(区)救援力量,做好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相关工作;
4.1.1.3负责各类应急救援物资的协调、组织、调拨等工作的落实。

4.1.1.4负责及时掌握火情变化做出灵活处置及判断,并对灭火方案做出部署与调整。

4.1.1.5负责建立信息上报机制,及时向上级领导或部门通报救援情况及请示支援。

4.1.1.6负责对各乡、镇、县、市区等森林防灭火工作进行督查检查。

4.1.1.7其他应由指挥领导组承担的具体工作。

4.2下设应急救援工作组
组长:林业局或应急委主要领导
组员:基层人员、辖区内直属消防队、应急救援支队、社会专业救援支队、民兵等。

4.2.1工作组职责
4.2.2.1负责全面掌握火灾、火情、火险程度,第一时间汇报领导组,并根据领导组指示,及时向各工作组传达最新指示,做出调整。

4.2.2.2负责对救援物资、灭火物资的接收、使用、保管及更换处理。

4.2.2.3负责做好灭火期间本范围内的人员保障、通信保障、物资保障、转移、具体扑灭工作。

4.2.2.4 负责统计火情,人员伤亡情况及受损情况。

4.2.2.5负责配合领导组做好其他临时性工作。

5 流程控制与要求
5.1森林火灾分类
按照森林过火面积及损失程度,将森林火灾分为:
(1)一般性森林火灾。

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下或者其它林地起火的,或死亡人数处于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重伤人数在1人以上10人以下的;
(2)较大森林火灾。

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或死亡人数在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人数在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
(3)重大森林火灾。

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人数在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人数在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
(4)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或者死亡人数在30人以上的,或者重伤人数在100人以上的。

5.2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
森林火灾产生需要满足一下几个条件或由以下原因导致:
(1)森林可燃物。

包括杂草、灌木、树木等可燃性的植物。

(2)天气因素。

干燥、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容易引起火险。

(3)火源。

导致火灾的根源。

一般由自然或人为两方面因素构成。

自然因素有:雷击、干旱等。

人为因素有:林区吸烟、
烧烤、上坟烧纸、点燃篝火、燃放鞭炮等。

5.3森林火灾应急救援物资
救援物资包括:森林灭火无人机、灭火直升机、喷雾机、森林灭火机、森林防火服、高压水枪、灭火泵、油锯、割灌机、灭火器、灭火弹、扑火头盔、防护面罩、折叠铲、铁锹、镰刀、消防铲、对讲机、卫星应急通信装备、探照灯、发电机、防护手套、防护靴等。

5.4应急救援响应
5.4.1应急响应分级
5.4.1.1二级响应事件。

发生一般性森林火灾,由工作组成员上报应急指挥工作组组长,报告准确起火点及火势情况、过火面积及植被的种类,并与相关部门联动共同响应。

5.4.1.2一级响应事件。

发生较大、重大或特大类森林火灾,随即启动“森林火灾救援”应急响应,由应急指挥领导组直接启动森林火灾救援应急预案,同时上报上级部门,请求相关支援、应急救援机构或医疗机构参与处置。

5.5应急响应程序
5.5.1扑火指挥选择
(1)森林类火灾扑灭及救援工作由着火区域属地森林防火指挥领导机构负责。

倘若发生重大、特大森林火险,需要跨省扑救,应由当地省级森林防火指挥领导机构指挥,同时受国家森林防火应急管理指挥部的协调及工作指导。

(2)属地或地方性防火指挥领导组根据火情需要,在火场设立前线应急救援指挥部。

参加一线扑火的单位和个人要服从前线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3)武警森林部队执行火灾扑灭任务及救援时,接受当地县级以上的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指挥。

跨省救援的接受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指挥和调派。

(4)消防官兵等部队执行森林扑火任务时,应按照《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5.5.2设立临时专家组
森林火灾前线应急指挥部要根据火场、火情需要组建临时专家组对火灾走势、地势、森林植被种类及对应的灭火方式、方案提供技术咨询及扑灭建议。

5.5.3发布森林火灾预警
当森林火灾发生后,经林业部门和气象部门会商后发出森林火险预警信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方式进行发布。

5.5.4启动应急响应
判断森林火灾的过火面积、严重程度及发展态势,按照分级响应基本原则,启动“森林火灾一级或二级应急救援响应”。

同时由应急指挥部立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扑火力量组织和扑火队伍调派。

5.5.5火灾发生后,首先有就近的基层森林防火机构在第一时间成立应急指挥部,组织当地有救援能力的机构、消防队伍、有救援经验的社会救援力量进入火场,力争在初期将火势控制乃至扑灭。

5.5.6如果火势蔓延趋势扩大,前线指挥领导组应立即向省级部门请示,组织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支援,必要时协调当地解放军、武警预备役部队、公安消防总队等救援力量。

调配空中消防飞机、直升机等大型扑灭装备参与。

5.5.7随着火灾应急响应级别的提升,前线扑火应急指挥部领导组也将由上级领导予以代替进行指挥。

现场指挥领导组长要认真分析当前火势及地理环境,在一线扑火队伍前进路线、驻地修整时,须及时与气象部门沟通了解,注意观察天气、风向和火势变化,确保前线扑火人员生命安全。

5.5.8当火势有蔓延到居民或人员居住密集区的威胁情况下,指挥领导组应及时制定人员紧急疏散方案,协调有效力量组织人员有序疏散及撤离,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5.5.9医疗救治
在扑火过程中,要对受伤人员进行治疗,医疗机构随时待命,根据伤势情况选择是现场处理还是祝愿治疗。

视情况成立临时医院或治疗点,实施现场救治。

5.5.10善后处理
对因扑火参与救援遇难的家属,由领导组委派相关人员做好善后工作,抚慰遇难者家属。

对在扑火过程中负伤、致残或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治疗、抚恤金发放。

5.5.11火场扑灭后续工作
森林火灾扑灭后,仍不能放松警惕,需要继续组织一线扑火人员做好明火、余火清理。

同时要根据过火面积,划分火场看护责任区,由工作组扑火队安排专人驻足看守,防止死灰复燃,造成二次火灾。

在确定无烟、无火后,经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组批准后,扑火工作组人员放可撤离。

5.5.12应急救援结束
终止“森林火灾应急救援一级或二级响应”。

统计伤亡数字、损失程度,形成工作总结或报告。

按要求向上级汇报情况,同时启动森林火灾起因调查,处理相关责任人。

6 记录和表格
本预案形成以下表格和记录
扑火救援伤亡情况统计表
森林火灾调查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