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储蓄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目录
1 引言 (3)
1.1 编写目的 (3)
1.2 背景 (3)
1.3 定义 (3)
1.4 参考资料 (3)
2 总体设计 (3)
2.1 需求规定 (4)
2.2 运行环境 (4)
2.3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4)
2.3.1数据处理流程图 (4)
2.3.2数据对象E-R图 (4)
2.3.3存取款数据流程图 (5)
2.4 结构 (5)
2.5 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5)
2.6 人工处理过程 (6)
2.7 尚未解决的问题 (6)
3 接口设计 (6)
3.1 用户接口 (6)
3.2 内、外部接口 (6)
4 运行设计 (7)
4.1 运行模块组合 (7)
4.2 运行控制 (7)
4.3 运行时间 (7)
5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7)
5.1 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7)
5.2 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8)
5.3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8)
6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8)
6.1 出错信息 (8)
6.2 补救措施 (9)
6.3 系统维护设计 (9)
概要设计说明书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在现代化社会中随着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如何更好的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成本,提高银行系统的电算化及现代化程度,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成为各银行正向追逐的目标。
伴随着银行业激烈的竞争,急需出现一套更符合银行需要的新一代银行储蓄系统。
为满足客户需求,通过概要的设计说明,可以让系统开发的团队有一个开发的具体方向,并且确定软件开发过程中将会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及确定此软件在未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1.2 背景
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银行储蓄管理系统。
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银行。
本项目的开发者:本小组成员。
目前的银行储蓄系统方便性还不够,储蓄用户不能很好的随时随地进行存取款,因此,就需要创建一个可以很好满足用户,方便用户存取款需求的新的银行计算机储蓄系统。
1.3 定义
银行储蓄应用软件:基本元素为构成银行储蓄以及相关行为所需的各种部分。
需求: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或功能;系统或系统部件要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它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权能。
需求分析:包括提炼,分析和仔细审查已收集到的需求,以确保所有的风险承担者都明其含义并找出其中的错误,遗憾或其它不足的地方。
1.4 参考资料
2 总体设计
2.1 需求规定
银行账户管理、储蓄业务处理系统为方便储户,某银行拟开发计算机储蓄系统。
储户填写的存款单或取款单由业务员键入系统,如果是存款,系统记录存款人姓名、住址、存款类型、存款日期、利率等信息(若为新储户须建立账户),并打印存款单给储户;如果是取款,系统计算利息并打印利息清单给储户(若为清户记录注销该账户);还可向储户提供余额查询功能。
2.2 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 Windows xp/ Windows 7 及以上操作系统
2.3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2.3.1数据处理流程图
2.3.2数据对象E-R图
2.3.3存取款数据流程图
2.4 结构
2.6 人工处理过程
该功能是储蓄业务处理系统主要的业务处理模块,每项业务处理完毕,都由计算机自动记日志、记账。
例如定期存取子模块,它主要进行定期的开户、到期支取、全部提前支取和部分提前支取等业务的处理。
开户,计算记自动给出账号,输入储户名、地址、金额、密码等信息,检查金额、期限、起息日是否合理,然后计算到期利息,并打印存单。
到期支取。
输入账号、开户日起、金额、期限、密码等信息,计算机检查核对这些信息,如无误,计算应付利息,打印利息清单,并将该定期户作销户处理。
全部提前支取。
输入账号、开户日期、金额、期限、密码、取款日,计算机检查核对信息,确认无误,则按规定计算出提前支取利息,打印利息清单,并将该定期户作销户处理。
部分提前支取,输入账号、开户日期、部分提前支取金额、期限、支取日、密码等信息,计算机检查信息内容。
部分提前支取金额必须小于原账号金额,确认无误后,计算部分提前支取金额的利息,打印利息清单,并将未支取部分按原户名、期限、起息日期、到期日起、利率等信息新开一定期账户,账号由计算机自动给出新账号,原账号作小户处理。
2.7 尚未解决的问题
暂无。
3 接口设计
3.1 用户接口
提供用户基本存取款需求,账户余额查询,转账,资料查询等功能功能。
并且系统响应快捷,响应信息准确。
系统的用户界面应做到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并且要注意到界面的布局,应突出的显示重要以及出错信息,注重可靠性、简单性、易学习和使用。
3.2 内、外部接口
硬件接口要求:顺畅,快捷。
网络硬件接口要求:现实中要求具有高速以太网组网以实现联网操作,但在理论实验验证软件本身的目的来看,无需网络通讯接口。
业务员键入储户的资料要全部一直显示在屏幕;储户从按键口键入密码到系统以核对;计算机与打印机有高速传输的连接接口,最后以纸张的形式打印出清单给用户。
4 运行设计
4.1 运行模块组合
在每次的启动后开始运行系统初始化模块,通过各模块之间的调用,读入并对输入进行格式化。
在完成系统初始化模块后,接收用户登陆数据。
正常开启实时处理模块后,便可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和修改,对信息进行处理,产生相应的输出。
4.3 运行时间
考虑到实际情况,系统对运行时间的要求为必须对作出的操作有较快的反应,运行时,在系统工作正常、网络链接正常的情况下,响应时间应在3秒内。
建议使用 Pentium III 或更好的处理器。
硬件对本系统的速度影响将会大于软件的影响。
5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5.1 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5.2 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5.3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程序在对存/取款进行操作时需对数据库数据库数据结构,也就是数据表进行查询和修改:在存/取款过程中都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所有表,进行联合查询、修改。
物理数据结构主要用于各模块之间函数的信息传递。
接口传递的信息将是以数据结构封装了的数据,以参数传递或返回值的形式在各模块间传输。
出错信息将送入显示模块中,最后送入打印准备模块中准备打印格式。
6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6.2 补救措施
若系统数据库遭到破坏,需要系统及时导入备份的数据库文件;若遇到停电,采用备用电源支持系统正常运行。
储户在系统使用时,出现错误,系统给予相应的提示,必要时阻止储户下一步操作。
6.3 系统维护设计
主要提供数据备份和故障恢复两大功能。
数据备份是每日必做的工作,可选用硬盘、软盘、光盘等多种方式或其中一种进行数据备份,备份的内容包括账务数据和日志数据,在每个备份数据的存储介质上要标明备份日期,便于数据恢复时选择。
故障恢复是在系统数据出现错误或发生故障时,可以将数据备份的有关信息恢复到现有系统中。
如果是当天业务处理过程中发生故障,则可将现有系统先恢复到昨日日结后的状态;如果是当天业务日志未被破坏,则可以利用系统功能自动恢复当日账务;若当日日志已被破坏,则由操作人员依据业务处理凭证,重新录入恢复数据。
系统维护确保了整个系统能够安全、可靠、连续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