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五章第二节速度教学设计
司徒初中吕国维
一、设计思路
1、创新情境,引入新课
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精彩视频的场景,引出物体的运动,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欲望。
2、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活动:比较两个纸锥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概况能力,让学生针对如何比较不同锥角的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提出采取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两种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3、理解感念,规范应用
速度感念的建立与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领会速度概念的建立方法,并能记住公式,既要了解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又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
速度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在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概念的基础上推导出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并介绍汽车速度表,让学生既了解了速度常用单位又学会了汽车速度表的读数方法。
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公式,师范解题格式并进行反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4、合作实验,培养技能
学生活动:测纸锥下落的速度。
这个看似平常却能培养学生多种技能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在学生自行分析实验原理、准备器材、设计记录表格后,让学生动手操作。
数分钟后,小组讨论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正确认识探究过程中的困难和错误,敢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做法,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到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5、贴近生活,走向社会
介绍体育健儿用速度为国增光的一些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
此外学生表演情景短剧:“龟兔赛跑”,通过这一情感升华,告诉学生做任何事都要戒骄戒躁,坚持到底终能成功。
二、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展示了飞奔的猎豹与缓慢爬行的蜗牛,通过学生熟悉的动物世界的场景,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块有慢。
本节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在不同问题情境下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案,并进行测量。
活动为学生设置了真实的物理问题情境,引导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首先对结果提出预测,进而为自己的预测寻找证据,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对用物理公式测量、计算速度提出了要求,以此说明数学与实验是研究物理现象的重要方法。
本节的“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用自己的速度为国争光的事迹,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刻苦学习、振兴中华的信念。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八年级以前对速度应该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学生对速度的公式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以一个合适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让学生确实从方法上去理解这两种比较速度方法的合理性,需要在引导技巧上有所突破。
实验表格的设计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较难突破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②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③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②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③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娇人成绩,让同学们领略优秀运动员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容誉,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五、重点、难点
重点: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难点:1、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
2、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多种方法进行比较。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
七、课前准备
米尺、机械停表、大小不同的纸锥(12组)、多媒体平台(课件)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5.2 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
2、速度(V ):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S / t
4、单位: m/s km/s
计算题格式:
已知:s=180Km v=100Km/h
求:t 解:由v=t s 得 h h
Km Km v s t 8.1/100180=== 答:汽车需要1.8h 可到达上海。
【教学反思】
1、问题引入调动学生积极性
以奥运会百米飞人刘翔引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同学们没等我的问题说完就开始议论纷纷了。
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
上课时,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刚开始难度不能太高,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
待时机成熟题目可以难一点,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5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
这时采用提问或讨论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物理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物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