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需要激情,也需要激励摘要:激情能使人情绪高涨,激励机制能支撑人一直有激情的学习。
关键词:课堂激情激励自当老师以来,听过的课形形色色,按科目来分有语、数、英,音、体、美等;按课程性质来分有随堂课、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等;在听过的这些课中有完整的,也有不完整的;有课堂活跃的,也有气氛沉闷的;有教学效果显著的,也有重难点没突破的;……众观这些课,其中优秀的随堂课是最能受到启发的,最能学到教学经验的,对教学最有帮助。
在听随堂课时给我的触动也是最大的,我同一天听了同一个班两堂不同的课,一节英语课,一节语文课,英语老师上课时的情绪饱满,抑扬顿挫,整堂课一直在说激励性的语言,并实施激励机制——给学生分组加分,学生一直都处于兴奋状态,回答问题争先恐后,每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全班都举手;语文老师上课也是激情澎湃,说得口若悬河,只有部分学生会跟着老师大声朗读,有一小半的学生在上课五分钟后开始开小差,老师偶尔口头表扬那些注意力集中的孩子,但那些视听疲劳的学生的积极性仍没有被调动起来。
听完这两节课,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英语课上孩子们那么积极,而语文老师那么有激情,学生却积极不起来?我觉得这两节课最大的区别在于英语课老师设有奖励机制,而语文课没有,也别怪学生们有一种“无利不起早”的心理。
激情能使人情绪高涨,但只是短暂的,而激励机制却能支撑人一直有激情的学习。
今天我要思考的三个问题是:1、学生在课堂上要得到什么?2、怎样才能有激情的上课?3、课堂上怎样运用激励机制?一、什么是课堂教学(一)课堂教学本质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本质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从而达到的目的,根本体现为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关于教学本质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教育现象非常复杂,即使在同一时期,人们对此的也不尽相同,或者将教学看作教师的教授活动,或者将教学看作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活动,或者将教学看作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活动,或者将教学看作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相加,等等。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这种本质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也是综合教育的起点。
(二)课堂教学的意义课堂教学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意思:其一,它强调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即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教"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教",在教学中教与学彼此依存,相辅相成,既不存在没有"学"的"教",也不存在没有"教"的"学"。
教学永远包括教与学,但教与学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机地结合或辩证地统一。
如果只有教或只有学的片面活动,或者只是二者的简单相加,那么它们都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其二,它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更好地进行学习,既不能以任何形式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三,它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
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学的深刻影响。
学校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在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诸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只有从理论上全面认识教学的教育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因片面强调教学的部分功能而带来的教学实践方面的偏差。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涵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和操练,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给学生提供了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反思自己的所为,规范行为。
二、课堂需要激情什么是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
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
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
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
在课堂上,老师富有激情的讲课,定能感染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心的巨大潜力,从而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课堂需要激情。
激情是一汪人生的活水,激情是思想火焰的点燃,激情是深沉感悟后的迸发。
激情可以产生诗,也可以产生画,激情可以产生灵感,甚至可以创造奇迹。
我们的课堂更加需要激情:教师进取的激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感动的激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所有激情都能激起学生的激情,点燃学生的心灵圣火,拨动起学生的生命琴弦,唤醒沉睡的记忆,让课堂真正拥有生命的气息。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激情?1、充分备课,保证激情备好课是一种态度,态度就是一种能力。
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张弛有度、挥洒自如,才能使课堂激情飞扬,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如何处理,教学方法如何设计,教学重点如何落实,教学难点如何突破以及课堂上哪个时间学生容易疲倦,需要“花絮”的点缀、激情的渲染等等,都要做到胸有成竹。
2、精思巧问,迸出激情新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有了显著变化,其重要标志之一是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更开放,学生思维空间更广阔,对话式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了。
但是,一个教师如果不能把自己的问题有序地、层层深入地组织起来,不能把学生无序地问题、有时看上去甚至是无理地问题随机应变地引向深层,就很难驾驭课堂。
3、底气十足,激情无限教师应具备扎实而全面的执教基本功。
首先,教师要有一张“铁嘴”,能把话说“通”,说“活”,说“准”,说“趣”,说“美”。
在讲课或说话时,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有强烈的感染力,又要讲到点子上;在朗读时,讲究声音的艺术,要读得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读出文章的情、理、意来,让学生爱听,并能全身心地投入情境感受文章。
教师不仅要会说,会读,还需有一手好字,在板书安排上能体现出精、美、严、实、新、活的特点。
能巧妙地用简笔画上课、板书,使枯燥的文字变成有趣的形象,变“死课”为“活课”。
教学过程中充满激情,教师声音洪亮,表情丰富,两眼发光,讲到兴奋时手舞足蹈,抑扬顿挫,声音动听,妙语连珠,思维敏捷,讲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绝,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响应,课堂充满欢乐和笑声,学生聚精会神,流露出渴求、赞赏的眼神;缺乏激情时,声音晦涩,面无表情,目光黯淡无神,反应呆滞迟缓,没有一种表现的欲望和冲动,话都懒得讲,有气无力,勉强痛苦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沉闷,学生注意力分散,无精打采,打瞌睡,做其它事情,显得很烦躁厌恶,流露出的是一种不屑的冷漠与嘲笑。
比较之下,真是天壤之别。
其次,教师要有好的教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语言的生动幽默,却忽略了情绪、声调、眼神、动作、姿态也能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衣着整洁朴素,动作协调优美,表情自然和善,授课时有抑扬顿挫的声调,有亲切敏锐的目光。
第三,教师要有微笑的魅力。
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
”教育家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用微笑激励他,再接再励,勇往直前;当学生失败时,教师更要用微笑激励他,不怕失败,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也应该用微笑给学生以理解和期待;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答得怎样,教师都应面带微笑,让学生愿说,敢说。
总之,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第四,教师要幽默。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幽默可使师生关系不断改善,彼此通过反馈来的信息调整双方关系,形成互助合作的教学体系;课后,和谐幽默的气氛,可使师生回味上课情境并开拓新的思路,也可使他们在恰适的气氛中得到身心小憩,可见幽默是教学的好助手。
激情是一种强度很高但持续时间很短的情感,它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短暂的情感,因此在课堂上只有激情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老师的激励,才能持续保持积极学习的状态。
三、课堂也需要激励(一)什么是激励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Berelson)和斯坦尼尔(Steiner)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
——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
激励有激发和鼓励的意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
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教学发展的动力保证,实现教学目标。
它有自己的特性,它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点,以需求理论为指导;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
(二)激励的目的激励的目标是使学生充分发挥出其潜在的能力。
激励是“需要→行为→满意”的一个连锁过程。
一个人从有需要直到产生动机这是一个“心理过程”,比如当一个学生做了一件自认为十分漂亮的事情后,他渴望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赞赏、认可和肯定,这就是他渴望被老师激励的心理“动机”。
这时,如果老师及时而得体地用表扬“激励”了他,他在今后的学习会更努力,甚至做得更好,这就使他产生了努力学习的“行为”,而这种行为肯定会导致好的“结果”,最后达到老师和家长都“满意”的成效。
(三)激励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以激励评价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励为手段的赏识教育,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法宝。
1、抓住机会鼓励,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运用鼓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驰骋想象、亲身体验、自由探究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激励性教育是一种激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