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1 《枫叶红了》教学目的:1、通过认识植物的变化,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

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

3、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离不开矿藏。

离不开海洋,离不开江河。

离不开山岗,离不开森林。

离不开草原,离不开土地。

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活在线》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小结2、学习《追根求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枫叶为什么红了?小结。

3、自学《二十四节气》三、环保在行动1、调查小麦、美化、玉米、大豆、白菜播种后时间、和收获时间。

2、调查借助自然气候应当干旱、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措施。

3、考察一种作物的耕作时令并亲自种植。

四、总结2 《大雁南飞》教学目的:1、通过认识动物的变化,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

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3、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了。

这是你发现动物有什么变化?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活在线》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小结:大雁南飞,队伍成一字形,飞行68—90千米。

2、学习《追根求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动物为什么离开自己的家园?小结:(1)雁南飞(2)逆流而上的鲑鱼(3)白鹭南飞三、环保在行动为动物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四、总结3、疯长的水葫芦教学目的:1、意识到生物入侵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作用,能为防止生物入侵贡献自己的力量。

2、知道生物入侵的危害和治理生物入侵地方法。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生物入侵的信息,并能分析当地生物入侵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1、意识到生物入侵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作用,能为防止生物入侵贡献自己的力量。

2、知道生物入侵的危害和治理生物入侵地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了。

这是你发现动物有什么变化?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活在线》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小结:生物入侵危害大。

2、学习《追根求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什么是生物入侵?小结: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3、绿色冲浪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生物入侵有什么危害?小结:外来有害生物侵入适宜生长的新区后,其种群会迅速繁殖,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安全,具体而言,其导致的恶果主要有以下几项:第一,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

第二,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第三,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第四,外来物种入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环保在行动: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如何清除这些不速之客?4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活动目标:1. 意识到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有一定的依赖,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

2. 指导人们为适应自然环境采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3. 搜集不同地区的环境信息,了解人们的衣食住行因区域、文化不同而存在的差异。

活动准备:搜集北方和南方居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生活在线1. 交流: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

2. 阅读教材的资料并讨论,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内涵。

3. 小结:我们不能只向大自然索取,好应当保护自然,回馈自然,要“养山吃山,养水吃水。

”二、追根求源1. 放眼祖国各地。

(1)展示中国地图,比较不同地区地形、地貌特点的差异。

(2)提出问题:你还去过哪些城市,它们的地形地貌有何显著特点?2. 聚焦衣食住行。

(1)资料整理:根据查阅的资料整理各地区的衣食住行相关信息。

(2)汇报交流:找出衣食住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家乡资源大搜索。

(1)介绍旅游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让学生了解资源的含义,启发学生理解人们可因地制宜求发展。

(2)小组讨论:我们家乡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3)交流: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题,谈家乡资源的利用。

三、绿色延长线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家乡各种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5 消失的耕地活动目标:1. 意识到应该保护耕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意识到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认识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2. 了解国家、家乡耕地的使用情况,知道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知道家乡更低减少情况及其原因。

活动流程:一、生活在线。

1.展示资料:《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人均约为1.4亩,而且只有15.6亿亩—16亿亩可用于粮食生产。

2.提出问题:耕地哪里去了?怎样才能保护好耕地?二、追根求源。

1.交流调查材料交流我国、本省耕地减少的资料。

2.分析资料。

(1)小组讨论,耕地逐年减少的原因是什么?(2)小组汇报。

3.撕纸活动。

(1)用纸代替耕地,随着被占用的土地面积依次撕下,纸越来越小。

(2)汇报分析耕地逐年减少的原因。

三、环保在行动。

1.保护耕地,人人有责。

(1)国家、当地保护耕地的方法。

(2)小组讨论:保护耕地的措施。

2.给家乡耕地保护提点建议。

四、绿色延长线。

1.举办一次保护耕地的漫画展览。

2.假设当地要修一条高速公路,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提出合理化建议6 湖泊变小了活动目标:1. 意识到应该保护湖泊,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意识到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会影响人类的生活。

2. 知道湖泊变小或消失的主要原因。

3. 善于观察身边自然环境的差异与变化,通过调查等了解湖泊的状况。

活动流程:一、生活在线。

1. 了解学生对湖泊的认识。

对我国的湖泊有哪些了解?你都知道那些湖泊?2. 了解罗布泊。

展示罗布泊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造成罗布泊如今恶劣环境的原因。

二、追根求源。

1. 家乡湖泊大家谈。

介绍我省湖泊的现状。

2. 提出问题:目前的湖泊出现了哪些症状,湖泊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1)介绍湖泊状况。

(2)根据自己的了解,解释湖泊遭到破坏的原因。

(3)补充资料:什么叫水体富营养化。

(4)小结:人类的某些行为是致使湖泊消失的主要原因。

三、环保在行动。

1. 分析现象,提出想法。

分析云南洱海与滇池“一明一暗”的现状及原因。

你愿意生活在哪种环境中?2. 计划与实施保护湖泊行动。

(1)提出设想:如何保护湖泊?(2)交流保护湖泊的计划和建议。

(3)制定实施措施。

四、绿色延长线。

举办保护湖泊签名活动。

7 动物哪里去了活动目标:1. 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善待动物。

2. 能够自觉爱护动物,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 知道由于人类的破坏,动物栖息地逐渐丧失,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活动准备:搜集濒临灭绝的动植物视频;调查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灭绝的原因。

活动流程:一.生活在线1. 播放录像,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灭绝的现状。

2. 提出问题:这些动物哪里去了?它们为什么会灭绝?二.追根求源1. 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资源。

2. 探究动物消失的原因。

三.环保在行动1. 动物也有情感。

2. 保护动物,从自身做起。

四.绿色延长线课后让学生自由组合,积极保护身边的动物。

8 星星不见了活动目标1.认识到应该防止光污染,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意识到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会影响人类的生活,甚至影响科技的发展。

2..认识光污染现象,知道夜空中看不见星星的主要原因是收到了光污染。

3..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有关光污染的资料;通过考察、体验活动感知光污染的危害。

活动准备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制作课件。

活动流程一.生活在线1. 了解星星不见了的原因。

2. 了解什么是光污染。

(1)提出问题:夜晚,在城市里观察到得星空是什么样的?在农村观察到得星空是什么样的?两者有什么不同?(2)小结并认识光污染。

(3)补充资料。

二.追根求源1. 认识光污染及其危害。

(1)交流资料:有哪些光污染现象?(2)补充资料:因光污染造成的交通事故等事例(3)小结:舞厅的眩光、霓虹灯、紫外线等都会造成光污染,给人带来不适的感觉。

2. 小体验活动(1)提问:在光线由暗突然变亮的情况下,眼睛有什么感觉?(2)根据要求体验活动。

(3)谈感受,小结。

三.环保在行动1.调查身边的光污染现状。

2.开展调查活动。

四.绿色延长线做预防光污染的剪贴报。

9 难以去除的“口香糖”活动目标1. 能够自觉避免口香糖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能用环境知识影响他人;反思个人对环境的影响。

2. 知道口香糖残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能随便丢弃。

3. 通过对口香糖污染环境的事实资料的分析,认识到日常生活及常见技术产品对其环境的影响。

活动流程一.生活在线展示图片,阅读有关资料,引出问题:食用口香糖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二.追根求源1. 交流生活中因口香糖残胶而造成的困扰。

2. 了解口香糖。

(1)提出问题:口香糖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吃口香糖到底给人们带来了什么?(2)交流资料:了解口香糖的主要成分,知道食用口香糖既有有利的一面,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尝试去除口香糖残胶。

(1)学生交流。

(2)小结:介绍口香糖残胶不易与酸碱等反应,让学生认识到口香糖残胶要上百年才能自然分解,是一种难以清理的又污染环境的废物。

三.环保在行动引导学生提出防治口香糖残胶污染的措施。

四.绿色延长线1、清除口香糖残胶污染行动。

2、将口香糖残胶埋在地下,过一段时间再挖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10、白色污染活动目标:1、能够自觉避免白色垃圾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能用环境知识影响他人;培养学生社会问题,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知道什么是白色垃圾,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能随便丢弃。

3、认识到日常生活及常见技术产品对起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数据的能力。

活动流程:生活在线1、课件展示大量因“白色污染”造成的环境破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

2.让学生认识到人们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以及塑料对环境的破坏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