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快乐作文教学“三步曲”
作文是小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因此,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但是,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由于过于注重对学生写作模式及写作技巧的传输,导致了学生越到高年级就越害怕作文的现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有了写作的兴趣,就能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
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知道习作是一种表达自我,与他人交流的一种需要,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让学生快快乐乐写作文。
一、用文本空白,快乐创写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低段教材选用的文章大部分文质兼美,篇幅短小。
出于编排的需要,在材料处理上作者总是有略有详,有的特意留下空白,留有可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
如,教材中《丑小鸭》这篇文章,变成白天鹅以后的丑小鸭,将会怎么样呢?课本中一字未提,这就给学生的写话训练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教学这篇文章时,为了给学生提供写话范本,我是这样设计的,变成白天鹅后的丑小鸭给妈妈写了报喜信,写话情境的模板如下:
变成天鹅后的丑小鸭给妈妈的报喜信
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把自己当作美丽的白天鹅,充满了骄傲
和喜悦,高兴地写道:
“以前我每次做梦都希望自己长得美些,现在美梦成真了!”“我想大声地对全世界说:‘我是一只美丽、幸福的白天鹅!’”“虽然以前我很丑,不让人喜欢,可是我一直对生活充满信心。
”如此的教学设计,文本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在课堂上的练笔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有了课堂上如此的教学铺垫,学生的练笔自然能得心应手。
这样就能及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既巩固了知识,又训练了语言、情感体验相得益彰。
二、细化目标,连线串写
在小学中年级,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按一定的顺序写景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文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对于这一写作目标,不同的年级要求不同。
如,在第五册中的要求是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写动物的外形,以及活动;第七册的要求是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写作目标的细化呢?
熟悉教材的老师都知道,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有一篇描写动物的经典名篇——老舍的《猫》。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此为切入点,把习作目标定位在先根据《猫》的写作特点及描写手法,写一写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写出这一种动物的外形及特点。
这样,就把阅读和写作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
趣。
这样,作文教学的各个目标之间有了一定的连接线,作文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的。
如此纵向联系,把握中段作文教学各个学期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了解教材是如何提升教学目标的,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常写“写后感”,拓展评价
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在写了文章,看了教师的评语之后,写下自己的收获或得到的启发以及认为这篇文章的不成功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使每个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习惯。
写作要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学生是否有写作的良好习惯和兴趣。
学生就要能自主作文,前提是培养其写作的积极性。
再说,对作文的评价,对作文的批改,都不应看作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工序,而要把它看作是学生下次作文的加油站,为学生的再次作文铺垫和服务。
而且一篇作文的优缺点,虽然教师具有权威性,但是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而调动不起来,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给学生布置一份写“写后感”的作业,学生就会很自觉地反思自己的作文,认真地揣摩教师的评语。
找到了自己作文中的优点,说明他已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
发现了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他定会在以后的作文中去弥补。
以下一位学生的写后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一学生写了文章《分班》后,他为自己写了这样的评语:
听到老师说要分班,心里十分紧张,得知自己没有被分走,我心里才踏实,可被分走的同学却低头不语,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这些我都亲身体会到了,也都亲眼观察到了。
所以,我的这篇《分班》,才会有如此细腻的心理、神态描写。
因此,这次我的作文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肯定。
如此言辞诚恳又剖析深入的写后感,何愁提高不了学生的作文成绩,又何愁学生不会好好去看教师的评语而进行深入地反思呢?学生的这一篇篇写后感,犹如一台台修剪果园的锄草机,在这些隆隆作响的锄草机身后,留下的是碧绿油亮的草坪,结下的是丰硕红润的果实。
总之,快乐作文的点、线、面的探索,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重要内容,只有创造机会和情景,让我们的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他们的作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