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内容提要]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真真实的思想真切的情感真实的自我美意境美语言美真和美结合构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格调和风采。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真一、真实的思想。
朱自清先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他主张散文创作要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
竭力提倡写实的文学。
二、真切的情感。
治学严谨的态度。
观察的细致入微感受的细微用心使朱自清的散文有着极其动人的真切的情感。
三、真实的自我。
直抒胸臆平淡描述把自己的观点内心的变化直接告诉读者使读者看其散文就像朱自清在和自己静静谈心真率温馨纯美。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美一、意境美。
意境是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
优美的意境能深深地激动人心使读者如临其境心驰神往。
1抒情和叙事相融合创造一种情景交融物与我浑的妙境2、抒情和议论相结合显示一种将人生的彻悟历史的开掘理性的思考都融会于一体的艺术境界。
二、语言美。
1、朴素自然平中见奇2、精彩动人的修辞3、富于变化的句式善于运用迭字、迭词[即得叠字、重叠词]。
4、朱自清先生还有意避免“是”字句“有”字句和“在”字句打破了常规句式的沉闷。
[关键词]真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用真和美去概括最合适不过了。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真实的自我真切的情感真率的话语真实的思想构成了朱先生散文的艺术格调和风采美朱先生的散文意境美语言美如诗如画给人美的享受。
一、朱自清先生散文艺术的真。
朱自清先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他主张散文创作要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竭力提倡写实的文学。
所以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里面叙述的人、事、还有景致给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好像朱先生就我们在身边给我们讲着他自己的故事他的父亲他的爱人他的儿女他的朋友他的见闻、美景等等。
如《背影》、《儿女》、《择偶记》、《给亡妇》等都记录了先生和家人的真实生活。
这些散文虽然写法不同表现格调也不一样有的欢快有的低沉有的朴实有的幽默。
但是里面写的内容都是真实感人的。
你看不能忘怀的父亲的背影妻子和孩子的生活小事那么平凡那么有乐趣。
甚至心中的烦恼、“丑事”也不遮不掩的展示在读者面前。
特别在《儿女》一文“我结婚那一年才十九岁有了阿九二十三岁又有了阿菜。
那时我正像一匹野马那能容这些累赘的鞍鞯辔头和缰绳摆脱也知是不行的但不自觉地时时在摆脱着。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日子真苦了这两个孩子真是难以宽宥的种种暴行呢”[1]其中朱先生描述了自己由年轻时烦孩子、经常打骂孩子逐渐自己人到中年了成熟了会爱会疼孩子了也能从家里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了的心路历程。
再到《给亡妇》的末段“我和隐今夏回去本想到你的培坟上来因为她病了没有成。
我们想告诉你五个孩子都好我们一定尽心教养他们让他们对得起死了的母亲一你谦好好儿放心安睡吧你。
”[2]通过这些朴素的文字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好丈夫、好父亲的形象非常亲切感人这些文章就是今天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读了也会受启发从而知道应该怎样去与孩子、家人友好想处、幸福生活了。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到游记《欧游杂记》等这些散文真实的描写自然风光、记录下了先生的旅游行程和感受无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读者朋友好像就在月光下的清华园荷塘边散步还有青蛙呱呱叫还有蝉虫知知唱那水上的城市威尼斯单单小河道就有四百十一八条桥就有三百七十八座读者就像与朱先生一道搭着“刚朵拉”小船正在旅游休闲呢。
其实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那么亲切、感人取得那么高的成就。
固然与他高超的写作技巧有关与先生对事物深入观察体验现实热爱生活用心去写作有很大的关系。
先生写作要求自己“说自己的话”说到后来都“无话可说”了在《论无话可说》一文中“我觉行自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在这个大时代里。
”[3]只有用自己的全身心去写作的人才会有这种好像被掏空的感觉。
在《山野拾掇》一文里朱先生认为自己是“凡事要问底细‘打破沙缸问到底还要问沙缸从哪里起’他们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轻放过”““所以于每事每物必要拆开来看拆穿来看无论锱铢之别淄渑之辩总要看出而后已正如显微镜一样。
这样可以辩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独得的秘密”[4]比如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志与水里的蛙声”有了蝉鸣知了曲青蛙呱呱唱美丽的荷塘月色景致就活泼起来了。
这蝉鸣蛙叫的热闹也更好的反衬出此时先生的心情了一“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反也没有。
”[5]可是有人说晚上哪里有蝉鸣知了唱的朱自清先生经过自己多次实地考察还请教了专家证实了蝉在平时的黑夜里是不叫的但是在有月光的夜晚是会叫的。
这个事实体现了先生尊重生活尊重现实观察细致入微的作风。
足见朱先生散文艺术的“真”是来之不易的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经过仔细的观察用心去感受才得来的。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之所以让读者倍觉亲切与他善于倾诉有好大关系。
比如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把自己的观点、内心变化直接告诉读者就像与读者谈心一样与大家分享喜怒哀乐。
把内心的思想认识倾诉出来。
“我在那小西洋人两颗枪弹似的眼光之下茫然地觉着有被吞食的危险于是身子不知不觉地缩小一大有在奇境中的阿丽思的劲儿我木木然目送那父与子下了电车在马路上开步走那小西洋人觉未一回头断然地去了。
我这时有了迫切的国家之感我做着黄种的中国人而现在还是白种人的世界他们的骄傲与践踏当然会来的我所以张皇失措而觉着恐怖者因为那骄傲我的践踏我的不是别人只是一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竟是一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6]这是《白种人一上帝的骄子》的一个小段落朱先生内心为什么会在一个十岁白人小孩子面前觉得受了那么大的屈辱呢在国内的上海尚这样一个十岁的白人孩子尚这样怪不得鬼子连“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都敢写出来。
这时朱先生有了“迫切的国家之感”在文章里朱自清先生把自己感受的屈辱、对国家民族落后的忧虑与读者朋友诉说。
朱自清先生创作散文的时候把读者朋友当是了自己的知音来倾诉了。
又比如在《生命的价格一七毛钱》里控诉了卖孩子的罪恶“我亲眼看见的一条最贱的生命是七毛钱买来的”“钱世界里的生命市场存在一日都是我们孩子的危险都是我们孩子的侮辱您有孩子的人呀想想看这是谁之罪呢这是谁之责呢”[7]朱先生的愤怒跃然纸上读着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眼前总会浮现先生的形象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有怒博学多才态度诚恳思想进步的高大形象1先有朱自清先生写文章时的情真意切才有先生的文章的真切近人。
二、朱自清先生散文艺术的美。
首先是意境美。
意境是诗歌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
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境指的是作者所描绘的客观事物。
具体点说意境就是作者在描写生活情景时内情与外境高度融洽所创造出来的美妙和谐的艺术境界是情与景水乳交融、物与我浑然为一的艺术产儿。
故此优美的意境能深深地激动人心使读者如临其境心驰神往。
在抒情和叙事相融合的意境中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洋溢着一种真挚的“人情美”。
在《背影》中记叙了多年前父亲地、浦口车站送他乘火车北上念书的情景朱先生通过在特定环境下的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慈爱和儿子对父亲深沉的威念。
作品在平淡的叙述和细微的言行中流露真情。
从父亲“甚是仔细”的再三叮嘱茶房还不放心从决定亲自送我并忙着照看行李与车夫讲价钱或是上车替儿子捡定座位到最后又穿过铁路过栅栏攀月台买橘子方才离去。
无不显出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关爱之情。
父亲的一举手一投足总易牵动作者感情的弦索激起心灵的颤动所以即使平常而琐碎的小事亦充溢着一般强烈而深厚的感情从而产生了非凡的感染力父亲的衰老、疲惫的背影负载着人世的艰难与悲哀而父亲忘我的爱终于使儿子感到自责父亲的“背影”在父子分手后便“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
[8]这代表一种失落和惆怅作品最后还简述了父亲别后的眷恋之情。
《给亡妇》是朱自清先生30年代追忆他的第一个妻子的悼亡之作几乎都是家庭琐事集中叙述了亡妻无私的母爱和亲情。
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切的哀思和怀念极见深情催人泪下与《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在抒情和议论描写相结合创造的意境中朱先生的散文显示出一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诗情画意美。
朱自清先生曾说过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
他的创作实践了这一点用重彩笔描绘各种风景画、风俗画做到了“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创作出了一个个诗意浓郁的意境古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谈能够绘出影像的是画透出神韵的是诗。
好的画和好的诗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
朱自清先生虽写的是散文却与诗画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他的散文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堪称散文意境创造的经典之作。
有道是“言为心声”。
朱自清通过美伦美奂的景物描写将其郁结的心声艺术地折射给读者通过文中营造的幽远意境巧妙地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情怀让读者在不言中艺术地体味底蕴。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直抒胸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9]为了求得片刻的闲适作者想去看看月下的荷塘但是作者没有先写荷塘而是先描绘荷塘的小路及荷塘周围的静谧的环境。
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绘非常真切细致。
第四、五、六段重点写景先写荷叶、荷花、花苞、花香、这是静的画面再写微风过处时的震颤。
“像空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边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浪。
”[10]这是动的描绘。
随后再从各个侧面写月光的影射、倾泻、投影把视觉所及的光、物交错在一起组成一幅令人心醉的优美的画面写月色映衬得荷塘格外恬美写荷塘反映出月光的动人。
描写景物的角度经常变换时而平视时而俯视时远时近有上有下使得整个画面具有立体感在画面的布局上层次分明淡浓相宜疏密适度具有浓郁的诗意。
而“寂莫的小煤屑路”、“蓊蓊郁郁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像婷婷的舞女的裙”以及“荷花零星点缀下如粒粒明珠又如闪烁的星星如刚出浴的美人”。
“风送荷香吹动荷叶露出了脉脉含情的绿水。
”使人感到了一种醇醇欲醉的浓香扑面而来温馨而又甜蜜。
月光则更美了如“流水一般”“静泻在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罩着青纱的梦。
”“参着斑驳”的灌木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光和影和谐的旋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静结合、虚实如生、浓淡适宜、疏密有致的“情意化了”的风景画。
[11]在这个清幽恬静的月下世界里“我”尽释生活的困扰和现实的负载身心在迷人的夜景中逍遥自在。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什么都可以不想”只剩下一个人“独处的妙处”。
[12]读着作者的描写置身作者创造的梦幻境界人们不禁也和作者一道放开心怀轻松地神游在没有烦扰与喧嚣的尘外世界里。
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春的景象被朱自清先生描写的多精彩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象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