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感染性眼内炎的诊断和治疗-张主任
感染性眼内炎的诊断和治疗-张主任
眶蜂窝织炎、角膜穿孔
慢性眼内炎 • 毒力较弱的细菌(G+ 凝固酶阴性)或真菌感染
• 发病较晚,进展慢 • 外眼相对安静,内眼改变明显,视力下降程度不等 • 角膜轻度水肿、房水混浊或积脓、玻璃体混浊,部
分患者可见眼底病灶
病原学检查
涂片 • 阳性率低 22.05% • 区分G-、G+、真菌 • 大致引导用药方向,结果快
玻璃体腔注药(前房内注药) 万古霉素 1mg/0.1ml 头孢他定 2.25mg/0.1ml 妥布霉素 0.2mg/0.1ml 二性霉素B 5µg/0.1ml 地塞米松 400µg/0.1ml
静脉给药 万古霉素 1g/每隔12小时 头孢他定 1g/每隔8小时 氟康唑 100~200mg/每隔12小时
美国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研究组(EVS)
• 革兰氏阳性菌 92%
70%凝固酶阴性(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 10%金黄色葡萄球菌 9%链球菌 3%其它 • 革兰氏阴性菌 6%
危险因素
• 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高龄 • 睑缘炎、泪囊炎及眼周组织炎症 • 结膜囊消毒不严格 • 手术操作时间愈长、愈复杂,感染机率愈大 • 后囊破损使感染机率增加数倍 • IOL材料 MMC • 伤口漏水 低眼压
球旁注射(万古霉素25mg、地塞米松2.5mg,每日一次)
前房冲洗+注药(万古霉素1mg/0.1ml、地塞米松500µg/0.1ml)
玻璃体腔注药(万古霉素2mg/0.2ml 、地塞米松500µg/0.1ml )
术后第三天矫正视力0.25,房水混浊、玻璃体混浊明显减轻
术后一周矫正视力0.4,房水清、玻璃体轻度混浊,滤过泡基本透明
• 术中所用器械、灌注液、液流管件、角膜片等污染
临床表现 不同的致病菌临床表现大不相同
急性眼内炎
• 为毒力强的细菌感染(G - 、G+ 凝固酶阳性) • 术后早期发生,来势凶猛、进展快 • 患眼红肿、疼痛、刺激症状明显,视力下降 • 角膜水肿、前房积脓、玻璃体混浊、眼底不能窥入 • 重者很快发展至全眼球炎、
病例 2
郑× × 男 70岁 phaco+IOL术后两周,视力下降10天,加重两天, 视力眼前手动,角膜轻度水肿,前房积脓2mm,黄白色、稀薄,IOL被 渗出膜包裹,后方为较浓密黄白色积脓,眼底不能窥入。
房水培养 催产克雷白杆菌
术后一周,视力0.2
房闪(++),玻璃体轻度混 浊,眼底较清晰
头孢他定100mg+地塞米松 2.5mg,球旁注射 典必舒滴眼,每日4次
门诊随访,视力0.8
病例 2
前房冲洗+玻璃体切除+注药 (头孢他定1mg/0.1ml)
术后第二天,视力0.04
前房无积脓,玻璃体前部可 见白色绒球样物漂浮,眼底 视盘可见,黄斑窥不清
内眼术后感染性眼内炎
张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
发病率
• 白内障超声乳化(或囊外)+IOL术后 0.07~0.12% (IOL二期植入术后0.32~0.40%)
• 穿透角膜移植术后0.11~0.18% • 青光眼滤过术后0.06~1.80% • 玻璃体切除术后0.046~0.051%
致病菌 • 革兰氏阳性菌 90% • 革兰氏阴性菌 7% • 真菌 3%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与足量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 明显减轻组织反应,改善预后 • 局部用药
给药途径 • 滴眼、球旁注射、对眼表、
眼前节炎症有效 • 玻璃体腔注药(前房注药)
操作方便,迅速在眼内达到有效浓度 • 全身用药
给药剂量 • 滴眼
万古霉素 25~50mg/ml 头孢他定 100mg/ml • 球旁注射 万古霉素 25mg 头孢他定 100mg 妥布霉素 20mg
预防群发感染性眼内炎是防止一场灾难!
•灌注液 •手术包 •手术器械 •液流管件 •病房内交叉感染
病例 1
李× × 男 61岁 01年小梁切除术OD ,05、06年两次滤过泡脓肿, 前房积脓,玻璃体混浊,眼底不能窥入,视力FC/20mm。
房水、玻璃体培养阴性
滴眼(2.5%万古霉素,2小时一次)
病例 1
表葡 5/11
• G- 2/13(15.4%)
手术 • 眼内容剜除 • 前房冲洗+注药 • 后部玻切+注药
1眼 1眼(2次) 23眼
治疗前视力 • 无光感 2眼 • 光 感 12眼 • 手 动 9眼 • 数 指 2眼
治疗后视力
• ≥0.05 19/25(76%)
• ≥0.05 8/25(32%)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经验进行诊断性药物治疗 • 进展快、反应重、药物疗效不佳时
尽早玻璃体切除+注药 • 怀疑或确诊为真菌性眼内炎时
尽早玻璃体切除+注药
25眼
• 白内障术后 22眼
病原学检查
• 小梁切除术后 1眼
• 培养阳性13/25(52%) • 后部玻切术后 2眼
• G+ 11/13(84.6%)
• ≥0.3 4/25(16%)
• 0.8
2/25(8%)
预后 • 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 • 病原菌种类决定预后
绿脓杆菌、金葡菌、曲霉菌等预后差, 表葡、白色念珠菌预后较好 • 原有眼病影响预后
预防 • 术前彻底清除睑缘炎,慢性泪囊炎 • 提前滴用抗生素,术前结膜囊内滴碘制剂无菌
薄膜粘着覆盖睑缘 • 作切口前冲洗结膜囊 • 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缩短暴露时间 • 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口服 氟康唑 首次400mg/每日 200mg/每日 疗程2个月
玻璃体切除术 • 清除病原菌及毒性产物 • 去除继续繁殖的培养基 • 去除混浊的屈光间质 • 手动以上——玻璃体腔注药 • 光 感——玻璃体切除+注药
治疗原则 • 无实验室结果或结果阴性时
培养 + 药敏 • 房水阳性率36%~40% • 玻璃体阳性率 56%~70% • 明确指导用药,结果慢
病理分析
• 人工晶状体、囊膜 等眼内取出物作光 镜、电镜检查
治疗
药物选择 • G+ 首选万古霉素
(所有阳性菌对其敏感且很少耐药) • G- 首选头孢他定
(大部分阴性菌对其敏感且毒性小) • 真菌 首选二性霉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