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一、选择题1.关于地球上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天上”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不受重力作用; B .物体只有落向地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C .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在上升阶段所受的重力比落向地面时小;D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运动及怎样运动无关。

2.如图所示,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弹力作用,与该弹力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弹簧发生拉伸形变; B .弹簧发生压缩形变; C .该弹力是小车形变引起的; D .该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小车。

3.课间休息时,负责擦黑板的同学为方便老师下节课使用,将磁性板擦吸附在磁性黑板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板擦受到四个力作用,其中有三个力的施力物体是黑板;B .板擦与黑板间在水平方向有两对相互作用力:互相吸引的磁力和互相挤压的弹力;C .作用在板擦上的磁力和弹力是一对平衡力;D .磁力大于弹力,黑板才能吸住板擦,使其保持静止不动。

4.质量为m 的木块在置于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M =3m 。

已知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木板所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μmg ;B .2μmg ;C .3μmg ;D .4μmg 。

5.(多选)如图所示,小球A 的重力为G ,上端被竖直悬线挂于O 点,下端与水平桌面相接触,悬线对球A 、水平桌面对球A 的弹力大小可能为( )。

A .0,GB .G ,0C .2G ,2GD .2G ,32G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弹簧的原长和劲度系数都相等,小球的质量均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

平衡时各弹簧的长度分别为L1、L2、L3,其大小关系是()。

A.L1=L2=L3;B.L1=L2<L3;C.L1=L3>L2;D.L3>L1>L2。

7.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a、b串接在一起,a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

开始时弹簧均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水平力作用在b弹簧的P端向右拉动弹簧,已知a弹簧的伸长量为L,则()。

A.b弹簧的伸长量也为L;B.b弹簧的伸长量为12k Lk;C.P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2L;D.P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211kLk⎛⎫⎪⎝⎭+。

8.(多选)如图所示,将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刻度尺的0刻线与弹簧上端对齐,使弹簧下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

当弹簧下端挂一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示数为L1=3.40 cm,当弹簧下端挂两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示数为L2=5.10 cm。

g取9.8 m/s2。

由此可知()。

A.弹簧的原长是1.70 cm;B.仅由题给数据无法获得弹簧的原长;C.弹簧的劲度系数约为28.8 N/m;D.由于弹簧的原长未知,无法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9.如图所示,A、B两个物块的重力分别是G A=3 N,G B=4 N,弹簧的重力不计,整个装置沿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弹簧的弹力F=2 N,则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压力,有可能是()。

A.3 N和4 N;B.5 N和6 N;C.1 N和2 N;D.5 N和2 N。

10.(多选)如图甲、乙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置一滑块M,在滑块M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M和m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B.图乙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C.图甲中物块m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D.图乙中物块m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

11.如图所示,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倾角为θ=37°(sin 37°=0.6,cos 37°=0.8)。

质量为1 kg的滑块以初速度0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行(斜面足够长,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则该滑块所受摩擦力F 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下图中的(取初速度0的方向为正方向)(g=10m/s2)()。

A B C D1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先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1作用于物体上使其能沿斜面匀速上滑;若改用水平甲乙推力F2作用于物体上,也能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则两次的推力之比12FF为()。

A.cos θ+μsin θB.cos θ-μsin θC.1+μtan θD.1-μtan θ二、实验题13.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甲乙(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F-x图像,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N/m。

14.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甲乙(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

甲乙(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15.如图所示,木块重60 N,放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用F =10 N的水平力推木块,木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

(sin 37°=0.6,cos37°=0.8)求:(1)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6.如图所示,三段不可伸长的绳子OA、OB、OC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T,它们共同悬挂着一个重球。

已知OA绳与竖直方向夹37︒角,OB绳水平。

若使三段不可伸长的绳子都不发生断裂,求球的最大重力为多大?1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正以某一速度匀速下滑;斜面体的质量为M,静止不动。

)求:(1)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2)斜面体受到的地面摩擦力。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解析:物体与地球之间由于相互吸引形成的重力,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A中的作用力是使卫星绕地球运动,B、C中的重力在上下运动过程中都存在,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在一直变化。

因此D是正确的。

2.A。

解析:小车受到弹簧施加向右的弹力,受力物体是小车,施力物体为弹簧,故C、D错误。

弹簧弹力总是指向恢复原长的方向,小车在弹簧左侧,说明此时弹簧是拉伸状态,要恢复原状形成了向右的拉力,故B错误,A正确。

3.D。

解析:黑板擦的受力如图所示,板擦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

重力与摩擦力是在竖直方向的一对平衡力,受到的弹力和磁吸力是在水平方向的一对平衡力。

故A、B、C说法正确。

因此说法错误的D。

4.A。

解析:假设木块在木板上向左滑动。

研究对象为木板,木板的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F f=μF N,且F N=mg,可知F f=μmg。

所以答案为A。

5.ABC。

解析:小球的受力如图所示。

小球受到的绳子拉力和桌面支持力之和等于小球的重力,即F N+T=G。

且绳子的拉力只能沿绳子向上,桌面支持力只能垂直桌面向上。

A、B、C都符合条件。

6.A。

解析:要分析弹簧的长度,只需要分析出弹簧的弹力是否相等。

取其中一个小球研究受力,三种情况中小球都是受到重力和弹力两个力的作用,由于小球质量和弹簧完全相同且不计弹簧和细线质量,因此三种情况弹簧上出现的弹力是一样的,所以弹簧的长度是一样的。

7.B 。

解析:根据条件,弹簧a 伸长量为L ,此时弹簧a 产生的弹力为k 1L 。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和相互作用规律,弹簧b 产生的弹力也是k 1L 。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b 的形变量为12k Lk ,所以A 错误,B 正确。

弹簧末端的移动距离为两根弹簧形变量的和,为L +12k Lk ,所以C 、D 错误。

8.AC 。

解析:根据胡克定律∆F =k ∆x ,可得k =Fx∆∆,砝码从50 g 增加到100 g 钩码时形变量的变化量为5.10 cm -3.40 cm =1.70 cm ,因此当从0个钩码到100克钩码的形变量为3.40cm ,则弹簧的原长为1.70 cm ,所以A 正确。

弹簧的劲度系数k =F x ∆∆=32100109.83.410--×××N/m =28.8 N/m 。

9.D 。

解析:弹簧可能是压缩状态,也可能是拉伸状态。

设绳子的拉力T A ,地板的支持力F N ,弹簧的弹力为F 。

分情况讨论:(1)如果弹簧是压缩状态时,A 、B 受力图如图所示。

对物体A :F +T A =G A ,对物体B :F N =F +G B 。

由于G A =3 N 、G B =4 N 、F =2 N ,计算可得T A =1 N ,F N =6 N 。

(2)如果弹簧是拉伸状态时,图中的F 分别反向。

对物体A :G A +F =T A ,对物体B :F +F N =G B 。

计算可得T A =5 N ,F N =2 N 。

所以只有D 正确。

10.BD 。

解析:根据运动信息为匀速下滑,说明m 所受合力为零。

图甲中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不能再出现摩擦力。

图乙中m 倾斜,因此M 对m 的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必须有摩擦力才能满足合力为零。

11.B 。

解析:木块沿斜面上滑,滑动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为F f =μF N ,F N =mg cos 37°=8 N ,所以F f =-6.4 N 。

当速度减为0后,重力沿斜面分力为G 1=mg sin 37°=10×0.6 N = 6 N ,小于滑动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一般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所以物块此时将停下静止在斜面上,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为6 N ,方向向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