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歌剧《太阳雪》音乐的创作意识

论歌剧《太阳雪》音乐的创作意识

论歌剧《太阳雪》音乐的创作意识[摘要] 张千一在《太阳雪》中的音乐创作,对我国歌剧以往的体裁形式、写作风格、审美取向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突破。

如探索了中国歌剧新的样式、以西方交响乐队来打造具有中国“写意”式的音响模式等。

特别是在宣叙调的写作和混合声种(美声、民声、通俗、原声)唱法的组合、搭配上,进行了符合中国化的处理。

在戏剧情感特征的表达上,以“纯情”来作为这部歌剧具有核心价值作用的风格特征。

其音乐语言的表述方式和所追求的美学意境,又完全是东方的。

[关键词] 《太阳雪》音乐创作意识
作曲家张千一于2009年创作的歌剧《太阳雪》,是一部关于西藏题材的舞台剧作,改编自裘山山小说《我在天堂等你》。

讲述了建国初期,一群怀揣对理想和信念不懈追求的可爱女兵,为能够及时给进驻在西藏的部队送去急需的物资和药品,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严峻的进藏途中所发生的一段段感人至深、撼动心灵的传奇故事。

一、歌剧《太阳雪》声种的体裁
就《太阳雪》音乐的声种设计,张千一采用的歌唱形式有:抒情短歌、歌谣体独唱、男女对唱、男女二重唱、混合三重唱、女声小合唱、混声合唱等,以便于更立体化和更直接的表现戏剧冲突。

从体裁的写法上看,他有着自己的样式和符合中国化的处理。

从声种构成上看,该剧所有主要角色的音色搭配,用了(几乎涵盖)当今我国声乐所有演唱音色的唱法类型。

笔者结合《太阳雪》中的声乐体
裁形式来看张千一的创作特征。

1.咏叹调的写法
《太阳雪》里的歌曲不像中国以往歌剧中的唱段,是采用中国民歌与戏曲的音乐素材结构方式;也不像西方咏叹调那样,有时要脱
离作品的原貌去尽情发挥演唱者的技巧;更不像当今的一些歌剧唱段,在探索、追求咏叹调的写作时,变异较大,甚至达到了解体原咏叹调的思维框架。

而这部歌剧是在描写、刻画人物内心冲突、倾诉、抒发等情境时,采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2.关于重唱的写法
《太阳雪》中的重唱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多样性的表达方式:
(1)结合多样的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时空上的对比、变化。

如刘毓荣独唱《哥哥你要等着我》、女小合《雪花》和二重唱《亲爱的妈妈》。

(2)发挥不同声种的表情优势,激发不同声音的表现意义。

(3)运用同类又不同的声种变化,体现描写不同人物所处的境界层面。

3.关于合唱的写法
歌剧的合唱主要是烘托总体戏剧气氛,塑造群体音乐形象。

作曲家要善于把戏剧性的冲突,融入在合唱中去体现。

那么,《太阳雪》中的合唱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笔者认为最大的特点就是“悲美”。

如“风雪合唱”,就是以“悲”来表现“美”,而且是一种大“美”。

张千一这种以“悲”为“美”的审美情趣,是有依据的。

因为,在西
方古希腊时期,就有关于“悲美”的理论阐述。

在我国的传统美学理论中,“悲美”也是主要的审美对象。

因此,“风雪合唱”在全剧中的多次出现,除了起到情节转换、戏剧推进、贯穿发展等整体结构力的作用外,还更多的给人们带来悲美、高远、厚重的审美愉悦。

二、歌剧《太阳雪》音乐的形式
歌剧《太阳雪》的音乐是由西方交响乐队来完成和推进歌剧进程的。

在音乐的结构、和声等方面的特点有:
1.结构布局
歌剧《太阳雪》的音乐结构是以东方虚实相间和传统美学的简约手法,并在歌剧中运用了交响性思维和叙事原则来布局的。

在体现音乐与戏剧结合的同时,还能让音乐形式获得多样化的风格表现。

2.和声与复调
张千一在《太阳雪》里,有意淡化大小调和声功能的同时,强化了色彩性的中国风格,即在发挥中国线性音乐表情的同时,注意民族调式和声的运用。

(1)由于不同声种的交替、转移,张千一便采用在不同声部上的增减、叠加办法,形成游走于各个声部之间的复调旋律。

(2)有些唱段由于音乐表情的需要,复调性的旋律也就随其唱段声音所在的音位高、低、强、弱以及乐队音色的浓、淡变化进行调整,使音乐获得了更为细腻的变化。

(3)有些唱段的写法,是属于比较自由的复调形式。

虽然随意、自在,却给人以此起彼伏的立体感。

3.配器
是沿着交响性思维发展,具体配器的技法运用也与西方浪漫派相近。

在此基础上,还能结合戏剧内容、音乐风格、体裁形式等方面有着自己的音响设计。

主要表现在:
(1)追求精致。

在织体的运用上更加细腻、精致。

特别是在戏剧性情节的细部中,你能感受到音乐上的细微变化。

(2)在配器色彩上是靠音色、和弦重组求得变化的。

《太阳雪》中的音高组织主要以五声性为主,但它们不是简单的混合,是用几个不同乐器声部的音区、长短、音色等手段,构成了不同的色彩声效。

(3)注重意境的描写。

由于张千一采用的是交响乐队的配置,并能让乐队在意境的描写、色彩上的变化、高潮的推进及爆发的音乐声效等方面,都使音乐音响的表现力更加多方位、立体化。

三、歌剧《太阳雪》的“立意”
张千一的歌剧音乐,在承载情节、人物和戏剧推进过程中的悬念、冲突时,更多的是注重对于“情”与“境”的描绘。

可以说,纯情是这部歌剧音乐的总体听觉形象,这里的纯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而是具有更高难度的“简洁……”
1.纯“情”
“情”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可谓是永恒的主题。

在音乐作品中
的“情”,常指音乐对人的情感所产生的触动。

而《太阳雪》音乐的纯“情”风格主要体现在:
(1)体现那个年代人的情感特征。

具体表现在:音乐上的外化是以迈着“高歌猛进”的步伐,而内化则有“涓涓细流”般的倾诉。

(2)体现音乐与情感的“自然之和”。

每个唱段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

随着戏剧情节的展开和在一系列的独唱、重唱、小合唱等铺陈下,合唱“风雪茫茫”再次出现,就显得如同太阳雪般的壮美和震撼,以此追求“自然之声为终极”的艺术境界。

2.立“意”
张千一在“立意”上,表现在对人物深层情感的挖掘,并以“情”来诠释。

因此,歌剧《太阳雪》中的唱段音乐,采用什么样式、结构、技法都不重要,关键是要有“情”。

张千一的唱段不但好听、动人,还能让他的歌声不断敲击着你的心房,曲调中所深含着的意蕴,如
同苏州绣品上的花朵,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绽放的效果。

总之,歌剧《太阳雪》写作上的纯“情”、立“意”,最终是向听众传递“美”的信息,这一切也都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审美主体的理解。

也正是由于运用了这些无形的文化资源,张千一才敢于“大笔挥毫”,给人以“超然”、“大气”的总体印象。

四、结语
张千一以往创作的歌剧(如《我心飞翔》、《解放》),在许多方面都与中国的歌剧发展存在着一脉相承的特点。

而《太阳雪》音乐创作更侧重于简约、质朴,以最少的笔墨来制造动人的韵味。

在此基
础上,通过《太阳雪》这样一种新的歌剧创作样式,又探索了一条符合“宏丽壮美和温婉优雅”的美学原则。

同时,张千一始终坚持的理念是:注重、尊重、贴近聆听者的审美方向和欣赏习惯。

这种积极与社会接轨的创作原则,也是他的音乐作品一直以来就受到人们喜爱的成因。

参考文献:
[1]张千一学术访谈.2009.
[2]《太阳雪》节目单相关内容简介.
[3]歌剧《太阳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