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剧的发展史

音乐剧的发展史


(二)音乐剧的特征
音乐剧的文本由以下几个部份组成:音乐的部份称为乐谱(score) 、歌唱的字句称为 歌词(lyrics) 、对白的字句称为剧本(book/script) 。有时音乐剧也会沿用歌剧里面 的称谓,将歌词和剧本统称为曲本(libretto) 。 音乐剧的长度并没有固定标准, 但大多数音乐剧的长度都介乎两小时至三小时之间。 通常分为两幕,间以中场休息。如果将歌曲的重复和背景音乐计算在内,一出完整 的音乐剧通常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音乐剧擅于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 法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在戏剧表达的形式上,音乐剧是属 于表现主义的。在一首曲之中,时空可以被压缩或放大,例如男女主角可以在一首 歌曲的过程之中由相识变成堕入爱河,这是一般写实主义的戏剧中不容许的。
目录

(一)音乐剧的介绍 (二)音乐剧的特征 (三)音乐剧的分类 (四)音乐剧发展历史
(一)音乐剧的介绍

音乐剧(英语:Musical theater,简称 Musicals),早期译称为歌舞 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 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 含的情感表现出来。虽然音乐剧和歌剧、舞剧、话剧等舞台表演形式 有相似之处,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歌曲、对白、肢体动作、表 演等等因素给予同样的重视。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 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
①综合性:指音乐、舞蹈、表演,特别是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例如为 了表现舞台故事而创作的有关音乐,常常综合了多种形式和风格,特别是常常把歌剧、轻歌 剧和爵士乐整合为一个有机体。 ②现代性:它不再用传统的音乐舞蹈和简单的舞台技术。首先在音乐方面,不再坚持美 声唱法,而是用最符合当代观众需求的唱法。所以,早期有以爵士乐为主的音乐剧,后来摇 滚音乐剧和乡村音乐剧。其次,在舞蹈方面,不只是过去美国式的踢踏舞,还有体操式的舞 蹈动作和其他很多现代舞蹈词汇。很多现代舞蹈都起源于音乐剧。舞台技术也很现代化,一 些先进科技的布景技巧和音响、灯光方面的先进技术都登上了音乐剧的舞台。 ③多元性:不再坚持单一艺术形式,演唱有古典唱法和各类通俗唱法,题材从古代到现 代,从老喜剧到重喜剧,从科幻到神化无所不有。音乐不拘一格,传统有爵士、摇滚、迪斯 科、灵魂乐,也有大混合式的作曲;有偏向歌剧的,偏向轻歌剧的,还有轻歌舞剧(revue) 。 ④灵活性:即不拘一格。从布景上讲, 《西贡小姐》需要一架直升飞机从天上降下来。 在音乐创作、乐器伴奏和语言选择上,都是以创新的并以市场为依据,不受传统的束缚。在 形式上,百老汇音乐剧受音乐喜剧传统的影响比较多,欢快的题材数量比较大。当然,也不 乏重量级的悲剧,如《歌剧院幽灵》 、 《悲惨世界》等。 ⑤高度的商业操作性:音乐剧是面向大众的一种娱乐形式,能发展到如此大规模,与优 秀的商业操作分不开。它重视把音乐家、制作人和商业机构用公司的形式组织起来。音乐剧 在对各种版权的处理方面是很突出的,从不轻易出售舞台表演的录像制品,演到一定程度才 搬上银幕,在版权处理上是精细分割且商业化的,把经济效益摆在相当突出的地位。
(三)音乐剧的分类
(1)百老汇 像“好莱坞”与美国电影的关系一样,一提起“百老汇”人们便会很自然地想到美国戏剧。“百老 汇”是纽约市曼哈顿区的一条大街的名称。在这条大街的中段一直是美国商业性戏剧娱乐的 中心,因此“百老汇”就成为美国戏剧活动的代名词了。 (2)黑人 音乐剧表现手段从以欧洲为主移向以美国为主, 就是因为黑人的褴褛时代爵士乐、 灵魂音乐、 游吟和忧伤蓝调的流行。 再后来的摇摆乐也有强烈的黑人音乐背景。 著名的黑人音乐剧包括 《演出船》 、 《波吉和贝丝》 、 《天空小屋》 、 《圣路易斯的女人》 、 《花之房》 (1954 年) 、 《牙买 加》等等。 (3)伦敦西区 伦敦西区音乐剧更多地受歌剧和轻歌剧的影响。 英国音乐剧的发展很少在舞蹈方面做特别突 出的改进,这里的艺术形式的结合是把歌剧、轻歌剧的传统以及音乐喜剧的传统与爵士乐、 踢踏舞和芭蕾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
(4)世界音乐剧 其他英语国家创作的音乐剧,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通常能得到较好的认同,例如澳大利亚、 加拿大、南非等国家创作的音乐剧。 广受欢迎的欧洲大陆国家所创作的音乐剧,包括如德国创作的《Elixier》 , 《路德维希二世》 , 奥地利的《吸血鬼之舞》 、 《伊丽莎白》 、 《莫扎特》 、 《丽贝卡》 ,捷克的《吸血鬼德古拉》 ,法 国的《巴黎圣母院》 、 《悲惨世界》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小王子》等等。 日本用游戏,动漫故事创作的本土化音乐剧,例如《魔女宅急送》 、 《网球王子》 、 《美少女战 士》 、 《樱花大战》等,也获得长期公演。 在其他国家包括韩国、荷兰、意大利、瑞典、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俄罗斯、土耳其、中 国等等,音乐剧也在逐步发展中。
音乐剧的成熟 本世纪40-60年代,受欧洲轻歌舞剧和爵士音乐的影响,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百老汇 音乐剧经典剧目。在这期间的作品已经成为年轻的古典了:如以美国西南部俄克拉 荷马拓荒地区为背景的《俄克拉荷马》(1943年),该剧1955年被拍成电影获奥斯 卡金像奖,1964年艾尔文;怕林的《安妮,拿起你的枪》;考勒· 波特的根据萧伯纳 剧本改编的音乐剧《窕窈淑女》。1956年在纽约首演,1964年被拍成电影并获奥斯 卡金像奖;以及1957年在纽约首演的《西区故事》,1961年被拍成电影也获奥斯卡 金像奖;1964年在纽约首演,反映沙俄时代犹太人命运的《屋顶上的提琴手》, 1964年在纽约首演,1971年被拍成电影获奥斯卡奖。 60至70年代音乐剧成为反映 现实的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此后音乐剧出现了一系列变化。比如《长发》一剧结合 了摇摆舞音乐,加上舞台灯光的闪烁以及表演中观众的参与和年轻人的污言秽语, 还有在一片嘈杂的高音嗽叭声中的脱衣舞表演等。编创者在创作思路上更加大胆了 ,甚至还出现过充满色情和性纵容等内容的作品。 60年代,甲壳虫和摇滚乐由 英国冲向世界,各国音乐剧作曲家对这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由抵制逐渐转向吸收,英 国韦伯率先在《万世巨星耶苏墓督》这部以古老的圣经故事改编的内容沉痛、主题 严肃的音乐剧中采用了轻音乐及摇滚乐,使之具有了现代感,歌曲变得活泼,通俗 、易于演唱。在配器上也打破了管弦乐的严格限制,将电声乐器引入音乐剧,从而 加强了它的时代感和表现力。加之由于现代音响广播设备的更新和普及,许多音乐 剧中脍炙人口的歌曲。通过现代传播媒介手段,很快就风靡世界,成为全球流行歌 曲,如《艾维塔》中的《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及《猫》中的《回忆》在音乐 会及平时街头广播中都常可听见,致使许多没有看过此剧的入也产生了一睹为愉的 期待。
70至80年代,“音乐剧”的创作热潮转向伦敦,英国创造了与美国风格大不相同的“ 音乐剧”,出现了一批英国“音乐剧”经典剧目,引起 全世界的瞩目。尤其是作曲家 安德鲁· 劳埃德· 韦伯的万世巨星耶苏基督》(1971年)、《艾维塔》(1976年)、《 猫》(1981年)《歌剧院的幽灵》(1986年)和《日落大道》(1993年)以及根据雨 果名著《悲惨世界》创作音乐剧《悲惨世界》(1980年)、都成了世界各竟相上演的 保留剧目它们在音乐和戏剧上都有了突破和飞跃。 当今音乐剧向着成熟的方向迅 速发展着,并确保了创作上的自由度、而且基本上已形成了一些特定的类型,吕艺生 教授在他的《百老汇印象》一文中就归纳有轻歌舞剧类型、严肃的正剧类型、感人的 悲剧类型以及其他一些正在探索的戏剧类型等 音乐剧的流行 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已经被全世界爱好音乐的人士所接受,人们为之着 迷,为之疯狂。在美国、欧洲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音乐剧正以巨大的生命 力在文化消费市场争奇斗艳,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颗名珠。尤其是美国人,他们对音乐 剧的兴奋和拥护就像当年米兰人等待普契尼的新歌剧,或维也纳入等待勃拉姆斯的新 作交响曲一般热烈。他们不仅愿意花很多钱去看音乐剧,并在早餐或聚会中热烈地讨 论着它们。虽然音乐剧是在美国诞生成长的,但其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 乐性使它正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这是一个被音乐剧感染了 的世界!
(三)音乐剧的发展史
音乐剧的早期发展史 音乐剧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轻歌剧(Operetta)、喜剧(Comedy)和 黑人剧(Minstrel Shows)。
在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音乐成了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 在欧洲,各种各样的音乐都得以茂盛发展,出现了清唱剧和歌剧。但华丽或庄严 的歌剧或清唱剧并不能完全满足观众,于是出现了被称之为“居于杂耍和歌剧中 间”的艺术形式。 历史上第一部“音乐剧”是约翰· 凯的《乞丐的歌剧》(The Beggar's Opera ),首演于1728年伦敦,当时被称为“民间歌剧”,它采用了当时流传甚广的歌 曲作为穿插故事情节的主线。1750年,一个巡回演出团在美国北部首次上演了《 乞丐的歌剧》,这便是美国人亲身体验音乐剧的开端。1866年,《黑魔鬼》成为 美国第一部的音乐剧。德国的喜剧,《穿紧身衣跳舞的女孩》,滑稽的歌曲,以 及侏儒和妖精的扮相等等,奇异的场面令人惊异。美国人对音乐剧的兴奋和拥护 “就像当年米兰人等待普契尼的新歌剧,或维也纳人等待勃拉姆斯的新作交响曲 一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