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以某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功能分区的分布和特点。
2.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和主要模式,理解不同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特点。
3.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4.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①用地、②用地、政府机关用地、③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④用地、农业用地。
2.功能分区
(1)形成:同种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空间上的⑤。
(2)特点:无明确⑥,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住宅区
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⑦。
分化:⑧住宅区;⑨住宅区。
(4)商业区
位置:市中心、⑩、街角路口。
形状:点状、条状。
中心商务区(CBD):商业活动中心、服务中心。
(5)工业区
工业活动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
位置:靠近河流、铁路、公路。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模式。
2.形成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付租能力)
影响地租的因素:;距离市中心远近。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由高到低):商业、住宅、工业。
(2)收入的不同(社会地位)导致住宅区分化。
(3)。
(4)种族或宗教团体(西方城市)。
(5)历史。
1.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工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农业用地
D.商业用地
2.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文化区相联系
B.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是相邻发展的
C.住宅区形成分化在工业革命以前已经出现
D.高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则与高坡相联系
读长江沿岸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地租金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丙、乙、丁、甲
B.甲、乙、丙、丁
C.乙、甲、丙、丁
D.丁、乙、甲、丙
4.在P地保留公共绿地,其目的主要是( )。
A.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B.储存高档住宅用地
C.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D.预留社区广场用地
探究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互动探究] 读我国某城市新城区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城市主要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2)如果图中B、C为同一类土地利用类型,请说出该土地利用类型及判断依据。
(3)有人说,城市各功能分区之间界线明显,你认为有道理吗?
(4)B、C两地最有可能布局低密度别墅区的是哪一处?试分析其原因。
探究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互动探究] 1.阅读教材文字和图2.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完成下表。
图示
功能区
与市中心的距离
地租
地租水平线变化
用地要求
成因
2.商业付租能力最强,商业在城市每块土地上支付的租金都最高吗?
3.北京的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这里交通便捷,但是却看不到摩天大厦。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甲图为四类土地利用类型的付租能力示意图,乙图为某城市的功能分区模型图(假设在同一均质平面条件下)。
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中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工业区
B.②—商业区
C.③—住宅区
D.④—农业区
2.如果考虑放射状交通线的影响,则乙图可能变化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3.读我国某城市发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城市主要的扩展方向,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长途汽车站的位置变化及其原因。
(3)该城市计划在甲处规划一个物流中心,请说明其理由。
参考答案
知识体系梳理
①商业②工业③住宅④交通⑤集聚⑥界线⑦40%~60%⑧高级⑨低级⑩交通干线的两侧多核心交通便捷程度知名度
预习效果检测
1.B
2.A
3.B
4.A
思维探究与创新
探究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互动探究] (1)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绿化用地、交通用地等。
(2)居住用地。
B、C两地占地面积较大,是该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3)没道理。
各功能分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4)C。
C地位于城市外围,地价较低;临近公园,环境优美,适合布局低密度的高级住宅区。
[归纳总结] 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其位置
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形态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条
状
占地面积大,是
城市的主要职
能区,是城市中
最为广泛的一
种土地利用方
式
集聚成片
位置市中心、交通
干线两侧、街
角路口
靠近市中心远离市中心
区位选择的原因最大限度地
接近消费人
群,商业付租
最高
既有利于工人
上下班,又方便
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最高
区位特征要求接近消
费者,多位于
交通便捷的
市中心、交通
干线两侧或
街道路口
出现了中高级
住宅区和低级
住宅区的分
化。
并背向发
展,距离母城较
远的交通干线
上出现卫星城
位于市区外缘及交通干线两侧
功能区特点中心商务区
(CBD)的特点:
城市经济活
动最繁忙;人
口数量昼夜
差别很大;建
筑物高大稠
密(地价高);
内部存在着
明显的分区
高
级
位于城市的
外缘,与高
坡、文化区
相联系
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强导致集聚;又因环保、地租、交通等因素导致分散低
级
位于内城、
工业区附
近,与低地、
工业区相联
系
探究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互动探究] 1.
图示
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与市中心
的距离
近中等远地租最高中等最低地租水平
线变化
大小最小
用地要求占地少,要求
最大限度地
接近消费群
体
占地多,要求
既方便上下
班,又方便购
物
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
成因
距市中心距
离对商业影
响最大。
因而
位于距市中
心最近的A
区,在A区商
业支付的租
金最高
距市中心距
离对住宅区
影响较小。
因
而位于距市
中心较近的B
区,介于商业
区和工业区
之间
与市中心的距离对工业区影响最小。
在距市中心最远的C区只有工业出的
租金最高
2.在市中心,商业活动支付的租金最高,是因为市中心的交通便捷程度高,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
人群,能给商业带来巨额利润。
而在远离市中心的其他地区,交通便捷程度较低,消费群体少,能够获得的利润急剧下降,商业付出的租金远低于其他活动,因此不能认为商业在城市每块土地上支付的租金都最高。
3.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
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天安门广场、故宫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如果在广场周围建起高楼大厦,必然会破坏故宫这一古建筑物的风格,与保留历史原貌这一原则不符。
此外,北京还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象征,为了保证政治“心脏”的安全,也不宜建高层建筑。
[归纳总结] 影响功能分区的因素
基础达标检测
1.D
2.B
能力综合提升
3.(1)主要向北方扩展。
原因:南方有河流阻挡且为山区,不便于城市建设;北方地势平坦,便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交通。
(2)车站最初在市中心,后来迁到郊区。
原因:初期城市规模小,交通量不大,车站位于市区便于居民出行;后期城市规模扩大,交通量剧增,为减轻市区交通压力,将车站迁往郊区。
(3)邻近铁路和新国道,交通便利;分布在郊区,地价较低,有宽阔的空间可以利用。
知识导图构建
①住宅区②市中心③多核心模式④经济因素。